APP下载

主旋律影视剧的艺术表达与实践策略

2021-10-11

大众文艺 2021年17期
关键词:影视剧题材革命

张 磊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41)

近年来我国主旋律影视剧中革命历史题材的数量逐渐增多,特别是进入到新时期后,国家的经济和文化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欧美日韩等作品开始大量涌入我国影视市场中,但我国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流影视剧并没有因此而消亡,反而呈现出一种新的活力。如《建国大业》《伪装者》《南京南京》《亮剑》等都是史诗级的主流艺术作品,其中不仅体现出了革命历史题材的特点,同时也彰显出更高的艺术追求,呈现出主创人员对艺术表现、发展继承和实践策略不断地探索。

一、主旋律影视剧的背景及艺术表达限制因素

(一)主旋律影视剧的历史背景

主旋律起源于音乐艺术,是一种音乐术语,指的是音乐作品的主要声部旋律。新中国建立初期,革命题材影片非常成功:《洪湖赤卫队》《上甘岭》《平原游击队》《红色娘子军》等,既有票房,又有艺术价值。主旋律作品是在1987年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中首次提出来的。是一种以国家艺术形态为基础的,能够起到文化宣传、教育作用的影视艺术作品。更直观的表达出国家文化的思想以及价值观,对和谐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后,随着影视剧作品多元化的发展,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影视剧在创作形式、内容方面都进行艺术创新,但众多抗日神剧出现奇葩内容和雷人镜头。离奇古怪、匪夷所思的庸俗桥段、审美粗糙,或违背常识常理,过度娱乐胡编乱造。艺术不是无节制的发泄,也不是情感越丰沛,艺术表达就越澎湃。在任何历史背景下,艺术表达都有限制因素。

(二)主旋律影视类型还需丰富

目前,多数主旋律影视作品取材于革命历史、革命战争、经济建设、反腐倡廉等,但类型不够丰富,有的题材“假大空”,给人们留下单一印象。艺术定位方面,像抗日“雷剧”被功利化以及工具化所驱,人物夸张化明显,英雄主义意识过高。在作品中将人物假定为一种特殊的价值符号,正面人物全都是“圣人”形象,反面人物则全都是受个人利益驱动的自私行为。整体人物和细节塑造理想化和过分夸张,希望通过这种爱憎分明的方式实现作品的育人功能,英雄人物形象毫无差别,高大上、脸谱化以及豪言壮语的堆砌,使人们在观看过程中难以产生共鸣,反而会有虚假的感受。随着社会思想的发展,尊重人的主体性特点,主旋律电影开始强调创新和统一。普遍性与个性的统一、抽象性与象征性的统一、理念性与经验性的统一、丰富性与特征性的统一、独创性与深刻性的统一。只有附合艺术自身统一的题材,类型才会更合理丰富。

(三)影视剧艺术形式单一

传统革命历史主旋律影视作品中,为了做好政策方针的宣传,并满足文艺服务政治的原则,有的题材政治意识形态的表现直接,叙事方式缺乏艺术性,不符合影视作品艺术创作的审美。新时期,陈旧的艺术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艺术使命的传达。影视剧主流思想和意识的创作中需要抹去摄像机框架的痕迹,使故事情节在场景中自然呈现,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因此,影视作品的创作除了要做好主流意识的传达和引导,同时丰富艺术表达形式,完善艺术创作风格。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局面,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造就的。

二、主旋律影视剧艺术表达的创新策略

(一)影视剧人物的艺术创新

1.打破人物形象的脸谱化

影视剧人物形象的塑造中需要通过一些冲突以及矛盾的设置,体现出立体化人物的特点,而不是将人物置于政治语境中,导致人的纯正性和独立性表达受到限制。主旋律影视作品的艺术创作中首要创新内容就是要做好人物的刻画工作。首先在正面人物的塑造中可以向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在英雄人物塑造中,需要走下神坛,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出更真实的人物形象。如《我的团长我的团》的人物塑造中,其中刻画的是底层的兵,这些兵并没有英雄形象,他们用最低标准要求自己,除了破旧的军装之外,与传统意识中的兵有很大差距。他们甚至比普通工人更落魄。在这部影视剧中龙文章作为主流“英雄”,收编了这些溃兵,带领他们开展阻击战,虽然在这方面体现出他的军事才能,但在虞啸卿的面前他却卸下了“英雄”的外衣,变得微小怯懦。通过对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进一步展现出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只有对小人物和人性的真实还原,才是对历史的还原和重现。

其次,在反面人物的塑造中呈现多层次性。传统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穷凶极恶、阴险狡诈、自私自利的,同时反面人物的下场也是不得善终的,能够起到一定的社会教育效果。但实际上人性是多面的,这种人物的艺术创作形式会导致人物形象失真,不利于反面人物的客观呈现。因此在反面人物的创新中需要首先对人性的多元化、多方位展现。如在《建国大业》这部影视作品中,蒋介石作为一代枭雄的反面角色,在影片中并没有将蒋介石刻画成一位穷凶极恶的反派形象,而是将他走到穷途末路的失意和落寞进行大肆渲染,体现出人物脆弱的一面。

2.弱化人物关系对立性

艺术取材于生活,在影视剧作品的创作中也需要结合生活进行创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影视剧作品中人物关系的设计也可以高于生活,但是不能脱离生活。传统主旋律设计中敌我对立关系明显,但新时期下在敌我关系处理上进行创新,对立关系被弱化,情感更加复杂,人物冲突戏剧化。

第一,家族血脉关系。通过家族血脉体现出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如《伪装者》中的哥哥明楼,表面上是汪伪政府官员和军统特工,实际上则是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明台无意中成为军统特工,最后也成为共产党员。但是由于多种身份的掩护,他们之间出现诸多亲情与价值观的冲突,在民族大义,亲情理解等多元化的冲突下使剧情的张力更足。

第二,亦敌亦友的关系。当前革命主旋律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中,非黑即白的创作冲击力逐渐降低,更有利于突出人物间的性格冲突和立场。如《亮剑》中的李云龙和楚云飞,一个是八路军的团长,一个是晋绥军的团长,二人同样是英雄,但是同时也是对手。李云龙的战斗打法灵活、随意。楚云飞受过正规化教育,在战斗指挥上强调规范化的战术。在影视剧的创作中通过对二者利益关系、互相欣赏情节以及对立情景的描写,呈现出戏剧的冲突性。

3.深化人性深度表达

革命历史主旋律影视剧中,并不是所有的英雄都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更多的是在毁灭中求生不得的悲壮和绝望。《金陵十三钗》中对人性的深度表达渲染非常深刻,一群妓女为了拯救学生们而赴日本人之约,明知道此去一行必死无疑。但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并不是全文的主线,这与其刚开始时的欲望形成鲜明对比。作为妓女她们的身躯和灵魂都受到人们的鄙夷,但最终她们还是义无反顾的用自己的风尘之躯替代女学生们赴死,在人性挑战中她们选择正义和生命价值。这些反思战争,体现人性的艺术创作是现代主旋律影视剧作品的巨大突破。

(二)革命历史叙事结构创新

1.叙事视野多样化

革命历史故事讲述的是过去的故事,在影视作品的讲述中需要明确叙事时空,选择合理叙事视角。通过合理的叙事视角选择能够激发群众共情,产生观赏的愉悦体验。现代革命历史影视剧的创作中为了表现出真实性,一般都采用从现实时空出发追溯的方式进行表达。如《我的长征》,电影是从画外音开始的,白发老人坐在飞机窗前进入历史时空,回忆起长征,结尾又用老人参观遵义会议的遗址进行结尾。首先前后呼应,同时实现时空转换。

2.叙事结构非线性化

传统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作品在历史问题的解答中一般会通过二元对立的方式对影片的逻辑思维进行表达。进入新世纪后,影视剧作品在叙事方面开始追求刺激性和复杂性,打破传统线性结构叙事和二元对立审美形式。新时期的革命历史题材中习惯于设定一个主线,然后围绕主线故事引申出多条线索,这些线索间互相交叉和渗透,使故事情节更加复杂,冲突性更强。如《风声》中作者通过双线叙事的方式对故事情节进行架构,故事主线是寻找老鬼,另一个线索是室外战斗,两个场景互相交叉渗透,使故事情节张弛有度。

(三)影视叙事风格创新

1.视听效果奇观化

影视剧作品的艺术创作中强调造型的美观,其中颜色是情感以及含义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如电影《南京!南京!》中通过彩色与黑白结合的方式对战争的真实场面进行记录,营造出一种哀婉、悲凉的战争氛围。同时声音也是推动故事发展以及环境描述的主要元素,如《集结号》中为了体现战争的残酷以及人物内心的孤独境地,用炮火声与静谧的环境进行对比,体现出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2.内容杂糅趣味化

革命历史主旋律影视剧作品的表达中趣味性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之一,它不影响故事主线的情感表达。近年来主旋律影视剧中趣味性趋势比较明显,通过大众的趣味性追求与严肃的题材形式结合形成一种特有的艺术表达形式。如《亮剑》中李云龙形象的塑造中融入很多趣味元素。在见识过楚云飞的枪法后,虽然心生敬佩但是仍然不服输,给部下使眼色给楚云飞露一手,在部下按照他的指示进行枪法展示后,他又表现出大义凛然的姿态批评部下抢风头。这种内容的融入不仅使李云龙形象更加鲜活、立体,同时也保证影视剧创作艺术表达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中国主旋律影视剧在作品创作中有些题材过于机械、被框架到说教的规制下,过于强调教育性。同时在情节以及人物的设置中过于理想化,导致现代人们在观赏中难以亲近。因此需要加强对主旋律影视剧表达主流意识形态的优化,保证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效果。

猜你喜欢

影视剧题材革命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中国的出行革命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