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

2021-10-07纪家卉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5期
关键词:培养幼儿策略

纪家卉

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这一时期的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各种潜力。其中,音乐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其灵魂内容——节奏教学,对幼儿音乐发展十分重要。本文着重探讨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 音乐节奏感 培养 策略

一、对音乐节奏感的认识以及培养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性

(一)音乐节奏感的基本认识

节奏感,顾名思义,包含两个词:节奏和感觉。在《辞海》中,节奏是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指各种音响有一定规律的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是音乐的基本元素。“感觉”,是我们学习知识最初的来源,同思维联系紧密。通过对节奏感的拆分及解释,节奏感可以定义为一定规律的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刺激感官系统,通过大脑的反应,身体对有一定间隔的声音表现出有节奏的律动感。

(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对幼儿智力因素的作用

智力因素主要是指观察力、记忆力、感知觉能力等认知心理因素。幼儿对于外在世界的认识,最初大部分是通过感性经验获得的。例如,一个简单的四分音符节奏的表达,最初是幼儿跟着音乐节奏用手部或者脚步动作无意识地表达出来的。

(三)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指兴趣、需要、意志等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要素。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当下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关爱心。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一种集体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锻炼孩子的集体感和关爱他人的品质,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二、音乐节奏感培养的途径

(一)通过生活的经验发现各种声音

培养儿童的音乐节奏感与幼儿是否善于发现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存在联系紧密。因此,在生活中应有目的地给儿童提供发现美妙声音的契机,引导孩子养成倾听的习惯。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中学习。”以生活为出发点,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例如妈妈穿高跟鞋走路的声音、流水的声音、钟表走动的声音、海浪的声音等。幼儿可在会倾听声音的基础上,将声音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诀,比如“妈妈走路的声音咚咚咚”“河水流动的声音哗哗哗”等类似的口诀。在感性的基础上幼儿获得对音乐节奏感的认识,在认知上对音乐节奏感产生有意注意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利用音乐图谱进行节奏教学

图谱是音乐的一种内部结构,是音乐节奏的一种隐形表达,通常是象征符号、图形以及各种形状的表示物,它可以将音乐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音乐节奏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生动的易于掌握的音乐节奏。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一些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因此在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中,这一抽象的概念是很难理解和把握的。所以,借助于图谱,使音乐教学中难以理解的音乐节奏变为各种看得见的象征性符号。幼儿可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理解音乐的节奏,在一定基础上积累对音乐节奏感的感性认识,教师则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教学的高度。

图谱的介入,实际上起到一种支架作用。例如,儿歌《三只猴子》的音律活泼欢快,节奏容易把握,但是每一句歌词里面的关键词很难把握。比如,“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中的“摔”字的把握。对这个歌曲中的节奏把握,可以利用图谱简单明了地传达出来。在教学前画好几张猴宝宝和猴妈妈的图片,对于每一句意思的表达都用猴宝宝的不同表情来表达。幼儿能够理解每一句歌词意思以及对节奏的把握。图谱起到一种支架作用,使这首抽象的歌曲节奏转化为一种简单活泼有趣的风格,教师的引导能帮助幼儿音乐节奏感的潜在发展,教师也能够轻松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务。幼儿通过图谱熟练表达音乐节奏,能够根据音乐的播放,理解音乐节奏,熟练地掌握音乐的节奏。

(三)将一日常规教学和游戏教学渗透音乐节奏教学

音乐教学活动,不仅是主题活动,还是合成课程在游戏中渗透。游戏,无论是室外游戏还是室内游戏,可以轻松地无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因为音乐的节奏在我们身边,孩子在面对轻松欢快的音乐节奏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蹦跳,虽然不会表达音乐节奏的含义,但是与生俱来的运动细胞会被激活,这可以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培养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使幼儿在游戏中把握音乐的节奏。在早操的时候,播放一些节奏欢快活泼的音乐,这时幼儿会以不同的方式予以反馈,比如扭动身体、双脚跳跃或者举起双手跳跃。

如果将游戏与音乐有机地结合,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可以延长孩子学习音乐的时间,使幼儿对音乐节奏感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游戏中,在大班开展节奏感富于变化的朗诵活动。例如“我宠爱小猫我宠爱狗,我宠爱小兔子跟我学”。最后自己创造一个动作,根据这样的两句话,每个人都按照一样的节奏感来互相拍手,说的时候,可以模仿:我宠爱——(两个字的动物的名字)我宠爱—(一个字的动物的名字),我宠爱———(三个字的动物的名字)跟我学。其中每个人说出的动物名字是不一样的,跟我学的动作要求也是不同的,激发了孩子在游戏中的兴趣和孩子的竞争意识。在这样富于节奏变化的朗诵比赛中,刺激了孩子对音乐节奏创作的兴趣。创作过程中,鼓励孩子们加入各种身体动作,例如,跳跃、走、拍肩膀等。这些动作虽然常见,但是如果连贯起来,配一曲欢快的音乐,那么孩子对音乐节奏的理解会更深刻。

(四)通过幼儿的身体表达音乐节奏感

节奏的律动需要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表达,对于怎样用身体来表达节奏,可以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一首音乐播放时,节奏感很强,幼儿最初的表现是一些简单的无节奏感的动作。这些动作是幼儿最初对音乐节奏感理解的一种表达,充分表现了幼儿的天性和兴趣需要。例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那样做”。在幼儿园很生活化的句子,可以利用“做”这个动作,激发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达出来,利用孩子爱动的天性,根据生活中的常见动作启发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动作表现出来的同时,配上简单的节奏,比如跺跺自己的小脚,或拍拍自己的小手。在一种自由的氛围中,孩子尽情地运动,发挥想象力,在学会听音乐的同时,小脚能够踩准音乐的拍子,小手能够拍准音乐的节奏。比如,按照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走路或者拍手,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感知音乐所带来的快乐,让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对音乐节奏感独特的认知。

现实生活中,老师将音乐节奏的培养作为提升幼儿音乐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受到更多幼儿园的青睐。因此,进行音乐教学时,应重视对音乐节奏的培养。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表达音乐节奏感,使幼儿对音乐节奏感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同时,为理性经验的积累奠定基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理解音乐节奏,在自由的氛围中表达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姜燕.培养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感[J].文学艺术,2011(2):73.

[2]杨志东.早期音乐教育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7):23-24.

[3]张艳丽.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图谱运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3):16-18.

[4]姚琛.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5):32.

猜你喜欢

培养幼儿策略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Passage Four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