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修专业课程基于模块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1-10-05嘉兴市交通学校肖福文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1年16期
关键词:故障诊断岗位职业

嘉兴市交通学校 肖福文

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不断的出现,促使企业加速转型升级,人才需求从单一技能型向复合型转变,迫切需要按照行业职业标准,企业岗位需求,重构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弘扬工匠精神,创新教学策略,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1 整体教学设计

本教学模块以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依据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国家教学标准和行业职业标准,以“双元融合,学为中心,问题解决”教学理念的支撑,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行业标准、岗位实际和1+X项目,优化重组汽车灯光系统维护与故障诊断的教学内容,构建了“双元融合,五岗递进”项目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校内校外相互融合,构建整体认知、定期维护、一般维修、故障诊断和综合运用的五岗递进式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路径,实施覆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完成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达成灯光系统会维护、会维修、会诊断的职业岗位目标。

1.1 基于职业标准、岗位需求,重构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第3学期的汽车电气课程中的项目四:照明信号系统的故障检测与排除,教材在编写体例上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思路,按照项目教学方式编排课程体系,教材内容力求贴合企业工作实际,实用性、操作性很强。

根据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职业标准,参照维修企业汽车灯光系统岗位需求,典型工作和故障案例,结合企业工作调研反馈重构教学内容,具体包括:汽车灯光系统整体认知,汽车灯光系统定期维护,汽车灯光系统一般维修,汽车灯光系统故障诊断和汽车灯光系统综合运用,授课时为20学时。同时结合4S店机电维修岗位灯光系统检修任务,结合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形成了案例导入:以企业实际维修案例体现工作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引导教学。实施了项目教学,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寻找解决策略,贯穿学为中心,学以致用,通过融合教法学法,课程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需要组织实施教学,达到职业素养融入,工匠精神融合和综合能力融升的目的。

1.2 基于学习方式,核心素养,开展“学法”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019级二年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机电维修方向,机电维修1组的学生,总共20人,通过对学生专业基础进行调查发现:仪器使用和定期维护掌握较好,对资料查询和部件拆装有信心,而电路分析、流程制订和故障诊断方面偏弱,根据学习金字塔的原理,需要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教授他人,主动实践和讨论,进一步促进学习内容的内化。同时结合企业岗位核心素养,让学生对自主探究,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实践能力,交流沟通和文字表达等6个核心素养进行排序,按照出现的频率进行排序发现:实践能力,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投票率还是比较高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快速掌握实训的操作步骤,但缺乏工艺规范意识和故障诊断思路;已经掌握了汽车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基本维修技能,对市面上应用较广的新技术不熟悉。

1.3 基于岗位能力、课程标准,设立“三维”教学目标

在对本课进行教学分析时,根据职业标准,企业要求,结合人培方案和课程标准,以培养岗位核心能力为目标,形成熟练掌握灯光系统的检查维护,能够进行部件一般维修和常见故障诊断和排除,具有自主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具备规范操作、安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追求精益求精,弘扬工匠精神和严谨工作态度。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目标,同时结合职业标准和岗位实践,确立教学重难点,如图1所示。

图1 设立教学目标

1.4 基于学为中心,岗位能力,实施“五学”教学策略

基于学情分析,结合岗位能力,构建一维整体认知,二维定期维护,三维一般维修,四维故障诊断和五维综合运用的五维递进策略,以解决灯光系统的常见问题为出发点,在教法上运用了理实一体,示范引领,任务驱动,双师共导和翻转课堂;在学法上运用了以观为学,以扮为学,以做为学,为合为学和以教为学,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强化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合作学习,融合爱心、信心、匠心和恒心教育,培养懂维护,能维修和会诊断的复合型人才。

1.5 基于线上自主,线下合作,打造“双线”教学环境

为了实现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合作学习,线下构建基于核心岗位能力培养的工作环境,实训室配备了大众、丰田、雪佛兰和国产新能源等4辆实车,分别代表德系、日系、美系和国产等4大品牌,以及工具箱、拆装工具4套,工作台4套,一体机2台。电脑4台,每个小组1台,用于线上查阅资源,微课微视频的学习。线上运用学习通,钉钉两个平台,配有汽车电气网络课程和电子维修资料,实现了课前导学,课中助学和课后延学。

2 教学实施过程

根据学生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逻辑,以及汽车电气课程内容特点,创设了“五维递进、双元融合、双线五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环环相扣。

2.1 构建“五维递进、双元融合、双线五学”的实施框架

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中紧紧围绕“学”展示,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一方面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挖掘潜能,构建了一维整体认知、二维定期维护、三维一般维修、四维故障诊断和五维综合运用的五维递进策略,其中一维整体认知,强调理实一体,以探为学的组织形式,二维定期维护、三维一般维修和四维故障诊断打造三课十学的教学流程,通过课前自主探究学,课中小组合作学和课后延伸拓展学,每个阶段采取不断的学习策略,教师则辅助相关的教法。最后是五维综合运用,实施翻转课堂,以教为学的课堂革命。

2.2 开展“学为中心,学以致用”强化教学重点

(1)课前自主探究学。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相关学习任务单,学生根据任务单指引完成相关微课微视频的学习和预习,从而让学生明确课前学习任务。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根据预习内容,制作预习测试题,要求学生在完成相关测试,一方面督促学生认真预习,提升学习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及时发现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在课中强化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

(2)课中小组合作学。教师根据具体教学任务,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列生活中的问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企业典型的故障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在实车上设置真实的故障,让学生直观感受故障现象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按照课前所分组别,下发任务书、维修手册和评价表,根据创设的工作情景,同时完成学生的角色转换,让学生扮演企业维修技师,面对工作岗位具体的问题,我该如何去解决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工作岗位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的认识,追求精益求精,弘扬工匠精神。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任务和相关要求,同时下发任务单、实操评分表、安全评分表、自评表和师评表等,以此来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评价。

教师结合新课讲授相关知识点,特别要关注学生课前学习的困惑和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并询问学生掌握情况。同时结合具体的实操任务进行操作演示讲解,强化安全意识和7S的理念,要求学生培养认真思考的习惯,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难点。

通过小组内容交流讨论,头脑风暴,查找资料,集思广益制订操作流程和实施方案,教师在此过程中,结合学生展示的实施方案进行点评,优化,不断促进学生开展深度的研讨,对所学重点加深理解。

通过实践验证,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形式,从整体认知,定期维护,一般维修,故障诊断和综合运用五个层面,基于企业岗位的工作需要和职业标准,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典型案例,结合具体实车,以解决问题的为出发点,突破教学重难点。

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分享,小组内部在进行充分的讨论后,可以结合课前自主学习单,任务单,安全评分单,实操评分表,自评表等对本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3)课后延伸拓展学。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复盘,需要每位学生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文字复盘,一方面回顾、复习自己所学的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新技能,提升了哪些能力,素质?二是改变了哪些旧知,旧技能,哪些能力、素质需要加强?三是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如何来加强知识,技能的学习,如何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培养自己的素质?

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视频,提升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并利用互联网查询学习内容相关典型故障案例,做好分析和记录后,上传至学习通讨论区。

2.3 实施“以教为学,翻转课堂,综合运用”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在学生对灯光系统进行整体认知的基础上,然后分成大众组、丰田组、雪佛兰组和吉利帝豪新能源组,并按照相关车型的要求开展维护、一般维修和故障诊断进行学习,学习完成后,通过各组分别去教授别人来翻转课堂,让学生提炼教授别人和被他人教授的过程,达到综合运用,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2.4 创新“四心贯穿,潜移默化,精益求精”激发学生潜能

在实施五维递进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各个维度的学习内容,把四心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爱心,信心,匠心和恒心,通过定期维护,培养学生对客户、对车辆的爱心;通过一般维修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价值感;通过故障诊断不断完善诊断思路和故障排除能力,弘扬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通过综合运用,教授他人,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恒心,如图2所示。

图2 四心融合 激发学生的潜能

2.5 基于自主发展,综合能力,创新“全程”教学评价

通过将自评、互评和师评等评价相融合,从基本能力、职业素养、学习轨迹、知识测试、课件理解、知识点掌握、引导式任务工单、企业评价、工具使用、操作过程、任务完成、教学相长、教学目标达成度及学习进步等维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学习的评价。通过互评、师评和企评等3个评价,对每个学习任务进行考核评价,强化学习结果,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3 教学实施成效

3.1 教学成效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课后对学生进行集中调查,问题一:与以前课题相比,你喜欢现在的课堂吗?85%的学生非常喜欢,10%的学生喜欢,紧接着让学生从五岗进阶式岗位任务,小组合作式工单引导,不同车型间轮换学习和学为中心式教学策略中选取能够激发你学习兴趣的具体原因,其中五岗进阶式岗位任务和不同车型间轮换学习投票最多。

(2)有效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对整体认知、定期维护、一般维修、故障诊断和综合运用等5个任务进行测试,结合岗位能力要求,懂维护,能维修和会诊断的目标,对比2018级传统式课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明显提升。

(3)学生熟练掌握岗位技能。通过先整体认知灯光系统,再结合单一车型进行定期维护,一般维修和故障诊断的递进式训练,结合具体的案例层层深入,达到快速提升岗位技能,同时运用学习金字塔原理,在综合运用环节,采用以教为学的学习方式,通过去教授别人或获得别人帮助6轮滚动式综合训练,故障排除时间大大降低,达到了岗位技能熟练掌握。

(4)学生的职业素养获得提升。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爱心、信心、匠心和恒心”教育,在整体认知,定期维护,一般维修,故障诊断和综合运用过程中进行渗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利用案例分享、课堂竞赛、精益求精、攻坚克难等活动,融入思政元素,宣传爱岗敬业、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增强“工匠精神”的辐射渗透力,强化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效果。

3.2 特色创新

(1)将“四心”融入“五岗”,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将爱心,信心,匠心和恒心融入整体认知,定位维护,一般维修,故障诊断和综合运用五个岗位训练中,在培养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打破课程框架,重构了五岗递进式岗位工作任务。结合职业标准和岗位实际,打破原有课程整体框架,按照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出整体认知、定期维护、一般维修、故障诊断和综合运用五岗递进学习任务。

(3)创新不同品牌模块化教学组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打破传统所有学生都学单一品牌的局限,构建了总-分-总的训练模式,达到对岗位技能融合贯通,熟练掌握的目的。

4 教学反思诊改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在综合运用环节,学生教授能力有待加强;在教学实施中发现,发现小组讨论效率不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逐步加强学生教授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多进行分享,多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规范小组讨论的要求,让小组讨论更具效率。匠心筑教,潜心育人,我们将继续在教学的路上摸索前行。

猜你喜欢

故障诊断岗位职业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比亚迪秦EV充电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基于神经网络的船舶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迈腾B81.8T起动机无法启动故障诊断分析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