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21-09-29刘晓云褚小帅晁利敏

大医生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内径多普勒血栓

刘晓云,褚小帅,晁利敏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州医院(青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2.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普外科,山东潍坊 262500]

在所有周围血管疾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超过39%,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下肢DVT发作时会对患侧的肢体行动力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还会继发急性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个人劳动能力[1]。临床诊断下肢DVT的常用方式为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具有对比度与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造影剂用量少、浓度低等优势[2]。随着影像学技术持续升级和进步,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以分辨率高、无创和便利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临床诊断中,并且有临床报道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DVT疾病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准确地定位静脉血栓的部位、范围和程度[3]。本研究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DVT诊断中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19例下肢DVT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59例;年龄17~65 岁,平均(47.65±6.75)岁;病程 12~30 d,平均(16.53±4.05) d;基础疾病:骨折18例,肿瘤术后32例,非肿瘤术后69例。另选择50例同期接受诊治的下肢无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20~65岁,平均(48.67±6.57)岁;病程13~30 d,平均(16.88±3.67)d;基础疾病:骨折9例,肿瘤术后16例,非肿瘤术后2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2015年修订稿)》[4]中DVT的临床诊断标准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部下肢肿胀或疼痛者;临床病历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不适于进行超声检查的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或拒绝配合实验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本研究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深圳必奥思医学仪器有限公司,型号:SmartUs EXT-3M),探头频率10.0~12.0 MHz。以两侧作为对照,由近至远行多切面扫查,指导患者保持俯卧位,陆续检查腘、胫后、腓和小隐静脉;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位,陆续检查髂外、股总、股深、股浅、胫前和大隐静脉。观察血管内血流充填和充盈缺损情况,持续扫查静脉横轴和纵轴二维图像,对血管腔内血栓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血栓位置、大小和栓塞程度和累及范围。DSA:采用飞利浦PHILIPS血管造影机(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型号:Allura Xper FD10),以复方泛影葡胺为造影对比剂,在造影检查前实施过敏实验,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微外旋下肢,在患者的股骨髁上、下肢大腿根部和踝部环扎止血带,经足背静脉注入对比剂,根据实际检查情况在3~5 min内注入40~50 mL。在透视情况下,从下到上依次松解止血带,并实时拍摄深静脉血管。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血管内径。包括髂静脉、胫后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血管内径值。②比较多普勒彩色超声对下肢DVT诊断符合率。③不同类型的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表现。急性期患者:血管内径显著增宽,管腔内部血栓回声低且均匀,探头加压后不能压瘪管腔,部分急性期患者表现为血栓在静脉腔内自由漂浮,或随肢体挤压而浮动;亚急性或慢性期患者:血栓成高回声,有的后方伴有声影,形成静脉石,多发生在肌间静脉及胫前静脉,与急性期患者相比,亚急性期患者的内腔直径明显变细,但血栓回声更强。④ 典型病例影像学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管内径 观察组患者的髂静脉、胫后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血管内径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血管内径比较(,mm)

表1 两组患者血管内径比较(,mm)

组别 例数 髂静脉 胫后静脉 股静脉 腘静脉对照组 50 1.02±0.12 0.39±0.05 0.95±0.12 0.65±0.10观察组 119 1.65±0.36 0.95±0.15 1.32±0.25 0.82±0.19 t值 12.077 25.765 9.981 5.981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DVT诊断符合率 以DSA为下肢DVT诊断的金标准,对119例下肢DVT患者采取多普勒彩色超声检出117例阳性患者,诊断符合率高达98.32%(117/119),与DSA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DVT诊断符合率[例(%)]

2.3 不同类型的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表现 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117例阳性患者中,65例患者属于亚急性或慢性血栓,其中有22例属于完全闭塞血栓,43例患者属于不完全闭塞血栓;52例患者属于急性血栓,其中有33例属于完全闭塞血栓,19例属于不完全闭塞血栓。

2.4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60岁,左下肢股总静脉血栓,因左下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而就医。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栓塞部位无血流信号或探及少量血流信号,见图1;DSA检查可见,造影剂缺损处为血栓,能清晰显示股总静脉血栓的位置,见图2。

图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图2 数字血管减影造影检查

3 讨论

下肢DVT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中凝固,阻碍血液回流且引起静脉壁炎症反应,该病症典型症状表现为突发性单侧肢体肿胀、疼痛。DSA能够最直接地显示出静脉形态,是诊断下肢DVT形成的金标准,但该检查方式为有创伤的检查,患者可能发生造影剂过敏、造影剂相关肾病及血管壁损伤等[5]。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具备良好的无创性、无痛性,操作简单易行,患者具有较高的检查依从性和接受度,无辐射,可反复实施操作[6]。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例如:受到盆腔机体解剖结构限制,在髂静脉受压或合并附壁血栓形成时,容易发生漏诊;如果患者为骨折术后用石膏固定或帕金森震颤,通常难以进行DVT检查;如果患者过度肥胖或下肢水肿严重,则难以诊断下肢DVT,需更换低频率凸阵探头,因此,临床医师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DVT开展临床诊断时,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避免漏诊情况发生[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髂静脉、胫后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血管内径值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下肢DVT患者较下肢无病变患者静脉内径增宽,静脉血流减慢,血液出现瘀滞。通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对下肢DVT患者展开诊断,发现两种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DVT确诊率较高,与既往研究[8]一致。

急性期患者血管内径显著增宽,管腔内部血栓回声低且均匀,探头加压后不能压瘪管腔,部分急性期患者表现为血栓在静脉腔内自由漂浮,或随肢体挤压而浮动;亚急性或慢性期血栓成高回声,有的后方伴有声影,形成静脉石,多发生在肌间静脉及胫前静脉,与急性期患者相比,亚急性期患者的内腔直径明显变细,但血栓回声更强。DVT多发于小腿深静脉特别是小腿肌间静脉,但部分小腿内静脉缺乏明显的血栓体征,因此容易被忽略。所以,在扫查时,应从小腿后方或侧方大范围纵横切检查小腿,寻找有无条索状或串珠状低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无血流信号[9-10]。由本研究结果中不同类型的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表现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充分鉴别慢性或急性下肢DVT,可及时诊断出急性DVT。

综上,在下肢DVT的检查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同时具有无创和实时等临床优势,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

猜你喜欢

内径多普勒血栓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分清“红血栓”与“白血栓”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
内径侧轴向引出分接线段的可调模绕制
“o”型密封圈内径胀大对线径变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