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2021-09-29朱鸿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整本书背景高中语文

朱鸿燕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新的理念与教学方式也被提了出来。这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形式,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效果,更主要的是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角度优化了语文教学的方式。这其中,学习任务群以及整本书阅读就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两个概念。笔者发现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习任务群的背景之下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既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开辟新的路径,又可以面向核心素养真正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从语文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一、学习任务群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关系探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运用整合的思维进行整本书阅读。同时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注重对整本书阅读进行整合,并结合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以任务群为指引开展有效的整本书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所谓学习任务群,是指与具体学习任务相关,同时又与学生学习要素相关的要素的集合。在2017年版的课程标准当中,一共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一个中心”;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适应高等教育,适应职业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三个适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所谓的“一个基础”。

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单篇阅读而言的,可以通俗地理解为阅读整本书。在整本书选择的时候,一个重要思路就是结合教材中的课文学习,然后去拓展延伸为整本书。这个拓展延伸的过程可以是与课文直接相关的,也就是找课文的“母本”,也可以是与课文间接相关的,比如说找与课文类似的整本书。

在学习任务群的背景之下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有一个认识上的前提,那就是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理论的角度来看,“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本身就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学习任务群之一,整本书阅读不仅是学生的阅读方式,本身也是阅读教学的内容。整本书阅读的提出,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语文教育中出现的功利化、碎片化、浅表化等问题,也是在语文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同时,由于高考对名著阅读考查力度也在不断加强,整本书阅读已成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选择,当然也就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学习任务群立足于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以及语言应用等三个问题。通过学习任务群的确立,教师与学生必须明确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具体任务。教师要通过目标的确定、情境的创设、活动的设计等,来促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进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如此理解学习任务群与整本书阅读的关系,实际上给教师在学习任务群的背景之下推进整本书阅读指明了一条清晰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教师先行研究整本书,然后在确定学习任务的基础之上,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通过学习任务群的解决提升阅读能力,以及促进与之相关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落地。有了这样的思路,教师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了。

二、学习任务群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

概括上面解析的学习任务群与整本书阅读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中语文教材中引入了《雷雨》这一文本,这是著名作家曹禺先生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引入教材当中的是整个剧本的一部分。传统的课文教学(对应着单篇阅读)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流程的设计是轻车熟路的,那么在学习任务群的背景之下对《雷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又应当如何设计与实施呢?带着上面的理解,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首先是学习任务的确定。既然是一个学习任务群,那就不是单个的学习任务,而所设计的每一个学习任务之间,必须存在有机的联系。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任务:①梳理《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并进行表象建构;②梳理《雷雨》中的故事情节,同时把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相衔接;③基于对《雷雨》的理解设计一份宣传海报;④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写一篇戏剧评论。

在设计好这样一个学习任务群之后,就是推荐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了。实际上上述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是可以推动学生高效地进行整本书阅读的。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如果没有这些任务的引导,那么学生的阅读往往是随机的,甚至是盲目的。而有了这些学习任务作为引导之后,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当中,就会有重点地去关注剧中的人物,并且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些人物的形象。与此同时,学生对戏剧中故事的情节也不再满足于直接的感知(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学生说谁好、谁坏),从社会背景的角度结合这些角色所处的具体家庭环境,去分析相关人物的行为及其成因。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对剧中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不少学生的见解就比较独特。他们认为虽然从直观感知的角度来看周朴园是一个坏人,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在周朴园所处的家庭环境当中,他只能基于自己的立场作出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而在利益面前,感情的力量往往是不够的……后来这几个同学也确实根据自己的思路去设计出了宣传海报,写出了戏剧评论。这样的认识与传统的认识虽然略有区别,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逻辑的角度来看也都是自洽的。同时这种认识的形成,也证明了整本书阅读是卓有成效的。

三、学习任务群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总结

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表明,教师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并使之成群,然后驱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这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能满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

众所周知,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而整本书阅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路径。整本书阅读的推进确实可以在学习任务群的驱动之下,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当中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而且能够做到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纵观学生的阅读过程,也就可以从单篇阅读到读懂一本书,再到读透一本书,这就促进了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形态的变化,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因此,在学习任务群背景之下推荐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这一途径,并使之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有益的补充。

[本文系福建省福鼎市中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整本書阅读教学研究”阶段性论文]

作者简介:福建省福鼎市一中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整本书背景高中语文
《论语》整本书阅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