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路径在经达芬奇机器人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2021-09-28蒋蓉蓉冯晓丽刘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18期
关键词:达芬奇肺叶导尿管

蒋蓉蓉 冯晓丽 刘莉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广州 510060

达芬奇机器人作为近些年临床常用外科手术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成像系统对患者体内病灶进行观察,并通过机械采取精准操作,能够有效滤过人手生理颤动,具有术中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但临床经验表明〔2〕,使用达芬奇机器人对患者进行肺叶切除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肺部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陈洁等〔3〕指出,在肺叶切除术围术期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通过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达到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恢复速度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路径对经达芬奇机器人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男53例,女41例;年龄36~69岁,平均(53.17±9.14)岁;临床分期:Ⅰ期61例,Ⅱ期33例;肿瘤分布:右上叶24例,右中叶7例,右下叶19例,左上叶18例,左下叶16例,楔切7例,袖切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纳入标准:①患者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4〕中肺癌诊断标准;②符合达芬奇机器人肺叶切除手术指征;且为首次接受手术治疗;③患者年龄≥18岁,且<70岁;④患者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正常,对手术及麻醉耐受;⑤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其他类型恶性肿瘤;②患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③患者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④患者在本次治疗前已接受放化疗;⑤患者在本次治疗前已伴有肺部感染或胸腔粘连等疾病。

1.2 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包括:(1)术前护理:①监护检查,指导并协助患者开展相关术前检查,同时对患者相应生命体征进行监测;②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手术方式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同时对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措施;③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备皮处理,指导患者术前12 h禁食、6 h禁水;(2)术后护理:①生命体征监护,对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进行监测;②饮食干预,术后6 h给予患者少量温水,术后1 d清晨给予患者少量流食,并观察患者饮食后反应;③术后活动,患者意识恢复后,告知患者有效咳嗽方式、肢体运动方式及目的,术后1 d协助患者进行床边活动;④创口及疼痛干预,保证患者创口周围皮肤清洁、按时进行换药,对伴有疼痛症状的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倾听音乐、遵医嘱药物镇痛等方式进行镇痛干预;⑤导管护理,保证引流管及导尿管通畅。对研究组患者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路径,具体措施见表2。

1.3 观察指标

1.3.1恢复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管及导尿管留置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1.3.2并发症发生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持续漏气、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3.3生活质量 于术后5 d,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5〕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躯体、社会、心理及角色4个维度,满分均为100分,且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引流管及导尿管留置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3。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持续漏气、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及低氧血症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47),〔n(%)〕

2.3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术后5 d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5。

3 讨论

肺癌作为目前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由于发病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确诊时患者病情常已发展至中晚期,因此临床以切除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6〕。随着近些年微创技术的发展,达芬奇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该系统兼具微创手术与开胸手术的优势,具有较高的精准度,进而能够应付肺叶切除手术等难度较高的治疗方法〔7〕。同时,胡英杰等〔8〕指出,该项治疗方法的提出也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路径干预模式在肺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引流管及导尿管留置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且术后发生肺部持续漏气、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证实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路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该结果与李晓莉等〔9〕研究结果相近,证实了该护理模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这是因为普通患者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了解程度较低,加之受自身疾病的影响,极易导致患者在术前出现焦虑、烦躁甚至恐惧等不良情绪〔10〕,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前及开展健康宣教,使患者有充分的时间了解治疗方式及优点,有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进而降低因此产生的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11〕。同时,以往术前准备指导患者术前12 h禁食,6 h禁饮,但近些年研究表明〔12〕,禁食时间过程可导致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症状及不适感,同时影响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因此本研究通过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并在术前3 h给予患者葡萄糖溶液以提高机体对手术治疗的耐受程度,有益于促进患者术后更快的恢复。而术中过量补液及低温液体刺激等情况均可导致患者胸腔组织及血管收缩〔13〕,进而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同时,通过在术后早期将心电图去除,有效避免了心电图导线对患者肢体运动的干预,且通过指导患者进行良好的训练,能够使患者更快地适应术后生活,进而提高患者恢复速度;术后早期去除导尿管、减轻镇痛药物的摄入并指导患者在病房中进行适量运动等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14〕。

另外,本研究显示,术后7 d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显著高于常规组。这是因为心电图、胸腔引流管及导尿管等设施均可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导管及心电图均在术后2~4 d去除,因此疾病及治疗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显著降低〔15〕;同时,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营养水平,进而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避免对术后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而术后对患者开展良好的疼痛干预,一方面能够降低患者生理层面受到的损伤,另一方面该有助于保证患者心理维度评分,另外,患者于术后2~4 d即可出院,因此患者因疾病及治疗产生的负性情绪也得到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对经达芬奇机器人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达芬奇肺叶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轻松做完大手术——聊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达芬奇想飞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手术室的“阿尔法狗”:达芬奇机器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气囊硅胶导尿管留置导尿204例护理体会
帕瑞昔布钠用于肺叶切除术病人超前镇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