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时效性激励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9-28张晨霞刘师伟赵凌霞穆娇君蒋志霞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18期
关键词:时效性时效糖尿病足

张晨霞 刘师伟 赵凌霞 穆娇君 蒋志霞

山西白求恩医院,太原 030032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是一种永久性折磨〔1〕,糖尿病患者也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损伤患者心、肺及肾脏等功能。有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足部疼痛、颜色暗淡,并伴有溃烂现象〔2〕。糖尿病患者心情更加沉重,需要缓解及调节。但是,大部分患者都不愿去医院治疗,因为对医院存在恐惧感〔3〕。有的患者即使去医院治疗,等医生检查完,开了药,回到家里并不完全按照医生嘱咐按时锻炼、饮食节制,导致一段时间后病情并没有改善,反而内心产生对医院更强烈的抵制情绪。另外,很多患者对糖尿病足没有正确的认识,平时在生活中也不注意对足部的护理,导致病情更加严重。可见,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可提高护理质量,而时效性激励原则作为一种具有整体化、个性化的创新干预思路在内分泌科的应用已不是先例,这一原则强调对患者身心及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及时、有效、跟进式的激励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效能,促进患者护理意识及护理能力的提升,从而将护理效果达到最佳状态〔4-5〕。本研究探讨全程时效激励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38~72岁,平均(42.01±3.05)岁;病程2~21年,平均(2.65±18.05)年;体重50~82 kg,平均(65.76±12.6)kg;体重指数(BMI)16~25 kg/m2,平均(20.76±3.87)kg/m2。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1~76岁,平均(36.01±3.05)岁;病程2~21年,平均(2.65±18.05)年;体重51~85 kg,平均(69.95±15.72)kg;BMI 16~29 kg/m2,平均(22.14±3.05)kg/m2。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病史,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以超声联合电生理检查为诊断手段,均符合《西医内科学》〔6〕中糖尿病足的临床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②无认知功能障碍;③患病时间在3个月以上;④无凝血系统障碍;⑤知情且能够积极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具有认知功能障碍;②意识模糊;③糖尿病足5级;④心肝肾严重损伤;⑤不符合诊断标准;⑥无法积极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模式。①指导患者定时监测血糖,病情较轻的患者每天在三餐前及睡前共进行4次血糖监测。病情较重的患者每天在三餐后、三餐后2 h、睡前进行7次血糖监测。②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指导患者用药,保证所用降糖药物科学合理。③患者平时需要充足的休息,居住的房间要保持干净,经常通风,避免噪声。④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合理分配三餐。低脂少油、少糖少盐、戒烟戒酒。⑤指导患者日常穿内部空间宽大的鞋子,鞋面柔软、鞋底防滑、没有明显的接缝。同时穿柔软棉质浅色袜子,袜口不能太紧,大小适宜。⑥每日进行足部检查,观察有无异常,病情是否得到控制。病情许可时每日清洗足部,水温低于37 ℃。

1.2.2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程时效激励护理干预。(1)明确全程时效激励原则的内容:时效性激励原则是指把握激励的有效时机,使用切实可行的激励语言及有效时机及时激励患者,有利于将患者的疾病康复激情推向高,使患者积极地进行连续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同时,时效性激励原则主要包括情感激励、需要激励、榜样激励和利益激励,强调对患者进行4个维度的综合激励干预〔7〕。而全程时效激励原则则强调从患者住院期间、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延续护理三个时段进行全程的干预指导。从而实现对糖尿病足患者三时段,4维度的全程性时效激励。(2)实施全程时效激励原则的团队:成立时效激励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糖尿病专科护士长1名;内分泌主治医师1名, 提供咨询糖尿病专科护士3名,均为护师以上职称,具有5 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心理治疗师1名, 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小组成员均经过培训,内容包括全程时效性激励原则的含义、实施方案、本研究的目的及价值、各个阶段的干预方案及评价。(3)分时段多维度实施全程时效激励干预:第一阶段:患者住院期间的时效性激励。 从患者入院评估开始即在患者或者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由全程时效激励小组介入。有针对性地使用激励语言,激励患者主动进行自我管理,并配合治疗,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不断进行强化激励,将患者的激情推向高潮,把握早期治疗时机,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5次激励指导干预。①第一次干预:阅读患者的资料,同时通过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平时表现。选择健康教育室或独立的会议室,与患者进行单独的一对一的沟通,让患者通过合理宣泄将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护理人员利用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②第二次干预:向患者宣教糖尿病足的原因及保健,如平时不要赤脚下地,每日清洗足部,清洗之后要检查。剪指甲不要过度,使用指甲剪要平剪不要斜剪,以免剪得太短或剪得有尖角损伤皮肤。③第三次干预:根据患者最近1 w的情绪表现,对患者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将糖尿病足恢复良好患者的例子向患者展示,并向患者介绍目前如血管介入等先进的治疗手段,让患者看到希望。对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的患者,先稳定患者情绪,同时组织活动,让康复效果好的患者讲解自己护理足部的技巧,大家相互交流,互相鼓励。④第四次干预: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指导,为患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对于行走困难的患者,指导其使用特制鞋垫或轮椅拐杖等,同时教给患者如何防止跌倒的技巧。⑤第五次干预: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及疾病改善情况,看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的干预。对于恢复情况较好的患者可以出院;恢复情况较差的患者,继续对其进行全程时效激励护理。第二阶段:出院时的时效性激励。 出院时由心理指导师与糖尿病足专科护士共同建立糖尿病足自我管理能力档案,根据患者的目前状况、病情治疗、一般资料、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等多方面制订有针对性的追踪及随访。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订规划,激励患者为实现目标而树立信心,消除负性情绪。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出院后继续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第三阶段: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时3个月的延续性时效性激励干预。 依照患者糖尿病足分级、患者的文化程度等因素将患者拉入不同层次的糖尿病足延续性时效性激励群。每周二、每周五在群内发送糖尿病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注意事项,并有针对性地使用各种激励方式,激励患者主动进行自我管理和采取健康行为, 并不断进行强化激励, 将患者的自我管理和采取健康行为激情推向高潮。采用集中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况, 并对患者进行激励, 每个月进行2次电话随访,每次20~30 min,共干预3个月。具体的延续性激励内容从4个维度进行:①情感激励:了解患者病情的基本状况及心理基本状态后, 给予患者充分理解与尊重,对患者焦虑、恐惧的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对积极情绪的患者给予鼓励,使其的正性情绪保持下去。通过微信群鼓励病情与文化层次相近的患者进行相互交流、鼓励。鼓励患者的家人多陪伴患者,帮助患者建立信心,让其感受到家人的爱与温暖。②需要激励:患者通过微信群的视频或信息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持续用药方法、注意事项、饮食等,明确自身的疾病状态、潜在的问题及并发症的潜在因素, 并改善其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良行为。患者通过电话或微信提出问题时, 干预小组成员及时采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患者,对其行为给予表扬,并进行详细的解释,使其保持求知欲,不断提高其疾病相关知识。③榜样激励:每个月将患者集中在一起,除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技能及相关知识教育外, 还请自我护理好和能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且治疗效果好的患者进行示教,并对患者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请其通过微信群与患者进行交流,以激发其他患者不断提高自护能力和改善其不良的行为习惯。④利益激励: 从经济和治疗效果两方面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提高自我护理和保持健康行为的必要性及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以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该量表包括饮食控制、合理运动、正确服药、血糖监测及足部护理共5方面,共11个条目。每个条目按0~7分计分。各条目相加除以条目数,得分大于或等于5.6分为良好,4.2~5.5分为中等,低于4.1分为差。

1.3.2两组患者遵医行为 应用该院自制糖尿病遵医行为量表评价患者遵医行为。该量表包括定期检查、运动、服药、饮食共4方面,共16个条目。每个维度分为4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5个等级,每个方面占25分,总分为100分,总分越高提示患者越遵医嘱。

1.3.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简明健康测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精力、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健康及总体健康6个方面,每个方面均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时,两组较干预前比较各项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遵医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两组较干预前比较各项遵医行为得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较干预前比较两组各项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多见于老年人,但近几年中青年糖尿病患者人数也逐渐增多。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维持,但是无法治愈。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患者足部发麻,肤色异常〔8〕。严重的糖尿病足患者无法正常行动,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糖尿病患者常年吃药并注射胰岛素,易出现情绪不佳,当患者发现自己行动不便,情绪可能崩溃,产生抗拒心理〔9〕。所以,需要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更好的护理,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

很多糖尿病患者看到自己出现糖尿病足的并发证,内态十分焦虑,同时看到家里背负的经济负担,内心更加焦虑抑郁,不愿意去医院接受治疗,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10〕。全程时效激励护理能够时刻对患者进行鼓励,将患者正面情绪推向高潮,让患者能够遵医嘱,积极配合医生治疗〔11〕。本研究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平均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全程时效激励,首先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宣泄内心的焦虑与担心,消除患者对医院的恐惧感〔12〕。同时鼓励患者,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时效激励,1 w之后观察患者的效果,对于康复较差的患者,会通过举办活动,让康复效果好的患者讲解自己的护理技巧,在这样的活动中,患者能够找到知音,互相倾诉,互相鼓励〔13〕,这样,大家一起努力,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总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观察组遵医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向患者宣教糖尿病足的原因及保健常识,患者可以更多地了解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对自己的病情会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另外,护理人员也将选择在医院康复效果好的患者的例子为大家展示,患者会觉得糖尿病只要按照医生的指导,是可以康复的〔14〕。这样患者看到希望后,就会更加遵守医嘱。本研究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整个时效激励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宣教,让患者了解平时糖尿病足的保健方法,这样患者每天都能够护理足部,糖尿病足康复地更快,患者内心舒畅,自然提高了生活质量〔15〕。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全程时效激励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时效性时效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糖尿病足部门诊在预防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体会探析
J75钢的时效处理工艺
一种新型耐热合金GY200的长期时效组织与性能
环保执法如何把握对违法建设项目的追责时效?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