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动力结合果酸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

2021-09-28范华陶诗沁张燕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18期
关键词:果酸脓疱丘疹

范华 陶诗沁 张燕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无锡 214000

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脓疱、囊肿、粉刺、结节等〔1〕。本病发病率较高,发病部位以面部及胸背部为主,且中重度痤疮患者的病情容易反复,发病后易遗留瘢痕和色素沉着,严重影响美观,进而导致部分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2-3〕。目前,临床上对本病治疗的主要方式有维A酸类药物、抗生素、性激素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存在起效慢、疗程长等缺点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4〕。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小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光动力疗法是一种以痤疮皮损中蓄积的外源性物质为靶物质,进而调节其病理和生理过程的一种物理疗法,对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效果较好〔5-6〕。但是往往光动力治疗后,粉刺往往会复发,后期可结合果酸治疗,果酸是一系列自然生成的有机酸的统称,其具有弱酸性,能促使老化角质层脱落,加速角质细胞及少部分上层表皮细胞的更新速度,促进真皮层内弹性纤维增生,从而长出新皮肤。果酸在去除角质的同时,既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也能让皮肤油脂分泌更为通畅。本研究旨在探讨光动力结合果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中重度痤疮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7~28岁,平均(23.7±3.6)岁;病程0.5~5.0年,平均(2.7±1.1)年。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29岁,平均(23.3±3.3)岁;病程0.7~4.9年,平均(2.5±1.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痤疮的分级诊断标准参考痤疮国际改良分级法〔7〕:若患者的痤疮类型以粉刺为主,且有少量的脓疱和丘疹,皮损总数<30个,则为Ⅰ级;若患者的痤疮类型为粉刺,且有中等数量的脓疱和丘疹,皮损总数在31~50个,则为Ⅱ级;若患者出现大量脓疱和丘疹,并伴有面积较大的皮损,皮损总数在51~100个,则为Ⅲ级;若患者出现严重的炎性皮疹,且有3个以上的结节或囊肿型痤疮,皮损>100个,则为Ⅳ级。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痤疮国际改良分级法中的Ⅱ级~Ⅳ级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5~30岁;③面部均有皮损;④患者均知情同意,且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入选前1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维A酸制剂的患者;②系统使用避孕药及糖皮质激素的患者;③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⑤具有瘢痕体质的患者;⑥具有光敏史或正在使用光敏性药物的患者;⑦具有神经精神性疾病不能配合本次调查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的患者使用光动力疗法结合果酸治疗对中重度痤疮的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首先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排除禁忌证,之后嘱患者洗脸,接着使用BD针头或者梅花针扣破结节和囊肿痤疮,将粉刺予以支除,用5%的氨基酮戊酸敷于患处,并用保鲜膜封包1.5 h,然后照射633 nm的红光,照射10~25 min,每周治疗1次,共3次。5%的氨基酮戊酸由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光源采用武汉亚格光电技术公司生产的激发二极管,型号为LED-IB,波长为633 nm,功率为(20~100)mW/cm2。其中观察组的光动力治疗步骤均一样,3次光动力治疗后1个月,针对粉刺和痤疮红印,再用20%~35%的果酸(薇诺娜的甘醇酸)治疗4次,方法:治疗前患者平躺,头发用毛巾或手术帽包裹,清洁面部,擦干水分,用凡士林保护眼睛、口角、鼻孔等腔口部位,按照果酸治疗的操作手册规范步骤进行操作。起始浓度为20%,将果酸溶液均匀涂抹于面部,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应适当延长治疗时间或提高治疗浓度(35%),通常不超过5 min。当患者出现红斑、白霜或不适时,使用中和液进行中和。2 w治疗1 次,连续治疗4次。术后注意避光防嗮,治疗后立即冷喷和修复,饮食和生活要有规律。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粉刺、丘疹、脓疱及结节/囊肿个数,并参照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lobal Acne Grading System,GAGS)评定定量分析治疗情况,GAGS根据毛囊皮脂单位的密度、分布和面积,将好发部位分为六个区,前额为Ⅰ区,右颊部位Ⅱ区,左颊部位Ⅲ区,鼻部为Ⅳ区,下颏区为Ⅴ区,胸及上背部为Ⅵ区,而各区的因素分值分别为x2,x2,x2,x1,x1,x3。每个区域皮损分值的计算原则是局部最严重的皮损决定该区的分值,无皮损计为0分,1个粉刺计1分,一个丘疹计2分,1个脓疱计3分,1个囊肿或结节计4分,总分值=因素分值×皮损分值〔8〕。此外参照AR Shalita疗效评判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皮损消退>90%为痊愈,皮损消退70%~89%为显效,皮损消退30%~69%为有效,皮损消退≤30%或加重为无效,皮损消退=(治疗前皮损数目-治疗后皮损数目)/治疗前皮损数目×10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9〕。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痤疮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粉刺、丘疹、脓疱和结节/囊肿个数以及GAG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8 w时)两组患者的粉刺、丘疹、脓疱和结节/囊肿个数以及GAG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者治疗后粉刺、丘疹、脓疱和结节/囊肿个数以及GAGS评分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 w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有7例患者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经保湿修复等治疗后逐步改善或恢复,此外观察组有5例患者治疗时出现暂时性的红斑反应,但均自行消失,未出现色素沉着及减退等严重不良反应,此外个别患者用药时出现胃部不适,停药后症状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种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痤疮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毛囊皮脂慢性炎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且好发于脸部和背部,严重影响着美观。目前,针对痤疮临床主要采取的是口服抗生素、维A酸等药物进行干预治疗,但这些治疗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10〕。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方法是以光、氧和光敏剂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一种治疗手段〔11-13〕。该方法是通过光动力学反应高选择性的作用于靶细胞,从而直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减低皮脂腺的活性,并快速控制皮损区炎症反应的一项全新技术,后期用果酸治疗粉刺和痤疮红印促进痤疮的恢复和复发,联合治疗可提高有效率。果酸是一系列自然生成的有机酸的统称,来源于甘蔗(甘醇酸)、柑橘类水果(柑橘酸)、牛奶(乳酸)、柠檬(柠檬酸)等,因果酸对皮肤具有表皮效应、色素效应与真皮效应三方面的作用,通过外用果酸制剂可以使角质细胞间的粘连性减弱,剥脱毛囊皮脂腺开口处堆积的角化细胞,使毛囊漏斗部引流通畅,帮助堵塞的皮脂排泄到皮肤表面,因此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痤疮的一种有效医学美容手段〔10〕。另外,果酸可加速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促进胶原蛋白生成,对于去除粉刺,淡化痘斑及痘疤也有有效,再加上本身具有抗氧化的能力,因此对防止皮肤老化、减少细皱纹方面的应用成效也不错〔10〕。本研究使用起始浓度为20%的果酸溶液,通过每次延长果酸在痤疮区域停留的时间或提高浓度来增加疗效,事实证实这样的方法安全、可靠。治疗过程中通过冷喷修复,防嗮等合理的措施,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提高了疗效。光动力联合果酸治疗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粉刺、丘疹、脓疱和结节/囊肿个数以及GAG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粉刺、丘疹、脓疱和结节/囊肿个数以及GAG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用光动力联合果酸治疗对中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了该法对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微创结合光动力结合果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法简单、安全、有效,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果酸脓疱丘疹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鱼腥草外敷除脓疱
齐墩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北方地区羔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措施
熊果酸对肺癌细胞株A549及SPCA1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
水线草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