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历史建筑和街区景观照明设计的实践报告

2021-09-28李大伟

照明工程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夜景实景古城

李大伟

(1.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192;2.北京清创光环境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引言

自1989年以来,我国城市照明尤其是城市景观照明持续增长[1]。在此期间,城市的基础照明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城市的景观照明的投资更是大规模增长。各地城市景观照明项目纷纷实施,丰富了人们的夜间生活也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一些城市景观照明项目缺少周密分析,实施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的通知》,要求把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纳入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内容,深化学习教育,抓好自查评估,认真整改规范,加强督促指导,从严从实抓好整治工作。在这个背景下,各地城市景观照明逐步回归到理性建设的阶段,大量景观照明项目也开始有序实施。

1 城市景观照明建设问题回顾

1.1 城市照明建设的价值不明确

城市功能照明在保障人们生产和出行安全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城市大规模的城市照明未能达到其该有的作用。很多的城市照明都是按照整个街道立面“一起点亮”的方式进行的,为了亮而亮。忽视城市空间的功能而统一进行照明的方式遍布全国。那么这种“亮”的价值究竟在何处?笔者认为,此间存在盲目性。

1.2 城市景观照明建设的盲目性

在城市照明规划设计中,笔者曾参加几个城市的照明总体规划,并参加过对城市照明规划的评审。过去,不论是笔者自己负责的项目还是评审其他同行的项目,都在一定程度存在盲目性[2]。主要体现在,照明规划前期对整个城市的前期调研不够、考虑不够全面,尤其是投入和产出比例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大量的城市照明在光环境建设中主次关系、体量大小、夜景品质、建设时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些城市的景观照明建设在起初的确为城市提升了知名度,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伴随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城市照明甚至被认为是“第一眼:惊艳;第二眼:平淡;第三眼:污染”。有些城市照明对城市价值提升开始出现了负效应。

1.3 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区应该是城市景观照明的着力点

很多城市,或深或浅、或大或小,都是有其历史文化背景的。这些历史文化背景作为城市的根,从空间和时间上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一道形成了当地文化,这些文化的物质载体能够勾起市民和游客对记忆的回味,带来独特的空间感知,形成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夜间,也是如此。以南京主城区夜景照明三年提升工程为例,结合南京地域文化,运用灯光建立了有文化内涵和生命力的城市夜景观[3]。

2 城市照明的本质作用是在时间上延续城市空间

营建可用的夜空间,最有必要和优先营建光环境的区域应该是服务城市人夜间各种活动的区域。

2.1 从城市照明功能分区考虑

城市照明功能在满足基本的功能照明(保证安全)的同时,应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两个效益往往体现在城市公园、广场、商业街等区域。

2.2 从城市经营的角度

照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避免的前置条件。不是所有空间的夜间都是可以经营的,所以选择合适的城市区域营建适合的光环境成为现阶段照明规划和设计在项目前期应着力考虑的重点。

2.3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考虑

城市文化的附着载体除了高楼林立和互相缠绕的立交桥,应该还有能引起对历史回味的空间,那就是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例如,詹庆旋教授团队在王府井商业区夜景照明二期工程实践中就创造了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夜景照明[4]。

2.4 从城市景观意向的角度考虑

往往城市中的历史建筑和街区都会成为带有深刻城市历史烙印的区域。这些建筑和街区本身就构成了城市深厚历史文化的载体,大都成为该区域的城市空间活跃区域,已经在白天产生了很重要的社会价值甚至经济价值。张昕老师团队在“大昭寺夜景照明设计”中,就深入分析了大昭寺和拉萨城的空间关系,同时结合在地文化为大昭寺营建了恰当的光环境[5]。

3 历史文化街区照明的必要性

3.1 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盖起新楼房。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改善了建筑,却破坏了历史环境。城镇历史联系被割断,特色在消失。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割断历史,而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等正是这些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所以,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的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

3.2 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区保护的意义

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区重在保护外观的整体风貌。不但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维护社区传统,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3.3 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区光环境打造的意义

当今社会,24 h城市真实的到来,使城市整体大众消费在夜晚占比越来越大,马蜂窝旅游发布的数据显示,72.22%的“95后”游客会在旅行中专门策划夜间游玩的行程,“90后”和“00后”的夜游人群占比也超过60%。很多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区白天光顾的人群和夜间占比明显降低,许多文化建筑和街区晚上热闹非凡,这些区域显然已经成为营造社会价值和夜间经济的主力。

4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照明实践

4.1 霱公府照明设计项目

4.1.1 项目介绍

霱公府是贝子绵勋于同治八年(1869)自安定门内宽街迁出后的新府。霱公即溥霱贝子,绵勋之曾孙。霱公府是现存较为完整的贝子级府第。霱公府分中路和东、西两路,在中路南北纵轴线上有府门,由五进院落组成。1959年在此开办四川饭店。目前存在的为三进院。1996年,在霱公府成立“北京中国会”,为北京四大顶级俱乐部之一,于2016年关闭(图1为北京中国会期间的大门照片)。霱公府紧邻长安街,三面都被高楼包围。入夜,周边高楼的景观照明给霱公府带来更多压迫感。

图1 霱公府日间状态(图片来源于网络)Fig.1 Daytime of Yugongfu (picture from the Internet)

4.1.2 设计构思

一处历尽300年沧桑的老宅,承载了无数历史的印痕。如今这座宅院被改成一处公司的办公室。照明该从何处入手,去设计夜晚的“场所”?

认为照明设计和建筑设计应该用同样的思辨方式,但从来不认为光是一种建筑材料,在这里,光仅仅是一种认知媒介。而就是在设计这种媒介,以影响人对事物的感知。

在这个项目中,也同样是做这样的工作。通过和甲方、顾问方的多次交流,经过多次的现场踏勘,得到甲方的需求。通过对“油灯时代”光环境的研究,总结出:整体照度低、色温2 200 K左右、光线柔和、视阈内对比度大、移动照明(灯笼)起道路功能照明作用、周边光线微弱。

决定还原历史的状态下的夜晚感知,同时符合现代人的使用需求。并使用“视觉刺激对情绪波动”[6]的影响来对三进院进行设计,图2为游线分析。通过研究周边和院落的功能关系、空间关系、光环境关系,得到一份“感知意向”。在夜景照明设计中,赋予不同空间不同的光环境,以求对院子景观意向的“再设计”。这种设计为人设定了一条“感知对情绪的刺激”曲线,用以控制人在院落游览的感知刺激,尤其是初次到来的客人。同时,通过设定不同的场景以适应不同功能模式。

图2 霱公府夜间游线分析Fig.2 Analysis of nightscape lighting tour route of Yugongfu

可以使用的文物才具有更强生命力。努力通过照明设计为现代人更加乐于使用。整体设计以规划思想开始。试图通过分析来这里工作、访问者的心理来确定设计方法。对于在这里工作的人,除了满足必要的功能需求和景观需求,更多地去关注“变”。任何一个空间,能够配合人们活动改变是最受欢迎的。对于来访者,更多的关注低频率来访者的心理变化。比如,首次来访。当听到来这样一个老宅时,心理预期是较高的,一般在较高的心理预期下,可能会在进入空间后有“失望”情绪。因此,通过研究距离大门1 km抵达路径的视觉感受,提出大门是不能被照亮的。应保持其朴素的外观,降低心理预期。

首先,笔者确定研究方法,即人、行为、功能、空间、文化、周边光环境在霱公府的数据调研,运用《建筑策划》[7]理论,将调查结果分类如下:

(1)对静态的实体设施(The static physical setting)即现有三进院和扩展的LOFT区域的内部建构的研究:得出其功能和空间的量化数据,同时在周边约1 km范围的城市构成进行日景状态和夜景状态的研究。

(2)对人的活动(The activities)进行研究:在时间维度上从日间和夜间进行研究。在空间维度上,对周边及内部进行研究,对内部的研究是“预见性”研究。

(3)对含义(Meaning)进行研究:此项研究,通过对不同时期下,建筑所累积的历史文化进行梳理,并对关键的事件进行归纳,从而得出未来霱公府的夜景如何更好地承接历史的光环境。

第二步,照明设计师通过业主在夜间的功能需求,并深入理解空间设计师对功能分区、室内外设计、软装、材质等影响因子的分析,通过不同角色进行“预见性角色转换分析”。

(1)对空间设计图纸的理解,将空间划分为室外空间、室内空间。室内空间又分为:黑空间、亮空间、灰空间。设计师研究洞口位置和大小,将室内外空间集合考量,梳理现有能影响视觉刺激的景观,并归类分析。

(2)通过业主在空间内的活动进行归类,包括:a.从视阈影响因子:通道、大门、围墙、屋顶、立面、回廊、花园等;b.从空间功能:通过空间、画廊、办公室、餐厅、多功能厅、接待厅等;c.从时间上:冬季和夏季、有重大活动和平日、每天不同时段;d.从事件上:参观、接待、会议、展览、工作等。

第三步,通过对累积的历史文化和空间设计师以及业主在夜间需求上对环境体验进行归类,包括:

(1)时间,日景和夜景的转换,不同夜景模式下的感知需求,四季交替对夜景的影响;

(2)夜间历史印痕对不同事件中人的影响;

(3)不同类型的人的熟悉度对夜景的适应度分析;

(4)历史文化在夜间保留因子的甄选;

(5)不同视点下的夜景对人的行为的刺激程度;

(6)夜景分级;

(7)夜景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照明设计师制定了夜间行为下的视觉刺激对人的感受曲线。并进一步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人的活动需求,尽力让夜景适应更多人的夜间需求。图3~图5为不同使用功能下的动线分析。

图3 霱公府夜间游线分析(用餐)Fig.3 Analysis of nightscape lighting tour route of Yugongfu(meal)

图4 霱公府夜间游线分析(加班)Fig.4 Analysis of nightscape lighting tour route of Yugongfu(overtime work)

图5 霱公府夜间游线分析(论坛、展览)Fig.5 Analysis of nightscape lighting tour route of Yugongfu(forum,exhibition)

通过梳理在这里工作者的活动情况,分析其活动流线及在此流线下活动的视域关系。并提出这些行为中如图6所示的视觉节奏关系。

图6 霱公府夜游节奏分析Fig.6 Analysis of the rhythm of night tour of Yugongfu

在游线分析的同时,进行功能分析。于是得到如图7、图8所示的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总平面图。

图7 霱公府室外功能照明分布图Fig.7 Outdoor functional lighting distribution of Yugongfu

图8 霱公府室外景观照明分布图Fig.8 Outdoor nightscape lighting distribution of Yugongfu

4.1.3 完成后照片(图9~图18为完成后实景照片)

图9 一进院(实景)Fig.9 First entrance (real scene)

图10 二进院(实景1)Fig.10 Second entrance (real scene 1)

图11 二进院(实景2)Fig.11 Second entrance (real scene 2)

图12 三进院(实景1)Fig.12 Third entrance (real scene 1)

图13 三进院(实景2)Fig.13 Third entrance (real scene 2)

图14 四进院(实景)Fig.14 Fourth entrance (real scene)

图15 旋转楼梯(实景)Fig.15 Spiral stairs (real scene)

图16 巷子(实景)Fig.16 Lane (real scene)

图17 LOFT区域过道(实景)Fig.17 LOFT passageway (real scene)

图18 LOFT屋顶平台Fig.18 LOFT housetop (real scene)

4.2 即墨古城照明设计

4.2.1 项目介绍

即墨,始载于《战国策》《史记》等典籍,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名邑,秦代置县,隋朝迁现址建城,即墨大夫刚直不阿、田单破燕、田横五百士、郭琇三疏等典故让即墨昭彰史册。即墨县治自公元596年迁至现址,至今已有 1400 多年历史,棚户区改造中诞生的即墨古城项目作为一种城市“再造”,成为青岛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见证。

即墨古城整体布局为“一城、两街、十景、十三坊”,有儒家传统文化承载地即墨文庙,有记载明清以来功德显著的人和事的牌坊街,学宫、县衙、鸭绿池戏台、真武民俗馆、城隍民俗馆、城墙、教堂等公共建筑分布其中,文化、商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座有生活温度、商业热度、文化深度、国际广度的古城。2019年春节期间,正月初一至十五,90余万市民游客游览古城。

围绕打造“青岛之源、文化聚落、时尚之都”区域文化承载地的目标,2018年累计举办各类活动400余场。其中,举办2018即墨古城国际民谣季、美国蓝草音乐展演、“悦享盛夏·悦动古城”等主题活动70余场;举办学童开笔礼、成人礼、“中国文化大讲堂”等传统文化活动近30场;举办即墨大鼓、柳腔、胶东秧歌等暖场活动300余场;先后邀请潘基文、郎朗、娘本等文化名人到访古城,极大地提升即墨古城知名度和影响力。王守常、王国平、叶小文、张立文、阎崇年、傅佩荣、杨立华、葛剑雄、李中华、齐东方、王小甫等众多国内知名学者在古城开展讲座,冯骥才、吕舟、王贵祥、黄时忠、刘大可、黄小明、刘红立等专家学者参与古城建设,并积极建言献策……通过跨界文化融合,不仅为市民游客带来极致的欢享体验,更提升了古城的气质与活力,为文化即墨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旅商在此深度融合发展,尽情体验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古城文化。黄氏烙画、即墨花边、官庄竹编、葛村榼子、大欧鸟笼、印象文县、三方七合、桩子,采撷一份情怀和精粹;劳山书院、皎然茶馆、可以兴、山水赋、师合空间、字曰文创、开今治瓷、翡翠坊,体验一份独特与高雅;郎朗博物馆&艺术世界、和合书院、娘本唐卡艺术馆、美术馆,感受一场灵魂的洗礼与升华。

4.2.2 设计构思

文化层面:利用照明营建一个现实中的历史。利用照明去辅助建筑师反应其要表达的主题:“一座有生活温度的古城”,这种温度将会在夜间持续。即墨的精神将在夜晚得到更聚焦地体现。空间层面:古城内部各功能区域之间光环境关系;古城周边和古城内夜生活的舒适性;即墨古城夜间城市肌理的梳理。景观照明分级:鼓励商业行为的光环境、适宜休憩的光环境;灯光秀在商业活动中的作用;通过照明规划节约能源(强调控制性)充分分析业态关系,让光环境促进各种业态的发展和提升;深入研究空间关系,进行视点分析、空间感知分析,对建筑、景观、城墙、牌坊等构成古城的要件逐一分析,将即墨古城研究透彻。在设计上,我们将使用合适并先进的控制系统,进行不同时间的模式控制,以方便管理和使用。

我们将遵循提案中的设计方法,提炼文化精髓,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的绿色照明技术手段,在我们规划设计的方案中采用如下方法(图19~图21为设计方案截图):

图19 即墨古城照明设计方案(1)Fig.19 Nightscape lighting of Jimo ancient city (1)

图20 即墨古城照明设计方案(2)Fig.20 Nightscape lighting of Jimo ancient city (2)

图21 即墨古城照明设计方案(3)Fig.21 Nightscape lighting of Jimo ancient city(3)

(1)以载体五构件理论分析现状;

(2)综合考虑五元素的组合和平衡,充分考虑空间三尺度的轻重;

(3)在设计原则及目标前提下,确定规划设计思路;

(4)确定夜景观整体架构;

(5)整合出具体设计方案。

4.2.3 完成后照片(图22、图23为完成后实景照片)

图22 即墨古城(实景1)Fig.22 Jimo ancient city (real scene 1)

图23 即墨古城(实景2)Fig.23 Jimo ancient city (real scene 2)

5 结论

5.1 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区人工光环境的经济价值贡献,是笔者工程实践中需要解决的第一要务

将设计师浪漫情怀下的手法放入科学分析的价值思考的笼子里。设计师不能一味地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也不能仅满足少数人的喜好,甚至不能仅满足大众一时的需求,应更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其底层需求。故此,笔者提出设计中“度”的问题,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适度”进行光环境的营造,以满足投入和产出最优比值的问题。

5.2 历史文化街区人工光环境的策划逻辑

这是基于庄惟敏老师的《建筑策划》理论在照明项目上的时间,笔者利用此理论结合“运营前置”逻辑。从光环境设计和光环境运营的角度出发,将照明设计除保障安全功能照明、塑造美景的景观照明外,让照明和经营更加紧密的结合。比如:在樟树三皇宫,笔者用光和人互动,紧密融入商业运营。

5.3 历史文化街区人工室外光环境的布光经验

在工程设计实践中,笔者认为:整体布光在空间上应注意使用历史街区在其历史年代的光环境意象,至少在强度比例上应做到尽量一致;整体光环境应相对弱、柔、静,在局部和不同的时段可使用色光、动态光。

猜你喜欢

夜景实景古城
金湖县创新“实景式”培训 提升精准执法水平
不妨写夜景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良渚古城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Lightroom让夜景照片更通透
翘街古城
论山水实景剧与山水实景演出的区别
安居古城
城市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