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沙利铂联合吡柔比星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析

2021-09-28颜小明更藏尖措沈小娇苏彦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奥沙利原发性肝癌

颜小明,更藏尖措,沈小娇,苏彦霖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 介入科,青海 西宁 810000)

0 引言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恶性度高、预后较差,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肿大等,多合并食欲减退、消瘦、腹胀、乏力等症状[1]。由于原发性肝癌的起病隐匿,且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确诊时大多已处于疾病中晚期,失去手术根治的时机,也因此静脉全身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系统治疗成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2]。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方式,一般需要联合化疗药物协同治疗,临床常见的化疗药物包括吡柔比星、奥沙利铂等。本研究即分析吡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介入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91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男34例,女13例,年龄在18~60岁,平均(45.23±10.14)岁,平均肿瘤大小为(7.46±3.82)cm,采取碘油+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44例,男34例,女10例,年龄在19~60岁,平均(43.02±10.25)岁,平均肿瘤大小为(7.42±4.06)cm,采取碘油、奥沙利铂联合吡柔比星介入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获得院伦理委员会的支持。

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3],并经由医院通过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2)首次进行介入治疗;(3)生存期>3个月;(4)临床资料完善。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器质性功能损伤;(2)对化疗药物具有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3)介入治疗不耐受;(4)严重精神障碍;(5)临床资料不完善。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在CT影像下采取Seldinger穿刺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穿刺至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行动脉造影,注入对比剂后对病变部位的肿瘤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将奥沙利铂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17,规格:0.1 g)100 mg、氟尿嘧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93,规格:10 mL:0.25 g)1000 mg、碘油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603,规格:10 mL)10 mL依次经导管注入。

观察组采取碘油、奥沙利铂联合吡柔比星介入治疗,依照对照组的操作步骤完成后,吡柔比星(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06,规格:20 mg)以40 mg/m2注入。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指标:显效-经CT观察显示病变部位肿瘤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且肿瘤消失时间持续4周以上;有效-经CT观察显示病变部位肿瘤减小25%以上,且持续4周以上;无效-经CT观察显示病变部位肿瘤未有明显减小。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所有患者×100%。(2)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的水平变化。(3)记录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如发热、腹泻、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受损等情况发生的概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软件中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n(%)]

2.2 两组AFP、CEA水平变化

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

表2 两组AFP、CEA水平变化( ±s, ng/mL)

表2 两组AFP、CEA水平变化( ±s, ng/mL)

?

2.3 两组治疗不良反应

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3。

表3 两组治疗不良反应[n(%)]

3 讨论

介入栓塞治疗由于其低毒性与高效性在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尤其是中晚期中得到广泛的认可与普及[4]。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衍生物,可与DNA结合,与顺铂相比,结合更加牢固,细胞毒性更强,可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株繁殖[5]。吡柔比星是临床常用的半合成蒽环类化疗药物,经人体吸收后可迅速到达病灶部位并进入肿瘤细胞内,其可通过抑制DNA聚合酶来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从而发挥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6]。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的方案是碘油+奥沙利铂介入治疗,由于碘油栓塞会影响肝脏血供,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也会不同程度损伤肝功能,而奥沙利铂对肝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在转氨酶升高[7]。而吡柔比星则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基于此本研究即分析联合吡柔比星和奥沙利铂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根据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病变部位的肿瘤明显减小或者完全消失长达4周以上。AFP和CEA是肿瘤标志物中重要的参考物质,肿瘤标志物是在肿瘤发生和增殖中,肿瘤细胞产生的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能反映肿瘤存在和进展情况,其中AFP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能够有效监测疾病的发展情况,而CEA虽然不能对某种恶性肿瘤做出特异性的判断,但是在诊断恶性肿瘤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8]。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治疗后AFP和CEA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示患者的疾病在治疗后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观察组的治疗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奥沙利铂联合吡柔比星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较好,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命,降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奥沙利原发性肝癌
长时间停用奥沙利铂再次使用致过敏性休克1例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枯骨逢春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芪注射液对奥沙利铂化疗所致神经毒性防治效果观察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丁俊晖与奥沙利文的亦敌亦友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