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不同采血措施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1-09-28唐德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末梢受检者血常规

唐德晶

(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0 引言

血液循环系统遍及在人体的每个器官和组织当中,当机体任何部位出现病理性改变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各项指标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针对为患者实施血常规检验对于判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1]。现阶段在诊断疾病中主要采取的检查方式以血常规应用最为广泛,其主要通过对采集血液中血液细胞的数目和形态变化值进行相应的判断,采集中以末梢静脉血和静脉血为主,末梢血的采血部位包括耳垂和手指,以手指为主,特点是采血量少、采取方便,适用于用血量少,需要快速测定的检查项目,与静脉采血法共同作为血常规检验血液样本采集的常用方法之一,与之相比,静脉血采血容量相对较多,但同样具有采血便捷的特点。这两种采血方式在临床中均属于常用方式,其效果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实,但是近些年不断有研究提出,末梢血、静脉血两种采集方式不同的样本,在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相关指标略有差异性[2-3]。基于调查了解采血方式、采血部位不同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本文针对对比不同采血措施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选择150例患者进行分析和观察,根据采集部位的差异划分为观察组(静脉血)和对照组(末梢血),各75例,对照组中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龄19~71岁,平均(45.56±6.41)岁;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40例,年龄20~71岁,平均(45.68±5.96)岁。将两组基线资料进行比对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以上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验,进行检查前12 h禁止进食和饮水,于第2日清晨保持空腹状态采集其血液进行检验,本次采血人员均为同一人。

对照组采集受检者末梢血,其操作步骤如下所示:轻柔按摩受检者的无名指或者中指的指尖部位,使得其指尖处于充血状态,对受检者指尖实施常规消毒操作,其进针位置为受检者指尖内侧,刺入后立刻将采血拔出,使用微量吸管收集血液20 μL,采血完成后使用无菌棉球对受检者部位实施常规压迫止血。

观察组采集受检者静脉血,其操作步骤如下所示: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采血姿势(坐位),为受检者静脉采血部位实施常规消毒操作,完成后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对受检者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继而将采血末端和血常规试管进行连接,采集静脉血量为2 mL,取针后轻微摇晃试管中采集的血液,进行抗凝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受检者在接受不同采血部位进行血常规检验后其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血常规指标中MCHC、Hb、RBC、MCV、PLT显著高于对照组,但WB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 ±s)

表1 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 ±s)

?

3 讨论

血液作为人体营养运输的介质,属于运输激素以及各类营养成分的重要媒介,对于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机体各器官和组织通过血液这一媒介吸收养分,同时将毒素完全排除体内,使得机体功能得到有效的调节[4]。在进行血常规检验中主要的采集血液部位为末梢血、静脉血以及动脉血,而动脉血的主要检测方式以血气分析为主,同时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进行血液常规检查结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需要根据受检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采血部位。静脉采血中最佳的位置当属于肘静脉,而末梢采血中最佳的当属于指尖和耳垂,两种均具有操作便捷、采血量相对较少、受检者耐受度的特点,得到医务人员和受检者的肯定。但在实际的操作中,采血部位极易受到外在因素的污染,同时温度和进针的深度均会对血液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采集末梢血中出血的速度也会对血液的稳定性有着一定影响,与此同时,末梢血采集中机体组织液和动脉血的混合成分、静脉血以及动脉血均混合在采集的血液中,难以形成血块,使得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导致漏诊、误诊等不良事件发生[5]。而静脉血的稳定性相对较高,不会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具有极高准确率。本次研究中,选择不同的采血部位进行血常规检验,其研究结果显示如下:观察组MCHC、Hb、RBC、MCV、PLT显著高于对照组,但WB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结果分析可见,静脉血采集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降低了医源性感染的可能性。

根据刘俐[6]指出手指末梢采血法和肘静脉采血法所得的血液样本,通过血常规检验,结果中涉及到的血红蛋白指标、红细胞计数指标以及血小板计数指标等等,二者存在显著差异,而静脉采血法所的样本的检验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根据高丹等[7]指出患者手指末梢血检验出的HCT、WBC、RBC、PLT、HGB等指标,与肘静脉采血法所得样本检验结果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其中静脉血采样法,不仅可以保障检验准确性,而且能够使检验仪器的使用时间得到延长。根据韩洋[8]指出患者的末梢采血检验结果中,血红蛋白指标、红细胞计数指标、血小板计数指标、红细胞比容指标、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指标、平均红细胞体积指标等,均低于肘静脉采血检验结果,而白细胞计数指标高于肘静脉采血检验结果,两种采血方式下检验结果差异较大,其中,静脉采血法不仅样本采集用时更短,样本检验结果准确度更高。上述研究报道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因此我们认为,在血常规检验中,出于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高的目的,在血液样本采集时,应该优先选择肘静脉采血法。

综上所述,在进行血常规检验中分别采集受检者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检验,前者的检验准确性相对更为突出,其血液各项指标稳定相对更好,为临床医师对疾病诊断和转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末梢受检者血常规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