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峡部与侧叶乳头状癌灰阶超声特征对比与侵袭性危险因素分析

2021-09-28翟浩天郑曙光陈静静宁春平史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峡部灰阶颈部

翟浩天,郑曙光,陈静静,宁春平,史琳

(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放射科,山东 青岛 266003;2.淄博市淄川区医院 超声科,山东 淄博 2550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腹部超声科,山东青岛 266003)

0 引言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分化型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5%~90%[1]。PTC多发生于甲状腺侧叶,峡部较少。峡部PTC患者更易发生被膜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等[2],但目前关于峡部PTC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比较甲状腺峡部与侧叶PTC灰阶超声特征,分析两者侵袭性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经超声检查及手术病理确诊为PT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峡部PTC组(180例)与侧叶PTC组(64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超声影像学、病理学特征。

1.2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筛选峡部与侧叶PTC患者甲状腺被膜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间性别、年龄、结节大小、结节内部结构、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及是否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峡部PTC组超声影像学上结节边缘毛刺或微小分叶、极低回声、微钙化及结节纵横比>1的比例明显低于侧叶PTC组(P<0.05),见表1。

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峡部与侧叶PTC患者的性别(男=0,女=1)、年龄(<45岁=0,≥45岁=1)、结节大小(≤1 cm=0,>1 cm=1)、结节边缘(清晰=0,毛刺/微小分叶=1)、结节内部结构(囊实性=0,实性=1)、结节回声(等/高回声=0,低回声=1)、结节是否钙化(无钙化=0,有钙化=1)、结节纵横比(<1=0,>1=1)及是否合并HT等因素(无合并=0,有合并=1),进行颈部淋巴结转移(无转移=0,有转移=1)与是否被膜侵犯(无被膜侵犯=0,有被膜侵犯=1)的危险因素筛选,然后对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1 两组一般资料、超声特征及病理结果比较[n(%)]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结节大小、边缘、钙化、被膜侵犯为峡部PTC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结节大小、边缘、钙化、被膜侵犯为侧叶PTC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节大小、边缘、钙化为峡部PTC组甲状腺被膜侵犯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结节大小、钙化、合并HT、颈部淋巴结转移均为侧叶PTC组甲状腺被膜侵犯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显示,年龄、被膜侵犯为峡部PTC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钙化、被膜侵犯为侧叶PTC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节大小为峡部PTC组甲状腺被膜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节大小、合并HT为侧叶PTC组甲状腺被膜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论

甲状腺峡部PTC由于其位置特殊,其灰阶超声征象相较于侧叶存在一定差异[3],该差异是否对甲状腺峡部PTC侵袭性方面存在影响,目前尚无明确定论[4]。因此本研究比较了甲状腺峡部与侧叶乳头状癌(PTC)灰阶超声特征,分析两者侵袭性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发现在PTC结节边缘、结节回声、钙化及纵横比中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该结果与国内外类似研究结果[5]进行比较既存在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共同点:甲状腺峡部和侧叶PTC结节纵横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多数研究都提示峡部PTC结节大多趋向于纵横比<1;不同点:甲状腺峡部和侧叶PTC结节在边缘、回声及钙化方面存在不同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以上超声特征在分类分析时所采用的标准不同,如回声特征包括低回声与等强回声二分类法,极低回声、低回声与等/高回声三分类法,极低回声、低回声、等回声及高回声四分类法等,此类原因也见于PTC结节的边缘和钙化分析中;此外,各研究的样本量不同,其他研究的样本量远低于本研究,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之,峡部PTC结节灰阶超声表现倾向于边缘毛刺或微小分叶、极低回声、微钙化及纵横比>1的比例更低。上述指标是灰阶超声诊断PTC的主要诊断参考依据,尤其是应用目前流行的TI-RADS超声诊断标准进行分类诊断时,峡部PTC上述超声特异性诊断指标的减少,势必造成TI-RADS诊断分类的降低,从而增加峡部PTC超声诊断的假阴性率。

本研究在甲状腺峡部和侧叶PTC侵袭性相关因素分析中,采用术后病理诊断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被膜侵犯作为PTC侵袭性诊断指标。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中,无论是对峡部还是侧叶PTC,患者年龄(<45岁)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还发现,无论是对峡部还是侧叶PTC,甲状腺被膜侵犯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颈部淋巴结转移并不是甲状腺被膜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在多个超声影像学指标分析中,仅发现侧叶PTC钙化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由此可知,峡部PTC较侧叶PTC更易侵犯甲状腺被膜,主要归因于甲状腺峡部较侧叶明显窄、薄、浅,其厚度一般为2~6 mm,当峡部PTC生长进展过程中其径线极易接近或超过该厚度,不可避免地造成峡部被膜侵犯。同时本研究也证实,PTC结节大小是甲状腺被膜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合并HT对侧叶PTC甲状腺被膜侵犯有保护作用。虽然目前部分学者从多方面研究论证了合并HT可增加PTC的发病率,主要归因于HT反复免疫损伤甲状腺细胞易导致其突变致癌;但也有学者提出合并HT可降低PTC的侵袭性,如更少淋巴结转移、更少的术后复发率和更高的生存率等,同时分析可能的原因为HT淋巴细胞浸润引起的免疫反应对PTC有抑癌效果。

综上所述,与侧叶PTC相比,峡部PTC超声影像图表现有一定特殊性,可用于临床诊断;而结节大小为峡部PTC组甲状腺被膜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节大小、合并HT为侧叶PTC组甲状腺被膜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峡部灰阶颈部
OLED屏幕Demura补偿数据生成算法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MRI 增强信号比值对G2、G3 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癌鉴别诊断价值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军事飞行人员腰椎峡部裂影像学诊断和医学鉴定的专家建议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肌间隙入路钉钩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
单根双根管牙根管峡部形态特点及发生的显微解剖研究
腰椎峡部不连螺旋CT扫描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