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021-09-27徐利萍

现代营销·理论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活垃圾影响因素

摘要:城市能够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却也带来了数量庞大的生活垃圾。居民参与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中的重要部分,為了探究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究竟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本文基于北京市丰台区的样本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职业类型中的“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对垃圾分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垃圾分类知识水平、分类措施、分类成本对垃圾分类行为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性别、年龄、教育等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环境价值观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刺激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垃圾产量急剧增加,不少城市陷入“垃圾围城”困境。据不完全数据统计,2020年北京市城镇化率达到87.5%,再创新高。2019年,北京城市生活垃圾生产量约为960万吨,在全国生活垃圾总产生量中占比2.80%。由此可见,北京市的垃圾分类任务依然面临挑战。早在2000年,北京市就是垃圾分类工作的试点,然而历经20年依然没有取得显著成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困难与居民参与不足有重要关系。为了探究城市居民是否进行垃圾分类工作究竟受到哪些因素影响,通过识别这些因素,为后续推进城市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环境价值观

Barr(2004)在一项研究中将环境价值观定义如下:环境价值观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人生观对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基本看法。更多学者在很大程度上认识到,价值观作为环境行动的首要先决条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De Groot and Steg 2008;Oreg and Katz-Gerro 2006;Schultz and Zelezny 1999)。优先考虑超越其眼前利益的价值观(集体的、普遍的、利他的价值观)的个人更有可能表达亲环境的态度,并从事亲环境的行为。那些优先考虑个人或自利价值的人不太倾向于参与环保行为(Steg and Vlek 2009)。因此,提出以下预测:H1---环境价值观与垃圾分类行为正相关。

(二)垃圾分类知识

Simmo以及Widmar(1989)在研究中发现,居民是否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对其垃圾分类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美国新泽西州的居民因为对生活垃圾分类利用不够了解,因而在面对垃圾分类工作时候会遇到困难。Gamba(1994)观察到的对回收行为最重要的预测因素是对垃圾回收有很高的专门知识。因此,提出以下预测:H2---垃圾分类知识与垃圾分类行为正相关。

(三)垃圾分类设施

Guagnano(1995)等学者提出ABC理论,其中A表示个人对垃圾分类利用的态度,B表示个人在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利用时所采取的行动,C表示外界所提供的条件,A和C共同作用于B,这也就表明外界的条件对居民采取何种垃圾分类行为具有显著作用。

因此,提出以下预测:H3---垃圾分类设施与垃圾分类行为正相关。

(四)垃圾分类成本

Vining和Ebreo(1990)通过对伊利诺伊州的197户家庭中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活垃圾循环利用者和非循环利用者都是出于对环境的关注,与对生活垃圾循环利用者相比,非循环利用者更关心的是回收的经济动机、回收的奖励以及个人便利性。因此,提出以下预测:H4---垃圾分类成本与垃圾分类行为负相关。

(五)社会人口统计变量

社会人口统计变量用于描述一定族群的特征,比如性别、学历、收入等等。Oskamp et al.(1991)、Gamba& Oskamp(1994)的研究都表明,社会人口统计变量对垃圾循环利用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提出以下预测:H5---社会人口统计特征对垃圾分类行为具有显著性。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区---居委会---居民户”的多阶段抽样方法进行样本选择,样本来源为北京市丰台区的居民,本次根据调查组确定的随机数表确定最终9个居委会,90名居民。问卷采集为线上电子问卷采集,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即在每个居委会所在小区随机抽取10位居民。问卷共发放了90份,回收了87份,去掉4份无效问卷,剔除2个无效样本,余下81个样本进入模型分析,分别占有效样本的2.4% 和97.6%。调查内容分为三方面,分别为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垃圾分类行为变量以及影响因素变量。

(二)变量与测量

1、因变量

本研究选取的因变量是“垃圾分类行为”。因变量的测量问题为:请问您对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是怎么处理,试从“不分类,全部扔掉;将有回收价值的垃圾进行分类;对有回收价值的垃圾、厨余垃圾或者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对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全部进行分类。”中进行选择。

2、自变量

本文利用李克特量表测量自变量。将“非常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一般”“比较同意”“非常同意”进行赋值,分别为1-5分。如表1所示,自变量一为环境价值观,包含C1到C5共五个题目;自变量二为垃圾分类知识,包括D1到D4一共四个题目;自变量三为垃圾分类设施,包括E1到E5一共五个题目;自变量四为垃圾分类成本,包括F1到F2共两个题目。

(三)分析方法和工具

本文使用SPSS 23.0对81个样本进行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析,然后再通过有序Logistic模型、相关分析对上文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描述性分析

通过对垃圾分类行为进行频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选择“不分类,全部扔掉”的居民占比25.30%;选择“只将部分有回收价值的垃圾分类”的居民占比49.40%;选择“对有回收价值的垃圾分类的同时,也会对厨余垃圾或有害垃圾进行分类”的居民占比16.90%;选择“对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全部进行分类”的居民占8.40%。

环境价值观所包含的5个题项(C1、C2、C3、C4和C5)均值分别为4.5679、4.7901、4.5802、4.4691和4.3951,均处于4.3到4.8之间,表示居民关于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促进作用持肯定态度,即大多数居民认为垃圾分类对环境的保护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减少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垃圾分类知识经验所包含的4个题项(D1、D2、D3和D4)均值分别为2.7778、2.8765、2.3210和2.7037,处于2.3到2.9之间,表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识经验处于一般水平,即对垃圾分类的知识掌握水平没有达到良好的程度,“我参加过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活动”这个问题中得分均值仅为2.3210,表示参与垃圾分类的教育活动较少,偏向于“基本没有”。

垃圾分类设施因素所包含的5个题项(E1、E2、E3、E4和E5)均值分别为3.2840、3.5556、3.6914、3.3086和2.7160,处于2.7到3.7之间,其中“我所在小区(或学校)的垃圾桶是分类垃圾桶”、“我所在小区(或学校)的分类垃圾桶数量足够”、“我所在小区(或学校)的分类垃圾桶摆放合理”与“我所在小区(或学校)垃圾桶上的分类标识非常容易理解”得分在3.5左右,偏向于“比较同意”,而对于“我所在小区(或学校)收集的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会得到分类收运”得分为2.7160,偏向于“比较不同意”。

垃圾分类成本因素所包含的2个题项(F1和F2)均值分别为3.0000和3.0494,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成本持“一般”态度,略偏向于不认为垃圾分类会消耗自己大量的时间、空间等成本。

(二)计量分析结果

1、信度检验

本文通过Cronbach检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来测试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当前,多数的业内学者表示在Cronbachs α系数的结果数值认定上,通常都使用的是学者Hair在1998年提出的观点,即如果在检验中的Cronbachs α系数值大于0.7,则可以认为问卷整体的信度是可以接受的水平。在本次实验中的各个变量之间Cronbachs α系数结果均都大于了0.8,这说明了量表中所考察的各个变量的可靠性均都较好,也就是说本次研究过程当中,所使用的研究测量的问卷具有着较好的可靠性。

2、因子分析

(1)KMO和Bartlett的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KMO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709,高于0.5,满足因子分析的要求;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拒绝原假设,表明问卷样本具有较高效度,同时也表明该影响因素量表满足因子分析的要求。

(2)共同度分析

利用Spss 23.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中,对量表各个题项进行共同度分析,其共同度分析是为了反映出考察题项各个因子能否很好的解释公因子的一项参数,目前在学术界中,多数学者认为在共同度分析当中,各因子的载荷大于0.4就可以接受。运用SPSS 23.0对量表中的各题项做因子分析,只有E1的公因子方差为0.459,接近0.5,其余每个指标的公因子方差都在0.5以上,多数接近或超过0.8,说明这提取的公因子能较好地反映原始各项指标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3)主成分提取

利用Spss 23.0进行主成分提取,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根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达76.123%,因此选取前4个公因子。

(4)旋转后的因子载荷

经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意义较为明确, C1、C2、C3、C4和C5在因子1上有较大载荷,集中在环境价值观,命名为“环境价值观因子”;D1、D2、D3和D4 在因子2上有较大载荷,集中在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命名为“分类知识因子”;E1、E2、E3、E4和E5在因子3上有較大载荷,集中在垃圾分类设施,命名为“分类措施因子”;F1和F2在因子4上有较大载荷,集中在层面,命名为“分类成本因子”。通过因子分析,可以提取“环境价值观因子”、 “分类知识因子”、“分类措施因子”和“分类成本因子”四类,这与问卷中的设计相吻合,表明问卷的效度较好。

3、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职业中的“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对垃圾分类行为有显著影响,性别、年龄、教育等因素对垃圾分类行为影响不显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分类知识水平、分类措施、分类成本对分类行为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环境价值观对分类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具体如表2所示:

五、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基于问卷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了多要素对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居民关于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促进作用持肯定态度,但是拥有积极的环境价值观并不会对居民的分类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识经验处于“一般”水平;对于小区的垃圾分类设施偏向比较满意,但是对于“我所在小区(或学校)收集的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会得到分类收运”得分较低,大多数居民认为社区中的垃圾并不会得到分类运输;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成本持“一般”态度,略偏向于不认为垃圾分类会消耗自己大量的时间、空间等成本。

第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职业中的“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对垃圾分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性别、年龄、教育等因素对垃圾分类行为影响不显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分类知识水平、分类措施、分类成本对分类行为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环境价值观对分类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

(二)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鼓励中小学增设垃圾分类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建立垃圾分类意识,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宣讲和手册宣传等形式,可以开展具有激励性的互动游戏,吸引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同时也增强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改变不分类的习惯。

第二,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建设。为各个社区的居民提供标识清晰的分类垃圾桶,为垃圾桶选择更加便利的设置地点,特别对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分类运输,以确保居民将分类行为意向转化为具体的分类行为;在分类垃圾桶旁边放置垃圾分类指导,清晰的标注常见的生活垃圾的种属,必要时招募志愿者在周末进行指导监督。

第三,通过市场进一步驱动垃圾分类。在垃圾回收政策推广的初期阶段,政府可适当加强对垃圾回收市场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驱动垃圾分类中的主导力量,从而解决居民垃圾分类动力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Barr S.household waste management: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2004.

[2] Schultz P W ,  Zelezny L . VALUES AS PREDICTORS OF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EVIDENCE FOR CONSISTENCY ACROSS 14 COUNTRI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999, 19(3):255-265.

[3]Steg L ,  Vlek C . Encouraging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ur: An integrative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09, 29(3):309-317..

[4]Simmons D A ,  Widmar R . Participation in Household Solid Waste Reduction Activities: The Need for Public Educa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ystems, 1989, 19(4):323-330.

[5]Guagnano G A ,  Stern P C ,  Dietz T . Influences on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hips[J]. Environment & Behavior, 1995, 27:699-718.

[6]Oskamp S ,  Harrington M J ,  Edwards T C ,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Household Recycling Behavior[J]. Environment & Behavior, 1991, 23(4):494-519.

[7]Gamba R J ,  Oskamp S . Factors Influencing Community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in Commingled Curbside Recycling Programs[J]. Environment & Behavior, 1994, 26(5):587-612.

[8]薛薇,基于SPSS的數据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2.

[9]张奇.SPSS of Widnows在心理学与教育学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

[10]武佳奇,王悦,杨茜,周熙童.高校学生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010份问卷调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8):65-68.

作者简介:

徐利萍(1996.6-),女,汉族,籍贯:山东临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猜你喜欢

生活垃圾影响因素
浅析生活垃圾焚烧的余热利用
陕西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研究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艺和设备的选择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工艺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