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2021-09-27王鹏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审美情感教育古诗词

王鹏辉

内容摘要:情感教育是在教师正确把握认知与情感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相关教育教学情境,以情感价值为依托,旨在促进学生积极情感体验产生的教育。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片面追求知识与技能发展已无法满足语文课程的新要求,也无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从古诗词特点入手,抓住学生对“美”的欣赏提出相应教学策略,在感受诗词之美中发展情感体验,以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情感,提高学生领悟能力,培养文化审美。

关键词:情感教育 古诗词 审美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提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1]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更应该成为深深刻在中华人民骨子里不可磨灭的痕迹。诚然,在教学中,古诗词传承文化经典的价值不容忽视,但,作为诗人言明志向、传递情感的载体,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才是时代发展赋予它的使命。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界定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典型特点“去自我中心”,即能在自我与外在之间建立联系,并能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更易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对周围事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健全人格的完善以及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如此,情感教育是什么就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要想回答情感教育是什么就需要先对情感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一种学生主观自发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知识的同化,进而促进学生在文章情感的熏陶下建立自身的心理感受,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把握认知与情感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促进学生人格完善的教育过程。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几点应用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的积淀,其显著特点是语言凝练、感情充沛,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寄托和价值导向,更有着极大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性。部编版小学语文入选古诗词共75篇,皆文质兼美、哲理深刻,从一年级起,便旨在通过这些古诗词对学生施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而在教学中,教师若想将这优秀文化予以传承,就必得深入透彻的掌握古诗词的内容,抓住古诗词的独有特点进行教学。古诗词特点众多,“美”可称为其显著特点,也是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1.意美——积累意象,渲染意境

意美也即意境美,意境是指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即主观的“意”与客观的“景”相结合所达成的艺术境界。中国古代诗人在表达感情时多含蓄委婉,往往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寄托于某一具体事物,借助对事物的刻画与环境的烘托来表情达意,继而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供读者欣赏。这一具体事物便是意象,意象本身毫无意义,在诗人的笔下其文化精神、审美特质才得以展现。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来说,意象好比一块敲门砖,敲开了诗词内容理解的大门。抒情性诗词因意象的丰富而变得情感绵长,其中“花、月、柳”等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几种意象,以月为例,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中借月烘托了悲凉的氛围,衬托了作者的孤寂之情,再如《静夜思》《古朗月行》,不同诗中表现情感或相同或不同,但意象作为理解诗词情感的基石,在联系学生生活与诗词文化中起着桥梁作用。

此外,作为诗词意象组合之产物的意境,在诗人独具匠心的营造之下显得意味无穷。诗人笔下的背井离乡图、怡然山水图、报国出塞图等值得读者去细细品味,教师也必得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这样的情境,使诗词内容、诗人情感真实可感。李吉林老师总结了创设情境的六个途径“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2],落实到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依然有效。在真实体验中解决了古诗词离小学生生活较远的问题,学生的领受力、理解力也会得到提高。

2.语美——领悟语言,赏析升华

语美,是指古诗的语言凝练、生动形象,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3]。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古诗则是用最精炼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古诗的语言美首先体现在其用词的凝练性上,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出诗词的感染力,哪怕是对一个字的细细推敲也能将诗中的意境传达得惟妙惟肖。其次,詩词善用色,色彩美是其第二个表现,不同的色彩体现出诗人不同的心境,错落有致、色彩鲜明的景致使读者产生别样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碧”、“红”两色的巧妙运用,刻画出一幅生动的夏日荷塘美景,抓住这两色进行教学,联想实际的荷塘美景,学生的感受也会增强。体会诗中所表现的诗人积极向上的心态,感受它带给读者的无限活力。

最后,诗人为表达自身诸如喜悦、思念、悲恸等情绪会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等,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中运用比喻将君山比作青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的将西湖拟作美女西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三千尺”的夸张使用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有助于诗人情感的表现与抒发,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避免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古诗词教学切不可忽视其语言美,从炼字入手,再到品味诗中独一的色彩美,最后赏析修辞手法,从这些不同的用语方式中体会诗词创作主题,再了解诗人思想感情,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3.音美——吟咏诵歌,合辙押韵

音乐具有审美功能、教育功能,能引起学生联想、想象、共鸣,调节情感,提高审美等。语言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音节的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调、韵脚的和谐自然以及叠音和双声叠韵的恰当运用等方面[4]。联系到古诗词中,大多指古诗的押韵与节奏。古诗词中包含着约十三种音乐元素,如节奏、轻重、句读、韵脚、虚实、声调平仄等,这些音乐元素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诗词区别于其他文体,也赋予了古诗词审美的感受。

古诗词极具情感性,单一的朗读过于乏味,学生也难以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大多配合着音乐进行吟唱。以节奏这一元素为例,每一首诗都可以配合着相应的音乐节奏进行诗词的节奏划分,这依赖于节奏的长短变化、快慢以及节拍的强弱,其中,句读是文学文本句子的停顿、间歇与终止,句逗即节奏[5]。每一首诗都存在不同的节奏,诵读时节奏之间的不同变化使内容在阴阳上去之中更显不同,情感也会读出差别来。另外,诗词的平仄规律也能使诗词变得丰富多彩,不拘于平仄相对的千篇一律,不完全相同的错落交替也有其美感,造就了诗词声音的和谐优美。

4.形美——对仗工整,感性抒情

形美,指古诗的形式美和形象美。形式美多体现在诗词的外在格式中,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是五言、七言的形式,篇幅简短,排列整齐,读者一看便知是古诗词。形象美主要指由诗词刻画出的不同的人物形象所带来的美感体验。不一样的人物形象所代表的诗人经历、境遇各不相同,小学古诗词中有不慕权贵、放荡不羁的李白,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杜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陈子昂,思念故乡、不舍友人的王维,这一个个鲜明立体的诗人形象在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诗词中完整的审美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通过分析、归纳去寻求作者的“原意”,提炼作品的意义,欣赏作品的艺术,可称为“溯源性审美”;另一部分是沉浸到作品之中,通过精神的“游历”与“探险”,形成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可称为“生发性审美”。[6]现在的诗词教学多聚焦于第一部分而忽视了让学生自己进入诗词所描绘的形象,去想象和感受,逐字逐句的串讲诗词内容只是完成了知识目标的实现,情感的领悟与想象才应是诗词教学的重点。

罗杰斯认为,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這一人际关系是诚实、理解与接受的关系,这一情感态度同认知、动机、策略等密切相关。也只有从学生的情感维度出发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7]。古诗词语言高度凝练,情感传达或热情奔放、或含蓄内敛,具有极高的情感教育价值,因此,以小学古诗词内容为载体,以诗词“美”为切入点提出策略也是情感教育行之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爽.习近平论“好老师”:教师第一位是“传道”[EB/OL].2014-09-09/2021- 04-07.

[2]李吉林.情境教育的独特优势及其建构[J].教育研究,2009,30(03):52-59.

[3]王铁红.试析古诗词音韵美的构成[J].教学与管理,2008(33):92-93.

[4]孙宏恩.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5(10):35-37.

[5]张哲俊.论诗歌文本与音乐节奏、时值的关系[J].浙江学刊,2021(01):169-178.

[6]温儒敏.小学语文中的“诗教”[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6):4-10.

[7]赵鑫.国外情感教育研究的进展与趋势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3,35(08):54-59.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审美情感教育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