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培智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考

2021-09-26杨细梅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4期
关键词:培智学校学校教育特殊教育

杨细梅

【摘要】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特别是关乎全民素质的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特殊学生因为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导致其不能充分接受普通的学校德育教育。培智学校应结合智障学生自身特点,完成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培智学校 特殊教育 德育教育 学校教育

特殊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特别是关乎全民素质的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特殊学生因为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导致其不能充分接受普通的学校德育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复杂的、持久的。如何更好地对特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特殊教育学校需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这也是值得每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本文通过探索培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结合智障学生自身特点,完成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

一、开展德育课程,立足于育“人”

德育课程是影响培智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也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之一。培智学校德育要立足于育“人”,我们的学校从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以培养其适应生活为目的,积极构建适合的课程内容,探索相应的课程实施和评价策略,构建了适合本校智障学生的德育课程。

我校合理规划,整合德育课程资源,将德育课程与文化知识、康复训练并列,以突出德育课程的重要性。实践中,根据“致力于适性的特殊教育,让智障生体面地生活”这一办学理念,遵循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坚持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的原则。

(一)生活语文课程。该课程主要通过学科教学、文化建设、经典诵读等的学习,在“无言、无求、无形”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感染,自觉地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真正实现以文化人。

(二)主题教育课程。班级在班会课程中,主要通过开展“习惯、生命、诚信、感恩、责任、自信”六大主题教育,聚焦学生的道德伦理和道德认知问题,唤醒学生内心蕴藏的是非感、正义感、责任感、道德感。

(三)生活适应课程。该课程正要從学生的生活实践入手,让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通过具体的生活实践,如各种仪式和集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增加道德体验,构建德育价值观。

学科的课程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不同学科各有侧重。因此,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在承担文化知识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承担起德育任务,要深入挖掘学科内在的德育因素,每节课都要确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并积极创设适合学生的德育情境,将德育目标落到实处。

二、开展感恩教育,加强感情和行为引导

日常生活中,教学生学会感恩。心存善良、懂得感恩是社会道德的底线。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智障学生受到社会关注和关爱越来越多,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这是理所当然的”感觉。因此要教育学生在接受各种资助和关爱的同时,懂得感恩和回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随时渗透“感恩教育”。

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生活中,到处充满他人的帮助与支持。学生感恩的对象包括:感恩自然、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社会、祖国等等。我们平时也要创设一些途径,引导学生表达感恩之情。在父亲节、母亲节时,亲手做些简单小礼物,或许写些温馨的问候、感恩卡片,送给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在重阳节到来之际,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捶背、洗脚等,表示感恩他们的辛勤付出;在教师节到来时,为老师们表演精彩的节目,送上贺卡等,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教导。

三、建立激励性德育评价制度

德育评价的是整个德育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学生群体,包括学生自己,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作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德育评价很重要,但不能把鉴定、识别、选拔、表彰作为评价的主要目的。培智学校的德育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产生积极体验。评价以强化和激励学生的正确行为,纠正不恰当的行为。实现德育评价的更高目标。

(一)激励要及时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被欣赏,智障学生也是如此。相比普通学生,智障学生的挫折多、失败多、成功少、赏识少。我们老师在学生有点滴进步、有突出的表现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让他有愉快的体验,产生正强化。当然,当学生行为表现不恰当时,我们也要及时制止。通过其能接受的方式让学生正确判断自己的行为,或直接指导应该怎样做才可以。表扬和肯定不需要无时无刻存在,但一定要及时得当,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指向要明确

有些激励性评价不能达到预设的教育效果,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指向不明确。有时学生不能明确自己为何得到表扬,批评或不能把被奖励的行为与实际表现的行为相对应。这是由于教师在实施评价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而给予足够明确的指向。评价指向不明确时激励无法强化相对应的良好行为,却可能引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行为。

(三)强化手段要恰当

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强化作用需要通过强化物来实现。强化物在培智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较大作用。强化物不一定是物品,也可以是语言、行为、表情、活动等。教师选择强化物需要基于学生的特点。不同障碍类型的学生适用的强化物是有区别的,同一障碍类型的学生需求也因人而异。在强化物使用量和出现频率上教师也要仔细斟酌,滥用会失效,错用会无效。

总之,有效的德育,并不是教条的简单灌输和行为的机械训练,它是充满智慧、充满爱的师生互动。当我们对学生始终抱有积极的期望,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时,当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把促进学生生命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根本宗旨时,德育才是有实效的。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与研究,让德育更好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才能更好地促进特殊学生真正走向融合,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朱小蔓,其东.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2]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9.

[3]肖非.智力落后儿童心理与教育.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彭成.感恩中国:青少年必上的8堂感恩课.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5]王淑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条措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2)

猜你喜欢

培智学校学校教育特殊教育
浅谈培智学校低学段语言康复课程开发
培智学校多元教育对象有效教学组织形式探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培智学校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
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