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看懂“双碳”指挥棒

2021-09-26刘满平

中国石油石化 2021年17期
关键词:达峰表态碳达峰

文/刘满平

2020年9月22日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中央就“双碳”问题已进行了20多次决策部署和表态。最新的表态是在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要求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上述表态既包括之前已经提出的一些提法和要求,又出现了“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这样之前从未出现的新提法和新要求。那么,究竟该如何准确理解中央此次对“双碳”问题的最新表述?其背后释放出什么政策信号?未来地方又应该如何正确推进“双碳”工作呢?

新表态新要求

首先,最新表态说明中央对“双碳”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全面和深刻。

中央先后20多次对“双碳”问题的决策部署和表态,背后体现的是对“双碳”逐步深入、认知的过程:目标的宣示和设置—目标的意义和影响—实现目标的决心—推进目标的指示与部署。在这个过程当中,之前相当多的决策部署和表态是突出目标实现的基础和可能,以鼓舞社会实现的信心;最近的表态则是体现对“双碳”的复杂性、艰巨性、挑战性的认识。这说明中央已充分认识到“双碳”不仅关系到现有的产业结构调整,而且关系到发展空间的扩展和资源的匹配。这并不是一件能够轻松实现的事情,挑战和难度将非常巨大。

例如,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4月25-27日,习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其次,最新表态说明地方在推进“双碳”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到能源供应、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等,需要及时纠偏。当前,一些地方出现了运动式“减碳”现象,主要体现在:追求政治正确,空喊口号,大造声势,不见实效;将问题简单化和短期化,急于求成,超出当前发展阶段制定大干快上、不切实际的行动方案,过于激进;缺乏系统观,杂乱无序,胡乱表态,政策单一,盲目下指标,搞“一刀切”和碳减排竞赛。这些做法不仅会伤及相关产业的“筋骨”,而且可能对今后的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带来隐患,影响到居民的生活。

例如,北方一家工业园区为完成碳排放指标,“一刀切”地准备关闭11家企业,原因仅仅是这11家企业的能耗过高。而除了能耗过高,这些企业没有给社会造成任何不利影响,更没有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如何正确推进“双碳”

对照中央最新表态精神,对运动式“减碳”进行纠正后,未来地方应该如何正确推进“双碳”工作呢?

要树立系统思维,坚持全国一盘棋,做好统筹工作。“双碳”是宏观层面的议题,是全国范围内实现的整体目标,要求全国统筹协调、综合平衡,而不是每个地方、行业、企业、产品都要碳达峰、碳中和。此外,推进“双碳”工作,不能“唯降碳论”,不能将碳减排与控制温室气体、节能降耗、污染物排放等割裂开来。这就需要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缺乏统筹可能造成减排成本和效益难以达到最优,并带来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公平。

要科学、合理、有序推进。我国经济体量大,各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碳排放现状、减排潜力差异明显。这就要求中央层面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紧扣目标分解任务,指导和督促地方及重点领域、行业、企业科学设置目标和制定行动方案;地方则要尊重规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和力度,不搞“一刀切”,要有序推进,不能片面地强调零碳方案、打造零碳社区、大搞零碳行动计划。

要坚持持久战,不搞运动式、一阵风。“双碳”问题是中长期问题,目前离碳达峰目标还有近10年时间,离碳中和目标还有近40年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当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依然处在碳排放增长阶段,经过一段时间才有可能逐步下降。因此,实现“双碳”目标既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各地、企业应将减碳列入年度以及中长期规划中去,持续地推进。

●政策好风向不断引导各地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供图/视觉中国

坚持“先立后破”。中央政治局会议此次提出的“先立后破”为今后各地推进“双碳”工作确定了基本原则。笔者认为,“先立后破”的具体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一是先立经济发展,后推低碳转型。今后一段时间,发展仍是我国面临的第一要务、优先目标,不能因为减碳牺牲发展的空间;减碳要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推进,要防止减碳带来的发展“失速”,造成转型“脱轨”和失衡。二是先立政策体系,后立实际推行。“双碳”目标的实现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化方式去推动,需要从产业上、金融上以及宏观上建立相关政策体系,形成一个与低碳绿色发展相协调的市场机制。三是先立总体部署,后立分地实施。“双碳”既然是一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就需要从上往下、从整体到局部推行。中央应先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政策体系、指导意见等,然后由地方、行业按照这个顶层设计具体落地实施。四是先立足碳达峰,后着重碳中和。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工作重心应放在碳达峰上,将达峰的峰值、时间表、措施和路径等研究清楚,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避免“达峰、中和一把抓”。

要坚持碳减排毫不动摇。“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新发展理念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今后的工作必须坚持碳减排不动摇,努力实现“双碳”目标。其中,要注意避免和遏制3种倾向。一是谈碳色变、逢碳必反:凡涉及“碳排放”的企业和项目,不分青红皂白,或束之高阁,或干脆“毙掉”。二是鸵鸟心态:认为“双碳”目标实现时间还早,政策和对策还在酝酿之中,当前不急于碳减排,等待观望思想严重,对减碳无所作为。三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地方将“碳达峰”曲解为“攀高峰”,认为达峰前还可继续扩大高碳产业产能,盲目上马“两高”项目,导致碳排放增加速率快,碳峰值升高,给后期碳中和带来更大的压力和代价。

猜你喜欢

达峰表态碳达峰
碳中和·碳达峰
重磅!证监会表态:支持房企转型!支持民营房企融资!
审慎表态
审慎表态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迎接人口“达峰”
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
基于统计学的中国典型大城市CO2排放达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