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血管瘤的临床分析与普萘洛尔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9-25蓝祖连陈宇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4期
关键词:聚桂醇瘤体洛尔

蓝祖连,陈宇鹏

(1.广州开发区医院 皮肤科,广东 广州 510730;2.广州开发区医院 耳鼻喉科,广东 广州 510730)

0 引言

小儿血管瘤较为常见,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类,以内皮细胞过度增生为主要的特征,每个患儿的血管瘤生长速度[1],病程等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头、面、颈部血管瘤的消退率较低,很容造成多项并发症,例如畸形,溃疡,出血等,对患儿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胁。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方式较多,有手术,冷冻,激光等,不同的治疗方式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同,因此,在临床上会有所限制。研究发现,服用普萘洛尔以及注射聚桂醇均有理想的效果[2],为了进一步分析两种的优势,文章以上述为研究目的,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采用普萘洛尔治疗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广州开发区医院收治的小儿血管瘤76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8例。其中实验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7~29个月,平均(7.69±4.6)个月,病灶面积在1.3×2.8 cm。参照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7~30个月,平均(7.98±5.0)个月,病灶面积在1.4×2.9 cm,对比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入选原则:本次实验经过医院伦理会的批准,且家属对此均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过诊断确诊为小儿血管瘤[3]。排除原则:支气管炎,哮喘,心律异常,心脏传导阻滞病,合并严重的肝、脑、肾功能障碍。

1.2 方法。参照组行聚桂醇(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45)治疗[4],先常规的对患儿瘤体以及四周皮肤进行消毒,从距离瘤体大约0.5 cm的位置进针,穿刺进入到瘤体之后往回抽,回抽时存在血液就注射聚桂醇,一直到瘤体出现苍白和肿胀即可停止,若患儿的瘤体比较大,可以以分点注射的形式,让药物能够分布均匀,之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避免药液渗出和渗血,第一次注射没有出现瘤体体积变化,在2~4周之后再次进行注射,注射把控在3次之内。实验组行普萘洛尔(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1029)治疗[5],在第一天服用剂量为0.5 mg/kg,第二天增加到1 mg/kg,第三天为1.5 mg/kg,在清晨起床服用,倘若无异常情况则可以继续用药到8~16周。

1.3 观察标准。①两组治疗效果判定依据:当治疗后,病灶全部消失,皮肤的颜色恢复正常为痊愈;当治疗后,患儿的病灶缩小面积大于80%,皮肤的颜色快要恢复正常或者还存在轻微的色素沉着,则为效果显著;当治疗后,患儿的病灶缩小面积小于60%,则为有效;当治疗后,病灶无变化或者变大,为无效。②记录治疗前后两组血管瘤面积,治疗时间。③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发热、皮肤破损、色素沉着情况记录两组并发症率。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IBM SPSS 25.0软件进行核算和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率以(%)的形式表示,并且进行χ2检验,治疗前后两组血管瘤面积,治疗时间以(±s)表示,应用t值检验,组间P<0.05判定为数据间差异较大。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由表1可知,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n(%)]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管瘤面积,治疗时间。治疗前,两组血管瘤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治疗时间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管瘤面积,治疗时间(±s)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管瘤面积,治疗时间(±s)

组别 例数 血管瘤面积(cm2) 治疗时间(d)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8 27.52±21.80 9.80±6.66 54.92±15.00参照组 38 28.00±21.52 14.98±12.00 161.73±43.80 t - 0.0965 2.3266 14.2215 P - 0.9233 0.0227 0.0001

2.3 对比两组并发症率。表3数据证实,实验组总并发症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对比两组并发症率[n(%)]

3 讨论

小儿血管瘤为血管源性良性肿瘤,由胎儿期成血管组织畸形或原有毛细血管扩张所致。若生长的位置较为特殊,在颜面,乳头,手指,会阴部等[6],会对患儿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小儿血管瘤会在出生后几周就出现,多数血管瘤生长较为缓慢且不需要特殊处理;但是对于部分生长快速,且在头,面,颈部的血管瘤消退率较低的位置,就会出现畸形、出血等并发症。80%的患儿在三个月龄的时候就会停止血管瘤的生长,进入到消退期并维持多年;6岁之后消退,则会容易出现瘢痕[7],毛细血管扩张等,需要进行处理和治疗。口服普萘洛尔以及在局部注射聚桂醇作为常用的治疗方式,且还会应用激光,外科手术等,目前尚未有一种方式可以治疗所有类型的血管瘤。治疗的方式应当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充分的考虑患儿血管瘤所在的位置,面积大小,深度等,目前发现,口服普萘洛尔对于严重的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部分类型的血管瘤治疗效果显著,为此本文分析口服普萘洛尔以及在局部注射聚桂醇的优缺点[8]。

聚桂醇注射液主要的成为聚桂醇,属于硬化剂,是和细胞膜脂质进行相互作用,让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并且脱落形成血管内血栓,产生无菌性炎症,让瘤体萎缩,消退,但是临床发现,聚桂醇注射液的剂量难以精准把控,且容易出现并发症,不利于恢复。

普萘洛尔作为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常用于心律失常,心绞痛等治疗,在早期可以降低血管瘤中的一氧化氮释放,让血管瘤的血管收缩,在中期可以阻抑血管瘤血管的生长因子,长期使用可以促使血管瘤血管内细胞凋亡,且可以阻抑细胞增殖,让病灶消失。普萘洛尔在常规的使用剂量范围内,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尽管也会出现并发症,但这是因为患儿的耐受力差影响。服用普萘洛尔可以更好的控制病灶生长,更好的保护患者的生理功能,且也不会对患儿的容貌造成损伤,较好的缓解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小儿血管瘤实施普萘洛尔治疗,能够缩小血管瘤面积,且安全性更高,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聚桂醇瘤体洛尔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阿司匹林、拉贝洛尔联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基于心动周期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对瘤体破裂的预测价值
普萘洛尔修复即刻消退产生的二次创伤*
聚桂醇硬化治疗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