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档案利用策略研究

2021-09-23赵帅

档案天地 2021年8期
关键词:分析法矩阵利用

赵帅

一、引言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一章第一条规定“……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制定本法。”并且在第四章专门对于各项关于开发公布工作进行规范,提出“国家鼓励档案馆开发利用馆藏资源……”的条款。这体现了国家对于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思路和基本框架。以此为依托,如何构建适应新时期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策略,成为档案馆开发利用部门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由于档案保密与开发矛盾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不系统、不协调。如何科学地评价档案开放、开发、利用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其开发策略,笔者认为,层次分析法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二、影响档案利用因素的分析

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这个方法最初用于解决投资效果评价问题,后来随着1977年在第一届国际数学建模会议上AHP方法的推广,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道路建设规划等越来越多的领域用到AHP方法[1]。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类型和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因素,并且将这些因素聚类,构成一个多层次的递阶分析结构模型,进行问题的分析。因此,对于模型内在因素的分析与分类,是层次分析法的首要步骤,是整个模型的逻辑起点。

对于影响档案开发利用的因素来讲,其包含众多复杂的因素,按照视角的不同,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人力、物力、财力的,物质方面、能源方面、信息方面,内部的、外部的,国内的、国外的等等诸多方面。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有助于总结各历史时期对于档案利用的情况,为当下制定档案利用策略提供科学的探索依据。

从内部原因来看,影响档案利用的因素有开发人员水平、开放程度、档案密级、开发利用设备、档案开放场所、档案利用法规等各种方面。从外部原因来看,档案利用人群需求的变化、社会的档案意识、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技术条件的变革等同档案利用有着密切联系,同样对于档案利用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各个时代档案利用环境的变化,社会对于档案利用意识的强弱,以及档案部门自身管理水平,影响着档案利用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有众多因素间接或者直接地影响着档案利用的水平和效率。如何科学地评价各因素的作用,确立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以便为档案利用策略作参考,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三、层次分析法在档案利用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是 “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 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2]。”正是因为层次分析法可以将各种复杂问题通过层次划分,使问题更加有序化,所以它不仅在投资效果评价方面有突出应用,而且被广泛用于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道路建设规划等多个方面。

应用层次分析法时,需要将各种有关因素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三个层次。其中,目标层一般只有一个要素,它是分析问题的预订目标或预期实现的理想效果,是系统评价的最高准则。准则层是为了实现目标而涉及的中间环节。方案层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是具体策略的细化。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A层:目标层,以“檔案利用总体效益”为评价的总目标。

C层:准则层,在档案利用上,档案学界对于档案的开放、开发、利用一直作为研究重点[3],由此可以将准则层分为三个层面。

S层:方案层,笔者从影响档案利用的各项因素中筛选了五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其中,按照现有研究,对档案开放、开发、利用影响最大的五个方面有法律法规建设、技术保障、数据资源建设、人员素质、社会经济环境[4]。

如图1所示,由此构建出了档案利用层次结构模型。

(二)填写判断矩阵表格

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后,请专家填写AHP调查表,这是评价档案利用效益总体目标的重点。上述表格中,两两比较构成评价因子,为了使结果更科学,笔者邀请了10位国内从事档案利用工作的专家学者、一线工作人员、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分别填写了判断矩阵表格。

(三)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这10位相关专业人士对于判断矩阵表格的填写情况,笔者进行总结,衡量各要素间的标度,最终的矩阵中,每个矩阵位置上的aij,取每份专家表格中相应aij位置上出现次数最多的评价值,对于评价值出现次数无最多的aij位置则联系专家重新打分,最终构造出四个判断矩阵。

(四)对四个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①C1-C3对A的比较矩阵一致性检验。

为了度量不同阶段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引入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对于1~10阶判断矩阵,RI值见表5。

②S1-S5对C1的比较矩阵一致性检验。

③S1-S5对C2的比较矩阵一致性检验。

④S1-S5对C3的比较矩阵一致性检验。

(五)计算权重值和排序

各个方案相对于目标层的总排序见表6。

通过层次分析法的梳理,影响档案利用的主要因素及因素的排序便确定了下来。表6给出了五种措施对实现目标的权重向量,根据这个权重向量,可以看出方案4对于实现目标的影响最大,因此是最佳方案。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二者优势,使研究影响档案利用的因素不仅仅停留在感性阶段,为档案利用策略的选择提供了基本依据。

三、层次分析法下档案利用策略

(一)档案利用应坚持档案开放为主抓手

表6中,C1也就是档案开放的权重为2.043,这表明了档案开放对于档案利用的总体效益的价值最高。在我国,随着各项档案信息公开、历史档案公开工作的推进,各地档案开放工作进展迅速,实践表明,这是很正确的事情,社会组织与公民通过对已开放档案的利用,进一步扩展其所掌握的档案资源范围,同样也推动着社会对于档案工作认知度的提升。所以,要想提升档案利用的整体效益,推动档案开放是一项重要工作。这是层次分析法的结论,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进一步分析图6,S3所占权重为2.529,是最高的,这表明,在各项推进档案开发的措施中,加强数据资源建设是进行档案开放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档案利用整体效益的推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档案开发数据资源建设过程中,要把握资源开放范围、资源开放权限、数据安全维护、数据质量监管等四个阶段的内容,不断优化数据资源开放的科学性。

(二)档案利用要统筹兼顾

为提升档案利用的整体效益,不仅要抓档案开放,对于档案开发,档案的直接利用也应该同时着手。面对档案利用群体的多元化、档案利用形式的多样化、档案利用效益评估的多角度化,仅仅从档案开放角度,去推进档案利用工作是不够的,根据表6数据显示,档案开发与档案利用占的权重虽然没有档案开放占比多,但仍对于整体效益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并且从S1到S5的措施作用到C2和C3上时,也是会对档案利用整体效益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建立以档案开放为主,兼顾档案开发和档案直接利用的思想,坚持三方面同时入手,充分认识三方面之间的联系与价值,并将三者的研究成果充分融合,形成档案利用科学的指导方案。就目前来看,档案部门对于三者之间关系重要性的认知尚待提升,加强三者之间统筹安排,是当前制定档案利用策略的重点之一。

(三)推进方案层各要素协调发展

以建模为基础,层次分析法将档案利用系统各要素分解为独立的组成部分,通过三个层次的划分,从方案层出发,认识了档案利用系统的性质。从表6之可以看到,尽管各要素之间的权重有所差异,方案层各要素与准则层各要素的配合对最终目标的实现有差异,但是,这并不是强调抓好一方面其余的就可以放弃,而是说在说明这些措施实施的重点与顺序性。这些措施,不仅都对最终目标的落实有积极影响,而且把握好他们实施的顺序,这样对于最终目标的实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S3数据资源建设为例,数据资源建设对于档案开放的重要性要大于档案开发和档案的直接利用。在实际操作中,就应当首先建立档案开放数据库,对于档案开发工作和档案利用工作中数据库的使用,就可以直接用档案开放数据库的资源。而对于档案利用工作,就需要优先挑选合适的档案利用工作人员,通过这样时间上的差异化安排,再加上各方面工作的优先顺序的安排,对于最终档案利用整体效益的实现,就有很大的益处。

(四)根据具体实际调整方案的布局

尽管层次分析法对如何提升整体档案利用效益有很清晰的量化表示,各因素对档案利用总体效益的影响有重要性的排序,但是,各地各部门档案利用工作实际情况的差异(如资源占有量的多少,面向受众的差异,人员配备的差距等),需要档案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协调各因素的实施顺序与方式。比如,美国通过尽可能多的开放档案、在培训中加强服务意识的培养、积极扩大财政支持等方式,来提升档案利用的整体效益[5]。而有些国外档案馆则会加强技术手段的引入,辅助开展档案利用工作[6]。这些例子表明,层次分析法的结果,可以作为提升档案利用整体效益的一个参考,指导各个地区的档案工作部门选取适合其采取的策略,但是,在实践中如何操作,还需要各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利用情况,在调查总结的基础上,合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的结果,对层次分析法的利用进行调整,最终找到适合本地区的档案利用方式。

四、档案利用策略的实施

层次分析法为档案利用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基本依据,由于档案利用工作是具有特殊性的,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层面制定相应的行动策略。

(一)国际层面

国际层面,需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对于档案利用,要经常性开展研究成果交流,访问学习等活动;还应该加强国际间档案利用标准的制定,便于各国可以作为一个共同体,有目标地开展档案利用工作;国际间设立的档案利用合作组织,要根据形势变化定期召开会议,商讨档案利用未来走向,为各国提供参考;国际间合作组织可以设立基金会,奖励对于档案利用工作做得好的国家或者有突出贡献的个人等,以此推进国际范围内档案利用工作的积极开展。

(二)国内层面

从国内层面来讲,要建立面向档案利用的保护基金,健全档案利用工作薪酬激励机制。建立档案利用效果监督反馈机制,建立档案利用专家信息库,扩大档案利用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档案利用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大规模、全领域的档案利用工作培训。

(三)机构层面

档案利用工作,需要通过各机构之间的具体行动进行落实,各档案开放、开发、利用机构,要深入调查实际需要,根据實际情况多方论证,寻找适宜进行档案资源开发的最优面。适时评估档案利用效益,调整工作方法。建立多渠道反馈机制,保证档案开放、开发、利用工作始终可以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优化发展。

(四)个人层面

档案利用工作,一方面,需要各单位每个工作人员树立利用服务意识,关心、关注档案利用现实动向,自觉将工作做好;另一方面,作为档案利用个体,也要培养档案意识,树立档案利用观念,共同促进档案利用工作的持续发展,让全社会享受到档案开放、开发、利用工作带来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Saaty T L ,Kearns K P .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1985.

[2]向阳, 于长锐. 复杂决策问题求解的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方法[J]. 管理科学学报, 2001(2):25-31.

[3]李财富, 张骁勇. 新时期历史档案(下转57页)(上接38页)开发利用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1期):67-71.

[4]袁海波,孟连生.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兼述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建设与发展[J]. 情报学报(1):57-62.

[5]张丹.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档案利用与服务优化研究[D]. 辽宁大学, 2019.

[6]Richard G.Anderson,William H.Greene,B.D.McCullough,et al. The role of data/code archives in the future of economic research[J].Economic Methodology,2008(3):99-119.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分析法矩阵利用
画与理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资性住房选择模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资性住房选择模型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