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话“长芦”》第四集长芦光耀(上)

2021-09-23河北省档案局

档案天地 2021年8期
关键词:盐商张伯苓北洋

河北省档案局

主持人:上一期,我们通过档案见证了长芦大盐商们的鼎盛繁华以及逐渐式微。在这一集中,我们继续在档案中探寻长芦盐商的风采。“急公好义”这四个字是清朝统治者口中常常用来夸赞长芦盐商的。因为每次有兵祸、灾荒、皇家庆典等事由,长芦盐商总会自发组织起来捐献钱银。长芦盐务档案中留着大量此类芦商捐款的相关档案。在卷帙浩繁的长芦盐务档案中,我们找到了这样一本体量小巧精致的册子,这本册子题名《长芦育婴堂试行简章》(图1)。这本薄薄的小书内容含量非常丰富。它提到光绪年间长芦盐运使司提出要从盐政当中拨款建立一座育婴堂来收养弃婴。后来,皇帝御笔朱批,准了这个提议,很快就在天津东门外修建起了一座拥有102间房屋的育婴堂。为了表彰芦商的慷慨,官府将这个机构命名为“长芦育婴堂”。这是天津历史上第一座孤儿院,而这座孤儿院成为了后来的天津“女医学堂”的前身。

纪录片解说:1907年,在天津发生了两件事。一是一位叫金韵梅的女士从四川长途跋涉赶赴津门,应袁世凯的要求就任“北洋女医学堂总教习”。这位中国第一个女留美学生从此开始主持这座中国最早的官办女子医学院,从这里后来走出了中国第一代现代意义上的护士。同一年的另一件事是盐商之子严修与好友张伯苓创办的新式学校,在别人捐建的土地上举办了新校舍落成典礼,并将校名正式改为“南开中学堂”。这两件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都与长芦盐商有着直接的关系。

专家解说:盐商可以比较轻松的获利。他们只要能够把盐买过来,把盐运到地方,卖出去,就稳拿利润。所以,盐商是比较有钱的。在传统社会商人里,他是一枝独秀,在当时的国家治理体系里有不可或缺的地方士绅的作用,他们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行为就是办理慈善事业,维持社会稳定。

纪录片解说:在《长芦盐务档案》中,留存了很多长芦盐商与盐务系统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的档案。然而,关于1749年开始兴办的长芦育婴堂,却很难找到档案留存。在存放了37000多卷档案的库房中,河北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细心查找终于找到了那本《长芦育婴堂试行简章》(图1)。

专家解说:那年闹大灾,天津出现很多弃婴,小孩养不起了,就出现一种需求(收养弃婴),于是,长芦盐商向皇帝(递了)一个奏折,说明了这个情况,希望建一个育婴堂。皇帝批准以后,由长芦盐运史拿钱成立一个育婴堂,这个育婴堂就在天津地区。

纪录片解说:“视收养之多寡,酌发以七千两为率。本年收养尚少,即以余根修理堂屋,奉旨准行。经运使嵇承制详定章程,创立条规。派委官商经理稽察,实力奉行。凡工食薪水,更换单棉衣、天棚、煤炭诸费用及月给医士薪水之资,均有定数,照制支销。”——这是长芦育婴堂创办之初的公文规定(图2)。由此可以看出,育婴堂的运行有着清晰的规章制度及资金使用方式。作为一个官办商资的社会公益机构,长芦育婴堂在长芦盐政的捐助下运作了一百多年。1906年袁世凯在津办新政,另置新址重建长芦育婴堂,有房屋350间,可容纳婴儿500多名。同时将长芦育婴堂改为女医学堂及女医学局,由长芦盐商捐资4万两,成为第一所面向妇女儿童的医院。之后长芦女医学堂及女医学局改名北洋女医学堂。

专家解说:在1902年的时候,天津在过去继承李鸿章办的医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一个女医局,妇嬰医院。这个学堂辗转最后选址在天津东门外,把原来女医局的编制也并过来,建立了一个女子最早的医学堂。

纪录片解说:当时袁世凯向中国第一位女留美学生、在四川行医的金雅妹发出邀请,请她来津主持女医学堂。金雅妹来到天津之后,改名为金韵梅。北洋女医学堂1908年8月正式开学,这是中国最早官办女子医学院,学院设立两年学制的护士培训,培养了第一代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护士。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产科学、药理学、公共健康和免疫知识,在女医局实习。

专家解说:金韵梅,中国最早的女留学生。袁世凯委托她来主持女医学堂。而女医局,也是由长芦盐运使出钱的。

纪录片解说:1909年,华裔澳大利亚人钟茂芳从伦敦盖伊医院护理学校毕业,来到北洋女医学堂任看护教习,她将自己在盖伊护校的教材翻译为中文作为教材,1913年以《看护要义》出版;1914年,中国看护工作者举行第一次全国性会议,作为大会副总干事的钟茂芳提议,将看护工作者名称定为“护士”,被接受后,组织名称也定义为“中华护士会”。这是护士这个职业名称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

1910年底,北洋医学堂第一批23名学生毕业。北洋女医学堂在中国护理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贡献非凡,开中国公办护理教育先河,在中国职业教育初期土壤中植根,催生出多所护士助产职业学校。在北洋女医学堂之后,各种公、私、教会办医院附设的护士助产职业学校先后建成。

主持人:北洋女医学堂是长芦盐政出资创办的一所医学院,长芦盐运使司是它的主管单位,这也是中国现代第一所公办护士职业学校。北洋女医学堂几经变迁,1949年并入天津市护士学校。除了少数研究者之外,很少有人知道这所女医学院与长芦盐务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长芦盐商所累积的财富除供养中央及地方财政、成就盐商家族个人审美追求之外,尚有余力承担起各种社会公益事物,尤其在近代教育贡献良多。

《长芦盐务档案》中涵盖长芦盐务及当时时政方方面面的资料信息,但大部分都是官方文件资料,对于盐商家族及个人的信息非常少。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还是这本《育婴堂试行简章》里面,在提到盐商捐款名录(图3)的时候,提到了一个人——严克宽。严克宽是长芦大盐商,而且曾任芦商纲总,主持了很多社会公益行为。严克宽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但他儿子的名字,您却一定听过,他就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严修。

纪录片解说:严修,字范孙,号梦扶,原籍浙江慈溪,1860年出生于天津。幼年受传统教育,饱读经籍。1882年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后入清翰林院任职。做过清朝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贵州学政、学部侍郎,掌管全国的教育。但他不同于一般封建官吏,积极倡导新式教育。曾以奏请光绪帝开设“经济特科”,借以改革科举制度而传名于世。

中日甲午战争,对严修的思想震动很大,“目击当时国势阽危,外侮日亟,辄以为中国欲图自强,非变法维新,而变法维新,又非新教育不可。” 1894年,他出任贵州学政后,就开始改革教育的活动。

1898年8月,从贵州回到天津的严修,在天津西北城角的家宅开办严氏家塾,简称严馆,教授子侄。

严修的父亲严克宽不仅是累积财富的长芦大盐商,还是芦纲公所的纲总。大部分因盐起家的盐商家族,其后代都很少再经营盐业,而是谋求仕途或学业。作为盐商的儿子严修从未染指过盐业,反而投身于教育界,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大教育家。

专家解说:盐商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很特殊的阶层,因为在传统社会里,商人是末业,很多商帮都有这种传统,富而思文,除了本身的一种文化追求以外,很多盐商也是文人。严修和他家的子女,都是文化教育事业上重要的人物。他一直搞教育,回家之后进行教育改革,给自己家里人办了一个学校——严氏家馆。

纪录片解说:严修开办的严馆,聘请了张伯苓做教师(图4)。张伯苓是新式教育的倡导者。严馆自然成为新式教学的实验基地。张伯苓在严修支持下,全力改革私塾教学,半日读经书,半日读洋书,尤其注重学生的体育,师生一起做户外活动。张伯苓以满腔热情对待教学和学生,声誉鹊起。1901 年“八大家”之一的大盐商王益孙也慕名礼聘张伯苓设帐授徒,教其子弟 6 人,称为王氏家塾,简称王馆。张伯苓上午在严馆上课,下午去王馆上课。两馆虽然只设半天西学课程,但张伯苓尽其所能把课程开得丰满。他尊重学生,建立新的师生关系,还把近代体育引进塾馆。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盐商张伯苓北洋
新北洋打印未来
北洋海军为何会输
自黑也能激励人
张伯苓妙语
“癫狂”与“无奈”
从报刊角度探北洋时期的民主思想
盐商文化群景区——财富扬州
烛光有烟
烛光有烟
张伯苓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