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迎难而上勇担当 细微之处见精神

2021-09-23郑秀君

档案天地 2021年8期
关键词:衡水市新馆库房

郑秀君

2021年5月26日,炎夏里难得的半阴天。印有“蚂蚁搬家”字样的箱式搬家车队,有序驶离衡水市联通大楼,车队前有交警警车开道,后有武警特勤警车押运,徐徐驶向位于衡水市南外环新启用的衡水市档案馆……

衡水市档案馆搬迁工作正式开启,“租住”在外八年的18万余卷档案终于稳妥、安全的“进家”了!

历经八载十万余卷档案从“无家”到“有家”再到安全“抵家”,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多少人为之辗转反侧、夙兴夜寐!这是一个载入衡水档案事业发展史册的日子!这是一个值得所有衡水档案工作者用心铭记的日子!

回顾衡水市档案馆新馆的建设和搬迁过程,充分展现了衡水档案人团结协作、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立志新馆建设

八年前,原衡水市档案馆因承重出现问题被鉴定为危楼,馆内档案被全部转移出去。面对这种境况,当时新上任的衡水市档案局(馆)长张延平同志秉承强烈的使命责任感,团结带领班子成员,拧成一股绳,把新馆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建不成新馆决不罢休”成为大家共同的心声。

班子成员开始分头跑办新馆建设项目,有跑政府的、有跑人大的、有跑政协的、有跑政协委员提案的……大家调动各方力量,克服重重困难,锲而不舍多次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请示报告。2015年,历经两年努力,四易新馆选址,衡水市委市政府终于同意无偿划拨衡水市南外环的18.63亩建设用地,用于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并要求档案馆承担建设任务。

至此,新馆建设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但要自己搞工程建设,对一直从事档案事业、从未涉足过工程项目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一名女领导来说,太难了!但为了档案有个“家”,为了实现衡水新老档案人多年的愿望,张延平局(馆)长带领班子成员鼓足勇气,下定决心,立志“不但要建,而且要建成高标准、高质量、省内一流的档案馆”。

老档案人直面新问题

2018年4月,新档案馆建设项目立项。领导班子挑选单位骨干力量,成立了新馆建设领导小组,全力推动项目实施。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小组成员多次学习、研讨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在掌握标准基础上,先后到我省唐山、秦皇岛以及江苏、浙江等地新建档案馆实地考察,参考建设经验和听取实践教训,逐步拓展思路,优化设计方案。

学设计。依据《档案馆建设标准》,按照市领导提出的“衡水市档案馆新馆要成为我市标志性建筑,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要求,档案人从零学起,在设计公司设计方案基础上,针对档案馆实用效能,提出有建设性的设计方案。特别是张东明同志,为最大限度增加库房使用面积、满足各功能需求,夜以继日对方案一遍一遍研究修改,直到大家都满意。最终,新档案馆在外形设计上,选取了方形结构,米黄色调,立意取自我国青铜文化代表——鼎,造型质朴率真,彰显浑厚大气。建筑整体呈“高台鼎立,方正刚直”布局,内部大层高,高跳空,通透明亮;外立面挂石材+玻璃幕墙,庄严大方。功能设计上,按照国标市级一类档案馆标准,新馆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和部分设备用房;地上一层为对外服务大厅、展厅、报告厅;二层为电子档案阅览室、多媒体档案阅览室及办公区;三层、四层、五层、六层结构相同,除功能用房(档案整理室、消毒室、档案数字化室、电子档案接收室、档案处理室、检测室、除尘室、缩微摄影室等)外,每层东西方向两个500平方米大库房,共8个,能够满足未来20至30年档案接收使用,库区宽大充足、功能用房配置齐全。

走审批。自新馆立项至2019年7月开工,历时15个月,新馆建设小组不畏困难,走一步问一步,建设小组以衡水市行政审批局为平台,不分节假日,全身心投入到手续跑办中,严格规范完成各个审批流程,包括立项,报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评审及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招标等诸多事项,为后续项目竣工验收、财政决算、政府审计打下了坚实基础。

抓施工。为确保施工质量,在施工阶段,新馆建设小组不但选派专门人员入驻施工现场,还聘请专业工程师、第三方跟踪审计入驻施工现场,对建筑质量、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等进行实时监督,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既保证了质量,也确保了项目整体工程顺利完工。

强数字化。2019年,衡水市委市政府为适应“互联网+大数据”服务社会发展的需求,决定构建大数据中心,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市馆领导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将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方案。衡水市共有10个项目被纳入,其中之一就是“智慧+档案”。在衡水市智慧办的推动下,由副馆长刘艳红同志亲自挂帅,新馆数字化一期建设得以顺利实施。包括:数据机房装修、库房智能化建设、总控室建设和网络基础建设。其中库房智能化建设主要包含档案密集柜体建设,并配备库房恒温恒湿设备及库房环境检测设备;总控室建设主要包含库房环境监测及安防、监控系统建设;购置档案应用软件系统3套,搭建档案信息网,实现了档案库环境和智控设备的集中统一智能化管理。

细微处见精神

建馆要魄力,搬迁需细心。档案安全始终是悬在档案工作者头顶的警钟。自搬迁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衡水市档案馆领导班子就提出“要确保档案在起、运、卸过程中万无一失”的要求,并严格贯彻到盘库、标注、定箱、装箱、新馆标注、制定搬迁方案等各项工作中。

管理科同志们克服人手少、库房药味重、又闷又热等重重困难,用两个月时间就盘清了库存,计171个全宗、182903卷、14067件档案、14140册图书资料、510本目录。按照一个全宗一个大流水号的编排方式,逐格下架装箱,并在每只箱子上,用统一标签标注好全宗号、目录号、起止年代、起止卷号,备注上箱号,以利于到新館后顺利按号上架。为赶进度,大家加班加点,中午顾不上回家,在小餐馆凑合一口饭,王瑞同志因此患上了胃病。马卫东同志搬卷、装箱,常常汗流浃背、湿透半截衣裳,经常手被库门挤破、腿被箱子碰破,他从不吭一声,依然默默坚守岗位。他们提前将全宗、目录、卷号等信息标签贴在新馆各个库房密集架上,以便准确把档案放进去。他们还需根据每列密集架的长度和档案长度,精细测算,以给各全宗留出日后接卷的空间。

前期准备就绪,市档案馆制定了严密的搬迁方案,领导班子成员分任搬迁总指挥、副总指挥,全馆17名干部职工分为起运、押运、接收三个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档案箱从出库、装车,到卸车、入库,每一步都有人记数、合数、对数;运输途中,武警全程押运,确保不遗失、不损毁、不泄密。档案箱安全到库后,先按预先贴好的地砖标签,分全宗放好,再边顺号,边上架。

整个搬迁过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馆领导率先垂范,始终坚守一线,带动全体人员加班加点,尽快缩短搬迁时间。不论年龄老少,不管身体强弱,不分份内份外,只要有利于稳、准、快搬迁,大家都抢着干。有同志脚走的一瘸一拐,还在坚持协调对接;有同志孩子放学,找人接送,也不离开岗位。搬迁的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出大家严谨认真、恪尽职守、以身作则、团结协作、爱岗奉献的精神。从早7点到晚7点,连续奋战3天,无一人请假,无一人脱岗。共搬迁档案以及办公物资74车次,将档案完整安全送到了“家”。

有人说,文化永远是一座城市的支柱。而今,坐落在环境优美的滏阳河畔,有着1.76万平米建筑面积、7500平米库房面积、600平米展厅、2800平米对外服务区的衡水市档案馆新馆,必将成为衡水这座新兴城市的独特文化名片,为衡水市各项事业的腾飞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衡水市档案馆

猜你喜欢

衡水市新馆库房
The Influence of the Smartphones on Modern Life
A Study of Language Features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On Humanisim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rough Uncle Tom’s Cabin
论档案库房工作的管理
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中的要点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imminent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
林城东路上的贵州省博物馆新馆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
评说档案30年(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