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记忆建构视域下我国老字号声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2021-09-23谢巍弘

档案天地 2021年8期
关键词:声像老字号建构

谢巍弘

一、老字号声像档案的特点和价值

(一)老字号声像档案及其特点

老字号是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知名度高、影响力大且产品和工艺水平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工商业。历史上,每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对老字号产生深远的影响,老字号企业承载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既是历史的缩影,也是商业文化乃至社会记忆的载体。2006年4月商务部发布的《“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试行)》将“中华老字号 China Time-honored Brand”定义为“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1]除了国家层面对“中华老字号”的认定,近年来各地也陆续对省级和市级老字号进行认定。这些举措都是为了保护和扶持老字号,提升老字号品牌影响力,增强老字号企业活力,发挥老字号品牌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老字号档案记录着老字号企业的核心技术、工艺流程和经营模式,也反映着这些企业的兴衰。老字号档案是指老字号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这些档案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真实地记录着企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其中,不同存储介质和记录格式的声像档案颇具研究价值。声像属于视觉和听觉符号系统。声像档案,是指机构和个人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声音或影像的档案。[2]与以文字为主要信息符号、以纸张为主要载体形式的档案类别相比,声像档案能更直观、形象地记录和传递连续的动态信息。早期声像档案的载体形式包括录音带、录像带、磁带和光盘等,一般包括辅助文字说明。数字环境下,声像文件直接依靠数字设备生成,数字形式成为现阶段声像档案主流的表现形式。

老字号声像档案是老字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实存数量有限、载体脆弱、保管難度大而格外受到重视。老字号声像档案在直观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方面权威性强。与纸质档案相比,老字号声像档案在记录老字号工艺特点,再现老字号发展历史场景等方面说服力强。但声像档案的载体形式和读取方式使其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面临一些技术性和专业性问题,值得研究。

(二)老字号声像档案的价值

老字号声像档案直观地记录着老字号企业筚路蓝缕、开拓前行的经历,也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对老字号声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充分体现老字号声像档案在企业文化传承、城市记忆建构等方面的价值。

首先,老字号档案凭证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法律方面的价值不容小觑。以稻香村商标归属权为例,苏州稻香村和北京稻香村的商标之争历经多年,“稻香村”商标是由前保定稻香村食品厂厂长经手注册,这一事实无人否认,因为笔者在采访时也确实见到照片等佐证材料。

其次,老字号档案的品牌价值经常与经济价值密切关联。在企业兼并过程中,老字号品牌的保护与传承是企业生存的基石。以保定槐茂为例,“三百年老字号,九代人吃槐茂”的企业宣传语也是有大量声像档案提供支撑的。

再次,老字号声像档案除了具有档案本身固有的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外,在业务交流、品牌塑造、文化传承和记忆建构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些价值又使老字号声像档案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从城市记忆的视角看,老字号声像档案不仅是企业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城市记忆的载体。老字号声像档案生动地记载着城市的变迁、可以真实地再现历史场景,后人在查询相关历史信息时能真切地了解产品或技艺的原貌和企业的发展,追寻城市记忆时能获取身临其境的感觉。声像档案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缅怀过去、追寻城市记忆等方面的文化需求。

二、老字号声像档案在城市记忆建构中的作用

(一)我国城市记忆建构理论与实践

档案与“记忆”一词产生关联,源自学科边界的拓展与学科的交叉。从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émile Durkheim,1858-1917)提出“集体意识”概念[3],到他的弟子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1877-1945)于1925年引申出“集体记忆”概念[4],再到美国学者保罗·康纳顿(Paul Connerton)对“社会记忆”的阐释[5],可以看出社会记忆理论具有清晰的发展主线。前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布莱邦于1950年在第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提出,档案是一个国家的“记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Memory of the World,MoW)逐渐强化“记忆”理念在各类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特殊作用。我国档案学界持续跟进,不断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对社会记忆展开研究。中国世界记忆工程全国委员会于1995年成立。国家档案局作为中国世界记忆工程的成员单位,于2000年启动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

“档案不仅是社会记忆的一种重要载体,而且是建构社会记忆的一种重要资源”[6]。伴随着“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区域记忆”“机构记忆”“国家记忆”和“社会记忆”等说法被档案学界接受,“档案记忆观”逐步形成。“档案记忆观”不仅为档案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也为城市记忆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撑。“城市记忆”因其契合时代背景、可操作性强,逐渐成为档案学界较为常见的研究课题。在城市记忆建构实践过程中,档案部门主导的“城市记忆工程”成为典型代表。自2002年青岛市档案馆率先启动“城市记忆工程”以来,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长沙、济南、重庆、沈阳、武汉、大连、苏州、丹东等多个城市的档案部门开始就如何留住城市记忆进行了实质性的工作[7]。早期“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展多定位于对城市中正在消逝的或具有明显历史价值的古遗址、传统特色民居、老街旧巷、老字号店铺、民情风俗区域等进行记录,以文字、照片、录音、录像、实物等为载体进行档案式保存。随着工作的深入,“城市记忆工程”逐渐向“深度记忆”拓展,开始加强对表现当地人文和历史的民风民俗、民间艺术、老字号、家族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的收集与开发。“城市记忆工程”实施过程中,档案部门在利用摄影、拍照等方式全面记录城市面貌的同时,对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影像资料格外重视并进行抢救。在众多承载城市记忆的各类文化遗产中,老字号声像档案从多个维度记录着城市的历史。从旧城遗韵到时代变迁,老字号声像档案在城市记忆建构的价值和作用独树一帜。

(二)城市记忆建构视角下老字号声像档案的作用

1.记录老字号企业的发展状况

老字号工商业从创办到发展,企业品牌从塑造到推广,传统技艺的延续与创新,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工匠精神的传承,都得依靠档案的留存得以实现。在众多的老字号档案中,声像档案的直观性和纪实性尤其突出,特别是在反映老字号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活动和事件方面,声像档案具有独特的作用。老字号声像档案承载的信息,不仅反映了老字号企业的发展,也是城市记忆构建的生动素材。

2.反映城市的变迁和文化传承

从城市记忆的视角看,老字号声像档案记录的内容丰富直观,记录手段形象生动,所具有的原始记录性和历史凭证价值说服力强。老字号声像档案信息资源不仅是企业发展的见证,在记录城市历史发展轨迹和城市变迁方面的价值不可替代。一方面,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原有街区和布局的冲击不可避免。从旅游信息资源的角度看,一线城市地图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城市失忆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目前各地开展“城市记忆工程”主要目的之一。另一方面,城市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文化特质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城市中尤其是老城区中的老字号是几代人的美好回忆,老字号档案中蕴藏的城市文化符号承载着城市的文脉。老字号声像档案在记录事物的客观性、真实性方面效果明显,既是城市文化的沉积,又是探寻城市记忆的源泉。

3.传播地域文化,增强城市归属感

文化的纵向传承和横向传播同为重要,档案记录历史和传播文化的作用与之相对应。老字号声像档案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城市最原生态的听觉和视觉信息,展现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城市记忆的建构和地域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体现,而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又和城市的归属感密切相关,成正比例关系。归属感又是人们实现自我身份认同的有效渠道。老字号声像档案记录的老字号的发展瞬间,既是城市记忆的切片,又是人们记忆的切片,所代表的城市底蕴和文化能增强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

三、面向城市记忆构建的老字号声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策略

城市记忆的建构是文化传承与文化传播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档案信息资源是城市记忆建构的基础性资源,老字号档案是城市记忆建构的重要素材。在纪实性方面,老字号声像档案的独特价值能为城市记忆构建提供鲜活的素材支撑。探讨老字号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策略可以有效助力“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展。

(一)以档案记忆观为指导原则

档案学的学科特点使档案界在城市记忆建构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在老字号声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中,档案学可以为城市记忆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在“城市记忆工程”的进程中,老字号档案是重要的资源。“城市记忆工程”是档案记忆观的重要体现。档案记忆观以社会记忆的构建为基础,为老字号声像信息资源开发提供了工作坐標。弗朗西斯·布劳认为,“社会记忆也成为看待历史的新模式,它超出了档案的范畴,因为它是从情景的视角来证实过去。档案学正在发生一次文化上和学术上的转移——从历史的角度狭义地建构过去转向根据社会记忆广义地建构过去。”[8]冯惠玲认为,“档案是建构集体记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档案工作者有责任通过自身的业务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记忆的建构、维护与传承。”[9]档案记忆观为老字号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老字号声像档案开发策略要以反映城市的个性底蕴和文化气息为目的。

(二)以相关法规标准为工作依据

遵循档案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操作,应成为老字号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的工作基准。老字号声像档案情况复杂,从所记录信息的方式看,早期模拟信号的声像档案体量庞大,数字格式的声像档案也在持续增长,但老字号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尤其是声像档案管理方面比较滞后。无论是在声像档案管理层面,还是在声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层面,相关工作的开展要遵循电子文件和录音录像档案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如GB/T 18894-2016《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DA/T62—2017《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规范》、DA/T63—2017《录音录像类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和DA/T 78—2019《录音录像档案管理规范》等。此外,老字号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城市以及同一城市不同历史阶段的差异性,因为不同城市在地域、历史背景、城市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会造成其城市记忆构建的侧重点不同,这就要求老字号声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突出历史现场感、准确反映老字号的历史和传统工艺、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点等。

(三)学科支撑与技术支持并重

在“城市记忆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档案部门征集的老字号声像档案和档案工作人员常年深入一线用数字技术留存的关于老字号的影像资料非常珍贵。在老字号声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过程中,“高龄”和模拟信号的声像档案抢救工作经常成为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一部分,这是调研中发现的一个现象。反映老字号悠久历史的模拟信号的声像档案的数字化问题尤为紧迫,这个问题在老字号企业的档案部门也颇具代表性。无论是从内容层面还是载体和技术层面,都要求对老字号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确定优先原则。一方面,早期的老字号声像档案均以模拟信号为记录方式,模拟信号易衰减,载体易老化,读取设备已退出历史舞台。从档案学学科视角看,高龄声像档案比高龄纸质档案的抢救更为迫切。我们知道,纸质文件的背景、结构和内容是固化在纸张上的,其中任何一项的变化都会影响纸质文档的完整性从而破坏其作为档案所具有的原始凭证价值。但高龄纸质档案的信息获取不面临设备的读取问题,而模拟信号的声像档案在面临读取问题的同时,还面临信号的衰减问题,这种衰减显现加速且不可逆。数字信号具有不失真、载体灵活、易于长久保存、便于网络存储和传播等诸多特点,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档案编研工作。这就要求在进行信息资源开发时要优先对模拟信号的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另一方面,即使是数字格式的老字号声像档案,也面临软硬件平台的升级问题,其著录方式和元数据保障都是信息资源开发的基础。在老字号声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中,要在充分重视内容珍贵程度的同时,兼顾声像档案的记录格式、存储介质、数据迁移等问题,保证信息资源开发内容和选题的延续性,以满足城市记忆建构的需求,这也是老字号声像档案的特殊性决定的。

以延续城市记忆为工作出发点对老字号声像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要平衡考虑内容和载体的问题,要以珍贵、特色、历史价值等要素为优先原则。在数字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声像档案的文件格式和平台的兼容性问题。老字号声像档案直观地保留和再现着城市历史,相关开发成果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成长经历的公众所接受。

(四)拓宽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空间

檔案编研在城市记忆构建中处于核心地位。老字号声像档案编研工作有助于拓宽“城市记忆工程”的发展空间,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深化城市记忆研究,拓展城市记忆构建的深度和广度。

与其它种类或载体形式不同的档案相比,老字号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方式有其特殊性。从技术角度看,历史上声像档案的生成总是与新型载体介质和记录技术同步;从内容层面看,老字号声像忠实地记录着老字号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城市历史的风貌。老字号与城市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切关联,甚至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共同维系着城市的文化根脉。在对各类文化遗产进行固态保护和活态传承时,文化遗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意义突显。老字号声像档案记录信息直观、生动,在体现城市遗风旧貌和反映历史积淀方面真实、形象、作用明显。同时,老字号声像档案本身也具有原生态的文化余韵和文化底蕴,在继承传统文化、延续社会记忆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强调老字号声像档案编研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会增加城市记忆超越时空的历史感。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信息资源开发时,要充分重视与声像档案相关的文字资料。

(五)用新媒体宣传开发成果

在城市记忆建构中,声像档案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声像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支持,同时,也为开发利用成果的宣传提供了便捷。档案部门依靠声像档案形成的编研成果反映城市发展的轨迹,就是为了用直观的方式传承历史、传播文化。老字号声像档案是反映老字号发展最原生态的、生动的信息载体,反映着不同时期老字号的直观的历史片段。随着现代声像技术的发展和“城市记忆工程”的推进,老字号声像档案的潜在价值不断被发现。发掘老字号声像档案的价值可以促进“城市记忆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扩大老字号声像档案开发成果的宣传力度。各地通过主流媒体宣传老字号声像档案的编研成果,已有不少成功案例。

新媒体环境下,以“三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和新应用为老字号声像档案编研成果提供了广阔的宣传空间。老字号声像档案与数字环境下的可视化应用和传播方式十分契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应用,可以使老字号声像档案开发成果的传播更为迅捷,受众更加广泛,这有助于提升老字号的品牌形象,延续城市文脉,使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与城市的记忆建构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试行)[EB/OL]. (2006-05-08).[2021-07-20].http://ltfzs.mofcom.gov.cn/article/aw/200605/20060502127900.shtml.

[2]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1.

[3]【法】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屋,2000.

[4]【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6]尹雪梅,丁华东.社会记忆视角下档案记忆建构探析[J].浙江档案,2009(05):24-26.

[7]郭红解.对“城市记忆工程”的考察和思考[EB/OL].(2009-03-20).[2021-07-20].http://www.archives.sh.cn/shjy/shzg/201203/t20120313_9195.html.

[8]【美】弗朗西斯·布劳因.档案工作者、中介和社会记忆的构建[J].中国档案,2001,(09):48-51.

[9]冯惠玲.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2012,(03):4-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河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社会记忆视域下河北省境内老字号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R-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声像老字号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声像档案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校外教育机构声像档案管理创新探析
TEST OF TIME
老字号:推陈出新是可持续发展第一要务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濮阳县声像档案管理的调查分析
建构游戏玩不够
老字号 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