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不同助行方式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假体早期稳定性的影响

2021-09-23卢光远蒲前名麦尔旦江木合塔尔艾斯卡尔艾尔肯祁永平牛晓东张彦锟张法枝欧阳夏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8期
关键词:假体股骨置换术

卢光远,蒲前名,麦尔旦江·木合塔尔,艾斯卡尔·艾尔肯,祁永平,牛晓东,张彦锟,张法枝,欧阳夏辉

(新疆喀什市人民医院 骨关节科,新疆 喀什)

0 引言

全髋关节主要因人工股骨头、人工髋臼组成,若患者因髋臼破坏严重或出现明显退变,则会出现较严重的疼痛感且关节活动受限,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遭成严重的影响[1]。目前对于此类患者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对患者的关节功能起到积极改善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但是在术后恢复时,还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情况给予高度关注,同时为患者选择有效的助行方式,降低患者出现摔倒的几率,从而提高患者病情恢复速度[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接诊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予以研究,共4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框架式助行器行走、腋式拐杖辅助行走;观察组男、女各12、8例。年龄55~78岁,平均(66.58±1.08)岁;对照组男、女各11、9例。年龄55~78岁,平均(66.62±1.1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选择相同类型的假体。

排除标准:自身存在严重脏器器官、糖尿病等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后对患者展开功能训练,涉及股四头肌练习、踝泵练习、髋关节屈伸练习等内容,每日锻炼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同时告知家属需要按照由简单到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坐位、站位正确姿势,避免出现假体脱位情况。

对照组采用框架式助行器辅助行走,观察组则选择腋式拐杖进行辅助行走,针对存在疼痛感的患者,则需要给予患者止痛药物进行干预,并且在手术后3个月内,医护人员需要积极地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同时还可增加家庭随访、定期复查,确保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至最佳状态。

1.3 效果判定

(1)比较两组股骨柄假体下沉位移情况,关注患者术后骨盆X线片情况,分析假体下沉位移情况。

(2)比较两组假体松动率,对两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假体松动情况发生率进行比较。

(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采用VAS、Harris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前者分数越低说明疼痛感越轻,后者分数越高则说明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评分表对患者生活质量展开评价,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股骨柄假体下沉位移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股骨柄假体下沉位移少(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股骨柄假体下沉位移情况(,mm)

表1 比较两组股骨柄假体下沉位移情况(,mm)

2.2 比较两组假体松动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假体松动率低,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假体松动率(n,%)

2.3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评分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评分(,分)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评分(,分)

2.4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

表4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

3 讨论

由于受到老龄化趋势不断深入的影响,近年来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人数不断地增多。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是借助人工全髋关节假体,让患者肢体功能能够得到快速地恢复,被大多数医护人员、患者所推崇,在临床上的运用频率不断地升高[4-5]。在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地进行恢复训练活动能提高患者病情恢复速度,同时还能减轻麻醉、手术对机体产生的伤害,但是在术后患者仍然会感受到严重的疼痛感,从而引发肢体出现保护性退缩,因此可能会引起术后出现摔倒、骨折处恢复不良等情况,因此需要在患者日常活动中选择辅助行动方式[6]。

框架式助行器主要包括四个支撑点,能够保持患者行走期间的平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是腋式拐杖同样能够达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并且还能起到防跌倒的作用,能够满足患者术后切实需求。在术后活动时,利用助行器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体重符合,减少假体对四周骨床产生的刺激性,预防出现压缩性骨折情况,利于稳定假体的稳定性[7]。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股骨柄假体下沉位移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假体松动率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髋关节功能评分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由此可见,在选择腋式拐杖帮助患者术后助行,能够降低假体下沉位移情况发生,降低假体松动情况出现,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且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

综上,对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选择腋式拐杖方式助行,可达到较强的假体稳定性,减轻患者不适感。

猜你喜欢

假体股骨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四肢骨肉瘤保肢术后假体断裂个性化翻修 10例报告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