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当代艺术创作的社会学视角:日常生活中的微观实践

2021-09-23申佳君

关键词:规训写字楼白领

申佳君

(浙江音乐学院 音乐工程系,浙江 杭州,310000)

当代艺术的社会责任被认为是从提出问题的角度关注社会的公平与进步。在这一点上,当代艺术并不止于艺术,而是秉持着一种“对现实的关注”。这种对世界积极回应的态度将当代艺术从过度自我封闭的形式中解放出来,“从公众生存的重大问题中,开拓出新的表现题材或新的艺术观念,进而给人们以文化上的启示”[1]。

在以实证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为代表的传统社会学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其狭隘和局限性之后,日常生活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学视角。日常生活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是关注生活中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不被注意的小事,向人们解释这些微末之事之间的联系,揭示人们无意识行为中蕴涵的文化逻辑和意义”[2]1。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发现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往往隐藏着复杂的逻辑与深刻的内涵,就拿妇女购买调味品这一平素现实生活而言,通过环环相扣线索的分析探究,一个国家的历史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就得以清晰显露[3]1-2。

本文从日常生活的社会学视角分析写字楼中白领们的微观实践,希望从现代社会微观沉潜层面中找到一种当代艺术切入当代社会的方向。这种切入的视角,一方面是在现代社会中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与处境,另一方面也是在寻找当代艺术与美学建构的方法。

本文对写字楼中白领日常生活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参与式观察,从个体微观角度观察写字楼场域的社会生活。在北京几年的白领职业生涯使得笔者能够顺利进入S公司①白领工作区,获取大量信息。

一、日常生活中的微观实践

(一)日常生活实践

国际通行的白领定义是指所从事的职业具有“非体力劳动性、专业知识性、每月领薪的工作”性质[4]1345。在国内白领的一词还指涉有优越职业声誉[5]242、收入中等层次、有独有生活方式的群体。

白领所供职的公司,资本逻辑贯穿始终,在这种商业控制下公司时刻保持紧张运作。职员成为快节奏机制的一部分,机制的快速运行也塑造和规范着个人的行为,这种无形的秩序便是福柯(Michel Foucault)著作《规训与惩罚》中讨论的“规训”。

而德塞托(Michel Deserto)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研究,发现了宏观“规训”权力的对立面,即普通人通过微观实践,瓦解和抵制着处于压迫地位的“规训”力量,在宏大机制中开辟出自我的生存空间。规训与反规训同处于一个场域之中,德塞托使用了两个军事术语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统治者和常人的两极对立:“战略(strategy)”和“战术(tactics)”。战略是统治者控制被统治者的策略,战术是被统治者利用一系列提供给他的条件实现反抗统治者压迫的微妙方法。“抵制”这种战术的特征是“既不离开其势力范围,却又得以逃避其规训”。写字楼中白领的日常生活实践就表现出这种在宏大机制规训中采取的抵制性措施。或者以恰当的理由辩护、或者用妥协的方式抵制权力的挺进,或者用伎俩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谋得利益。例如:一些高风险、突发性疾病一度让白领被视为高危人群。白领人群被心肌梗和脑溢血带来的突然死亡赋予了额外的含义,即在社会快速发展下为了生计劳累、无法避开生存压力的群体。

光鲜靓丽的外表遮掩不住加班熬夜带来的倦容,项目进度的责任,老板给予的压力,同事间的挤兑争斗,城市道路的拥堵,空气的污染……生活中的每一处都在带来身体的消耗……[6]

疾病在人类文化史中总能借助其自身的特点形成各种隐喻。 结核病曾经一度被描述为一种“令人起敬的疾病”,它使死亡变得“优雅”:“如此平静,如此庄严……肉体部分一天天凋零、而精神却因身体负担的变轻而越发变得轻盈”[7]16。

隐喻的思维形成了某种社会的神话,猝死的白领被认为是值得同情的,也因为“无私忘我”而被认为是有职业道德的。借助这种隐喻思维,当工作压力袭来,S公司的白领也能迅速为自己找到逃避工作压力的理由。“这一周加班过度,现在我必须休息”—脸色欠佳就是佐证,即便它有时并非来自身体疲惫。这一“病因”足以成为白领们暂时逃脱工作的理由,无需再去别处寻找理由。一直以来S公司拥有灵活的休假制度,如果一个员工每年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他可以在适当的时间里放假。鉴于白领疾病引起的各种社会传说,管理者会允许他们进行短期调节。

在S公司项目制作过程中,罢工事件并不罕见。究其原因,无非是总监P忽略了部门的实际情况,接手了过多项目,使得一个时期内员工们的工作量过于饱和。罢工一方面是员工对直接主管总监P本人无声的反抗,另一方面是对公司理性化制度的挑战。规模大且持续时间长的罢工或许是过分的,短期的部分罢工只会临时扰乱工作,使部门的成员进入一个既不放弃赖以生存的工作又能暂避压力的假象中,“我不过是抱怨一下”,员工在没有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的情况下表现得像个无所畏惧的战士,总监为此将放低姿态给予安慰,同时调整项目进度减少工作量。临时罢工在这里带来了权力的流动,从而避免被既定权力机制压制的集体沉默。

此外,常有一些看似细微的交流方式,例如话语、语言在某些情况下被白领用作为自身赢得好处的机谋。从事销售的女白领会借助轻言细语在制作部那里为取得项目进展而得到前期所需的客户沟通方案,初期项目没有立项时,所有工作都无法计入提成。因此,制作部的白领等于无偿为销售提供服务,女销售通过巧妙地驾驭语言,不让“免费制作”这个事实显得突兀,最终驱动制作部白领实现其意图。语言此刻像巫师的小法术,准确地击中对方,使之听令于言说者,无偿地付出劳动。

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白领用机智的微观战术“抵制”写字楼中各种权力关系的“规训”,用智慧和创造力来谋得生存空间。

(二)日常生活中的空间实践

S公司位于北京海淀区西三环,提供数字内容制作,办公楼有完整的门禁系统,工作人员进出必须携带进入卡。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列斐伏尔更清晰地探讨了空间的社会再生产的主题。他认为空间是社会的产品,每种社会都会生产出自己的空间。在他看来,商业资本的生存依赖于工具性空间的使用,工具性空间由建筑师和规划者设计,旨在设计和建造一个具有固有逻辑的空间,再将它强加于所有人。这种空间配置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商业盈利能力。监控的痕迹在空间中被悄然隐匿,空间中人们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被约束,这个无法避免的同质化的空间让个体的差异性被吞噬,最终造就了一个压抑的规训空间。

德赛托继承并发展了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对于德赛托来说,日常生活的空间是一个可以利用有利资源再创造的地方,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空间实践”。使用空间的人会创造性地使用统治精英提供的空间,将制度化的原始空间转换成另一种形式,重写空间的意义。[8]2这种创造日常生活空间的方式被德塞托分为两类:一类是“抵制”占主导地位的权力系统,它充分利用了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和文化;另一类是创造新的生活空间,它用“行走”的方式来拓展空间。

商业运营的效率和规范通常赋予写字楼整齐划一的空间特征。在一些公司,员工需穿制服上班。制服是一种“包含着强制、统一感的团体着装”[9]4,同时,制服也生产出空间的统一与规整。S公司是一家创新科技公司,需要灵活的工作环境。与大多数其他公司不同,S公司不需要员工穿制服,员工的服装各种各样,服装原本是一种视觉符号,服装每天更换,变动的视觉符号打破了原本固定不变的写字楼空间视觉景观,写字楼内空间的景观也因此每天都在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员工改写了写字楼统一的空间秩序,抵制了办公空间生产出的统一性规训。

图1 S公司员工在会议室留下的物件,会议室因不同人的行动而生发出不同的意义、象征和用途

S公司的写字楼采用半封闭的格子办公空间,人们坐在空间内,彼此被小空间隔离又同处于一个大的空间中。同一空间下的人和人形成互相监督,这种监督效应提醒我们,空间的规训仍然存在。然而,有空间生产出的规训,就有微观实践的抵抗。一旦我们将包含了方向、速度和时间的变量注入到对固有空间的考察,就会发现新的空间。员工离开格子间,行走在写字楼上上下下的空间区域,从进行完头脑风暴的会议室出来到钻入吸烟室暂时放松,从员工甲处借完移动硬盘后来到员工乙处观赏桌面植物,从拥挤的电梯到清静的西餐厅……他们利用“行走”创造出一条条独特的路线,空间被在场所里发生的整体活动所激活[10]203。就像情境主义者将原有的城市地图撕碎,再拼贴成一张新的地图[11]70-75,他们按照新的地图去城市“漂移”(dérive),就是要拒绝国家权力构建的制度化空间。同样,员工通过“行走”活动,进行了位置的转换,拓展了新的空间,它让行走者产生“在自己领土上”的存在感,创建了行走者的日常生活空间。

研究表明,宏观上写字楼的社会空间组织对白领们的生存空间实施着规训,但微观中他们利用日常空间实践穿透空间权力层,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他们自己生存的空间栖息地。

(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技术

福柯早期的哲学思想主要是借助于对疯癫史、监狱史等现代社会组织架构的分析,来论述和证明其中被掩盖的超常的规训权力[12]2。这种隐蔽的规训权力无处不在,个体处在其中被约束和规范化,成为一种处在悲观无助地位的被动的“生产性的主体”[13]127-133。而福柯晚期主要考察“自我的技术”(the technology of self),他希望通过人们所创造的自我的生活方式回归人本来的生存自由中,不完全接受庞大社会权力的驯服与规范化,而是依托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与欲望,实现所意欲实行的行为和生活。

图2 《一次加班后吃剩的甜食》 图片来源:自摄

2012年S公司为香港历史博物馆制作了秦始皇兵马俑展览的数字内容。由于工作量庞大,制作组成员无论白天黑夜都在博物馆内工作,每当夜幕降临,博物馆的空间与藏品在物质的坚固性中彰显出一种精神上的永恒感。这些浸透历史却仍然保留的物品,渔业船舶、耕种农具、生活器皿,这些特有的昆虫品种和因当地地壳运动聚集的矿物,映衬着室内深暗的光线,重现历史支离破碎的片段,这一切激发出夜晚身处空寂博物馆内人们迷狂的心理状态。突然间,空间与时间都错乱了,此一刻也仅仅是连续时空的点,是历史的瞬间,转瞬即逝,未来再以图像形式回到人们眼前。这种日常震撼的体验诠释了利奥塔时间观中的异质时刻,异质时刻取代了传统时间观的“现在”,从而瓦解了线性时间顺序。②[14]1它向我们昭示:在一切趋于机械化的过程中,技术和资本并没有将所有东西都挟持。在冷酷的理性分析之外,还有一种感觉,它不能被理性地表达出来。这种感觉不是线性时间中均衡的点,它呈现了不可呈现的对象。

S公司的大部分白领都有喝咖啡的习惯,速溶和听装是首选。《阿育吠陀》中记载“苦味的本质为枯干、凉寒,它有解毒杀菌的作用,能够促进皮肤和肌肉的坚实,并有益于胃肠功能”[15]18。咖啡的浓郁香醇平衡了苦味,牛奶会提升柔顺的质感。在项目制作期中,焦灼的白领喜爱这种让思维高度集中的饮品。咖啡也能迅速抚平他们的焦虑情绪,带来身体的愉悦。

图3 《听觉雾霾和弦》 资料来源:创作者提供

图4 《日常生活微观实践抵制策略机制图》 图片来源:自绘

自2011年以来北京雾霾天气③的强度和频率都显著增加。2014年时常有水平能见度低于2km且持续一周的强烈雾霾天气。在污染最严重的月份,S公司新媒体艺术部门负责人D记录了雾霾密度的变化,并将其作为一种素材创作出一个可自动调节的声音系统。 在阐述中,他提到:“听觉雾霾是一个将历史和历史pm2.5 AQI数据转换为音乐和可视化音符的数字系统。数据来自美国领事馆和中国政府检测的北京2013年的雾霾数据,包括每小时和每日值,这些数据使用复杂的算法转换为多个音色的序列,创造出雾霾听觉交响乐系统。数据转换融合了艺术情感和科学客观性。”

“听觉雾霾1.0可以生成三种声音:一个由max/msp gen内部制造的序列器与合成器所生成的噪音风格,由外部音频和采样系统生成的弦乐合奏音色,包括断奏和连奏等各种演奏法,由外部音频和采样系统生成的马林巴音色 。”④

这个声音系统产生了一种新的逻辑,它是空气中细微颗粒的密度与时间的关联共振。这个声音体系在播放时异常吸引耳朵。城市居民利用日常生活实践解构了雾霾的原始机制,重新编码了城市空气中污染介质的呈现方式,创造了宇宙的新面貌。正如它的设计者新媒体艺术部门负责人D所说,“有时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接受它的方式”,设计师让这个城市在某一刻成为一个理想城邦,这是一种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审美生存的理想。

由此可见,在社会和公司权力关系的约束下,白领利用自我技术不断实现着自我的发掘、进化与创造。这种自我技术在分散的个体不具备对抗社会整体的控制力量时,仍然可以通过个性的自由与解放获得自我的控制权。

二、微观实践产生丰富的逃逸线

(一)被“线”揭示的生存

与将事物看成是由静态本质构成的观点相对立,德勒兹(Michel Deserto)偏爱将事物理解为彼此联系且永不停歇的发展,由此引申出“线”的概念,并用线的不同形态来揭示事物的联系与发展。

德勒兹用“坚硬线”代表一种稳定和规范化的结构秩序[16]272,它在社会机制中占据着根深蒂固的支配地位。例如人生是由一系列连续稳固的线段构成,每个人都会从原生家庭到学校到社会工作。而资本运作下写字楼中规范的生活遵循的正是“坚硬线”,它使得资本经济和人员生产都形成了系统化的规范,也让白领的生存处在福柯权力规训体系的束缚中。

德勒兹的“逃逸线”代表另一种生成形态,它不遵循既定模式,不断从当下状态中分离出来,积极地创造着,并“将我们带到一个无法预见也非预存在那儿的目的地”[17]283。在德勒兹的视域中,逃逸线具备一种充满生命力量的创造特性。而写字楼中的白领在严密的控制体系中,用丰富的自我技术与策略抵制规训权力的束缚,正是用一种饱含个体欲望的日常生活实践的匿名创造,寻求着自身的逃逸。

(二)生成在欲望追寻逃逸线时得以实现

同时,德勒兹认为个体逃逸线的生成源自个体内在的欲望。德勒兹将欲望看成是一种抛弃成见、以生命意志为本源诉求的自由且积极的创造力(《反俄狄浦斯》中所说的“欲望生产”)。他将欲望的创造性与生产性演化为对权威、禁区的攻伐。[18]124写字楼中白领的日常生活实践照应了这个观点,这种微观实践呈现出一种纷繁多样的个体化创造活动,它反对体系结构和压制,强调主体行动的“欲望生产”,形成了中心体制的对立面。

德勒兹认为,当欲望追求逃避线时,生成就会实现,并最终导致解辖域化。白领的日常生活战术是个体的逃逸模式,它因个体的欲望产生。正是无数个体反对中央权力的微观行动打破了社会的统一。例如,“听觉雾霾”是个体将创造性秩序应用于城市空气上,在将空气解构和翻新之后,创作者完全改写了雾霾的自然科学定义,这种改造后的生成让无法拒绝雾霾的城市某时某刻也呈现出一种诗意。而创作者因为自身改造雾霾含义的创造行为,开辟了一条自我的逃逸路线,打破了社会固定的机制,并最终生成一种创造性的自我、一种差异的生命形式。新的生命形式解构了固有的身份,无数新的差异化的身份就构成了一个解构同一性世界的差异化世界。

(三)生存是在一个巨大复杂的技术社会中的局部解域

白领差异化的自我创造路线最终汇聚成一种纷繁多样的“混沌”世界。“混沌”是原始浩渺,是时空未分的宇宙始源状态。尼采认为欲望和差异带来了“混沌”,即一种生命原本的可能状态。塞尔认为“混沌”是非封闭的开放系统,它代表一种流动的繁多性,是值得肯定的生命状态。[19]1因此,对于无法避开社会支配地位生存路径“坚硬线”的白领,或许可采用的方式是制造“混沌”,即在社会整体机制力量中,建构一种差异化的个体生存方式,也就是在共同体中寻求生存与自我逃逸的平衡。这样,所有成员既可以在同一个可依托的集体中生活,又能实现自我的行动自由。它没有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共同体,只是在其中部分地解辖域化。

三、微观实践中的异质性在场

(一)向陌异性敞开的写字楼场域

哲学研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总是倾向于将永恒不变的共相视作事物中凸显出的清晰可靠的事理,而每个事物凸显出的别相以及感觉带来的不确定的因素被视作可靠事理之外的东西而需要被滤除掉。传统哲学就是将一切共相抽出,转化为解释一切事物的定理。[20]1由这样的思维模式推导出的哲学理念导致了现代社会中与人类行动有关的一切准则都被量化、同质化,而成为一种束缚人类的理性权威。这样的思维也带来了“一种包容和指挥一个时代的一切理论和实践行为的指导思想”[21]。这种指导思想成为理性元叙事的源头,它使得人类社会在制定一切行为准则、法律法规时,堕入一种一体化、标准化的危机中,从而让准则与法律成为社会运作时效率更优的武断的工具[22]。

利奥塔(Lyotard)的“异识”语用学[19]2就出现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以解构颠覆理性的元叙事。“异识”语用学在利奥塔的诠释中包含两层意义:语言规则不具有固定的程式;语言中的词汇不具有固定的位置。第一层含义是指语言作为一种表意系统,它的游戏规则是千变万化的,没有可以统一所有语言风格的元规则。利奥塔在这里强调语言游戏规则的多种多样,是为了映照近现代人类历史,他希望可以打破长期垄断着人类历史的某种统一的话语权,给予人类无法量化的细微区别以更多的关注,让人类因差异性思考和感官的知觉而存在的尊严得以恢复[19]7,让因不同人而存在的不同的小叙事得到扩展。白领的日常生活实践、空间实践、自我技术就表现为在写字楼场域中出现的多样性的小叙事,这些小叙事成为一种抗拒和破坏同一性身份的异质性在场。

“异识”语用学的第二层含义是保留语言词汇位置衔接的不确定带来的独特性。语言衔接有一个不变中蕴涵万变的规则:“链接是必然的,如何链接则不是必然的。”[19]5语言的衔接与组合的过程是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发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键不在于遵循语言衔接中固有的模式,而在于不断创造发明新的衔接模式。即打破既定的规则,创造新的纽带,并在当下感受到不同语言词汇衔接过程中突然迸发的无穷无尽的可能性[19]5。写字楼中白领的日常生活实践、空间实践、自我技术是与现代人息息相关的生存诗学,它将一切感官获得的经验保留下来,让自我的生命在这种说不清的感性力量中震颤,这种力量拓展了有限的生命形式,获得向生命外部空间伸展的机遇。

(二)崇高

“异识”语用学的第二层含义也成为利奥塔探索先锋艺术中崇高美学的入口。词汇衔接的终极呈现不再遵循仅有的模式,而是不断衍生,走向无限的“可能”。这种“可能”是一个瞬间[22]97,它“呈现出无法呈现之物” ,一种震惊之感。利奥塔在“一部至尊电影的观念”的演讲中阐述了这种崇高美学。

“通过窗户,通过描写的空隙,它发现,现实,也就是那个属于被叙述之故事的元素,享有一种相对于该故事的自主性。在这个瞬间,现实逃离了叙事使之扮演的角色。妻子准备放到煤气上用来煮咖啡的平底锅突然之间获得了一种特别的强度。仿佛多少年来每天早上用来烧热咖啡的这个简单的平底锅,用沸水在锅底留下的水垢,用其把手的损耗,用其边缘碰撞的痕迹,叙述了另一个故事。 ”

在延绵均质的现实中,忽然一个时刻没有遵照其被叙事命定的角色,快速且毫无预兆地逃逸出寻常的日常场域,哪怕那煤气上的平底锅,也自有其不与当下现实同谋的自我叙事方式。这就是利奥塔的崇高时刻,它不经过任何未来的预设也没有任何过往的参照,它自有其逃逸延伸出的场域去表述自己,这种表述呈现了一种陌异化的时刻。

(三)自由社会生活的理想

在写字楼中,无论是抵制压力的多样性实践还是借助感性的力量恢复人本身的自我存在 ,都在一种同一化的社会规范与自我身份下寻求新的秩序,而这种新的秩序对于破除指挥一切的元叙事,建立平等自由的社会规范具有可借鉴的深刻意义。在现代社会中,边缘文化的消失带来生活方式的趋同,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给予了固定的模式,被统一。同时,来自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感性经验被摒弃,而不得不接受的是标准化的理性权威,这似乎是现代社会中人生存需要面对的窘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利奥塔对语言词汇位置衔接中所凸显的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即一种区别彼此的异质性表述就具有一种社会意义。在利奥塔看来,后现代社会学家、思想家需要做的是避免被同一性的认知话语权操纵,回归到人类思想的多样性与内心的感性经验,重视这些理性技术无法推导出的细微的差异性。在利奥塔看来,社会的公正不是让共识覆盖掉冲突,而是让尽可能多的声音被听到,尽可能多的需求被理解[19]6-7,这样社会才会走向开放与宽容。

结论

本文考察了写字楼白领在社会权力规训下的日常生活实践抵制,是从微观角度去关注生存问题。白领由主体行动自觉性(欲望)生发的“日常生活实践”和“空间实践”及“自我技术”生成了千差万别的逃逸线,多元化的逃逸路径创造了新的幸福的生存场域[16]289。同时也构成了异质性的小叙事,当尽可能多的声音和需求被关注,社会体系才是公正的。同时,生成过程中呈现出的不可呈现之物带来崇高感,显示了在机械化的宇宙复杂化过程中人存在的意义。崇高也成为论述当代艺术崇高美学的基石,“是在一种虚无的胁迫中,仍然有某事物会到来、发生、宣示并非一切皆尽”[22]94。从微观角度开展的写字楼白领日常生活研究,是一种针对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怀,同时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的实验材料,并从中发掘建构当代艺术的美学材料。

注释:

①为了保护相关隐私权,正文在涉及公司名、人名时均采用化名。

②现代性的时间形式是以一种以“现在”为核心的同质、均匀的时间流,这种时间流又被视为一种现在—时间序列。利奥塔用一种绝对异质的瞬间概念来取消或置换传统时间观中的“现在”,从而瓦解线性时间秩序。这种绝对异质的瞬间也成为利奥塔后现代思想的时间性根基。

③雾霾天气是一种灾害性天气。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④以上资料由“听觉雾霾”创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规训写字楼白领
8月广州商业地产市场:商铺成交上升,写字楼及公寓下降明显
新天萌馆:写字楼里的“建筑梦工厂”
一线城市写字楼空置率分化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一线城市白领青年怎么住
摄影表征、权力与规训
康德《论教育学》自由与规训的关系解读
小白领的搞笑生活
台商萧俊丞在都市写字楼里开菜地
实用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