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水”的隐喻研究

2021-09-22王欣

今古文创 2021年35期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隐喻

【摘要】 隐喻在传统上是一种修辞手法,在认知语言学中是基于人类自身经验并且能够表达抽象概念的一种认知机制。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将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水”作为唯一的源域,从隐喻角度揭示其所代表的隐喻含义。本文作者发现,从概念隐喻角度,统一源域“水”可表示不同的抽象概念,比如灾难、黑暗、自由、希望和重生。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隐喻;《肖申克的救赎》;水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5-0022-02

一、 简介

本节简要介绍隐喻的发展历程、源域和目标域的概念和关系以及《肖申克的救赎》的故事梗概。

(一) 隐喻

1.隐喻的定义

隐喻在传统上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法,西方的Aristotle是系统研究隐喻的第一人。他认为隐喻只是语言学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没有体现认知过程。20世纪30年代才真正开始研究认知隐喻。以Richard等人为代表提出的互动论使得隐喻研究跳出了修辞学的藩籬。后来Lakoff和Johnson等人对当代认知隐喻进行研究,他们发表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是认知隐喻研究的里程碑,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表达抽象思想的认知机制,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思维和行动中。[1]

2.认知隐喻的分类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从认知功能角度将隐喻分为了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2]

结构隐喻指用一种概念的结构去建构另一种概念,用一种概念的特征去诠释另一种概念的相似特征。例如,人们会将时间看作是一种宝贵的东西,“浪费时间”和“节约时间”这样的行为就像浪费金钱一样。所以,TIME IS MONEY就是一种认知隐喻。方位隐喻是以人类文化和社会经验等为基础的,将具体的空间方位投射到人的情绪、身体状况等的抽象概念上形成一系列的隐喻。如HAPPY IS UP, 人们会认为人在情绪低沉时,会垂头丧气,身体会向下弯曲;而心情愉悦时,则会挺直腰杆或向上蹦跳。本体隐喻是将人的思想感情等无形的概念看作像人体本身等的有形实物。如“山腰”,人们并不知道有没有规定多高的地方才叫山腰,它只是指山的中间部分。

(二)源域和目标域

源域和目标域是概念隐喻的两个基本元素。一般来讲,源域是具体的,目标域是抽象的。

Lakoff认为源域和目标域有三种对应关系:本体对应关系、推理模式对应关系和潜在对应关系。[3]例如,爱情是一场长跑。在本体对应关系中:爱人们对应旅客们,他们的相处模式对应旅行的工具,爱情的目标对应旅行的目的地,而爱情中的争吵对应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在推理模式对应关系中:旅客们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旅途中的困难,当然他们也可以放弃。爱情也一样,情侣们可以共同渡过难关走向婚姻的殿堂,也可以分手。

(三)《肖申克的救赎》

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副总裁安迪因涉嫌枪杀妻子和与之偷情的高尔夫球教练被判终身监禁,并被送到肖申克监狱服刑。在狱中,安迪受到同性恋的欺凌,被迫帮监狱长逃税、洗钱。同时他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了政府资助建成了新英格兰监狱最好的图书馆。然而,安迪始终明白自己想要的是自由和重生。他用好友瑞德提供的岩石锤秘密挖掘臭水沟隧道,历时十九年,终于取得成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成功越狱、重获新生。最后与好友瑞德在墨西哥的小岛过上了无拘无束的生活。[4]

二、《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关“水”的隐喻分析

本节会清晰地解释《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关“水”的认知隐喻研究。以文本为基础,作者总结出了四个有关“水”的目标域:灾难、黑暗、自由和重生,从而揭示了在认知系统中隐喻如何使事物从源域映射到目标域。

(一) 灾难

刚到监狱,安迪和其他狱友被狱警用水冲洗并消毒。表面上看是为犯人们洗涤身上的污垢和尘土,其实对于像安迪这样无辜的人来说就是灾难的水。因为洗净之后,他们就会被关进监狱,失去了人身自由。

首先,最为典型的就是《圣经》中的大洪水。上帝后悔创造出人类,所以他想要用一种极端又毁灭性极强的方法试图让人类毁灭。大洪水就是上帝用来惩罚人类的工具,在洪水泛滥的情况下,所有人都无法逃脱,这对人类来说就是最严重的灾难。[5]安迪是无辜的,就像《圣经》中无辜的人类一样。而用来清洗犯人的“水”也就跟大洪水一样,是灾难之水。其次,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像海啸这种大灾害,人们生还的几率微乎其微。安迪经过冲洗后被关进监狱,就会难逃脱。所以,这里的认知隐喻就是“灾难是水”。目标域是灾难,源域是水。通过“洪水”“海啸”等,可以更容易理解《肖申克的救赎》中冲洗犯人的“灾难之水”了。

(二)黑暗

安迪发现了可以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试图离开监狱,但证据却被典狱长销毁,原因就是典狱长希望安迪永远在监狱帮他逃税和洗钱,这明显是一种肮脏罪恶的行径。而且安迪每天悄悄在臭水沟挖掘逃生隧道,那里的污水令人作呕,这些污水就象征着监狱里的黑暗统治和肮脏交易。

水变血之灾是《圣经》中的“十灾祸”之一。当时法老正在尼罗河洗浴,亚伦将河水变成了血水,鱼都死光了,河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发出恶臭的味道。这是上帝对埃及人的惩罚。在不敬主的埃及人眼里,上帝的统治是黑暗的。就像不愿服从典狱长的安迪一样,想要逃生,就要必须经过充满污水的隧道。所以,这里的认知隐喻是“黑暗是水”。目标域是黑暗,源域是水。

(三)自由

在雷雨交加的夜晚,安迪成功越狱,终于摆脱了黑暗的监狱生活,重获自由,他张开双臂接受着雨水的洗礼。

一方面,大自然的雨水是清凉舒适的,他会洗去人类身上的疲惫和污垢,让人身心愉悦。安迪经历十九年之久终于成功逃脱监狱的魔掌,此时的雨水就像在清洗安迪身上的污浊之气一样,洗去与监狱相关的一切,让安迪重新获得自由之感。另一方面,安迪渴望自由的心情就像这倾盆大雨一样,一刻都不能停息。这里的认知隐喻就是“自由是水”。目标域是自由,源域是水。对于安迪来说,此时的雨水既冲洗了身体也冲洗了心灵,让他重新感受到了在现实世界中的自由。所以是自由之水。

(四)希望

安迪在太平洋小岛上找到了他的好友瑞金,面对着广阔的大海,安迪感叹“太平洋的水比梦还蓝”。

一方面,当安迪的好友被释放,而他却未逃出监狱,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倍感孤独,但他仍然希望在某一天會与好友相见。他们约好出狱后去海边,所以在他孤独的时候,他想起海水,就会满怀希望,心中便会充满光明。所以,水在这孤寂的监狱生活中就代表了希望。另一方面,在西方文化中,海水是一个蕴含新事物的地方,在海的尽头便会有一个全新的世界,海水仿佛充满了希望的力量。再者,对于安迪来说,监狱外的世界,不仅只有海,所有的地方和一切事物都令他向往,他只是以海水为象征物,寄予他对出狱的希望和向往。他的梦是那么充满希望,在看到海水的那一刻,更加坚定现实中的希望会比想象中更加有力量。所以,此处的认知隐喻是“希望是水”。目标域是希望,源域水。

(五)重生

安迪的好友瑞德在海边找到了安迪,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在阳光和大海的映衬下,他们仿佛重获新生,重新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一,水是万物之源,任何生命都离不开水。安迪和瑞德出狱后的再次相见,以大海为背景,更是为了突显他们的劫后重生,以及他们再次获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第二,人的出生与“羊水”有一定的关系,胎儿为出生之前是依靠“羊水”生存的,依赖水也是人生存的一种本能。安迪与瑞德在海边相遇,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准备迎接自己的新生活。所以,此处的认知隐喻是“重生是水”。目标域是重生,源域是水。以波澜壮阔的大海为背景,更能使读者体会到安迪劫后重生的境遇。

三、总结

第一,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对《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关“水”的源域进行隐喻研究。作者发现了五个主要的有关源域“水”的抽象概念:灾难、黑暗、自由、希望和重生。这五种抽象概念便是认知隐喻的目标域。通过分析《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水”,可以使读者对认知隐喻有一个更清晰的理解。

第二,认知隐喻是一种表达抽象思想的认知机制,与我们的文化和日常生活等相关背景息息相关。本文的主要任务就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水”的目标域,从而进一步揭示认知隐喻与社会生活和文化相互作用性。

参考文献:

[1]Lakoff,George & Mark 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 [M].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3-4.

[2]陈敏哲.隐喻的分类及其认知功能探索[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102-105.

[3]胡月.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海”隐喻和转喻研究——以海明威《老人与海》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4]高迎春,洪梅.原型批评视角下《肖申克的救赎》赏析[J].电影文学,2013,(19):94-95.

[5]蒋栋元.生命·再生·罪与罚——《圣经》中的“水”意象[J].外国语文,2010,(05):115-117.

作者简介:

王欣,女,汉族,山东潍坊人,鲁东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认知语言学隐喻
爱的隐喻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探索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