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云合唱”辅助排练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2021-09-22苏枬汎

新媒体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媒体

苏枬汎

关键词 云合唱;新媒体;合唱排练;辅助练习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1-0038-03

“云合唱”也叫“虚拟合唱”“隔空合唱”等,泛指参与合唱演绎活动的团员个体通过现代化的新媒体技术手段,无需面对面聚集,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里对作品进行声部预录制,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后期混响合成,再编辑预录视频片段,实现可视化“云端”合作,一齐“歌唱”的合作效果。这种采集混编的现代化技术最早见于混音师、音乐人、音响调音师等人群,运用于流行音乐制作、音乐歌友会现场、录制型晚会、大型综艺类节目等。早期的“云制作”局限于小部分专业音乐人士的领域里,由于技术的精专,群众接触得较少,制作出的成品往往带给人“高大上”之感。提起合唱界“云合唱”,就不得不提美国当代作曲家、指挥家Eric Whitacre。2010年,他在互联网发起创建虚拟合唱团,运用新技术手段将来自世界各地优秀歌手录制的歌唱视频进行合成,用同步的方法形成虚拟合唱,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传播并创造了世界纪录。

2020年疫情期间,随着艺术战“疫”歌曲——万人云合唱《有一种爱不变》以及中国11所音乐学院千人师生云合唱作品《我们》在网络上的迅速走红,合唱界掀起一股“云合唱”“云排练”之风。相隔十年,依托科技的发展与网络的发达,“云合唱”的創作模式有了新的发展,受众面更加广阔,制作方法也越来越“接地气”了。虽然不同的团队在创作过程中使用的合成方法不尽相同,但我们也能在具有共性的几个关键步骤里获知“云合唱”制作的秘密,并在摸索操作的实践过程中,获得颠覆传统合唱排练惯性的思维模式,从中探寻“云合唱”辅助排练实践的可行性手段。

1 “云合唱”的制作方法

1.1 前期准备

“云合唱”与传统合唱在排练上最大的不同,来自于对艺术作品再创造过程中速度、节奏自由度的有所“限制”,这正是其局限性所在,为了避免后期音轨“众口难调”的情况发生,合唱团指挥必须在排练初期就做足功课。在作品选择方面,对于首次涉猎“云合唱”、非专业的团队来说,应选择难度适中、声部对仗较为规整、较少“倚音”“滑音”等特性音处理的作品,尽量避免挑选带十六分音符的弱起、切分节奏、临时音变化音较多的曲目;在作品要求方面,为了保障团队执行录制过程的高效,指挥应在排练初期做好案头工作,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艺术处理要求尽量细化的表现在发给团员的电子歌谱上,可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清晰的进行标识,如曲目的创作背景、表达意境、统一多音字歌词的读音、段落之间速度的变化、气口与连音线、强弱的处理、声部划分的要求等,对于不会看五线谱的团队,还需要提前精确的进行译谱。

在合唱团员开始录制“云合唱”作品之前,指挥除了要准备精确的电子曲谱外,更重要的是为团员提供一整套的MIDI音响“模板”——包括各声部的单轨示范音频、所有声部的合成音频、钢琴伴奏背景音频等;对于必须使用方言、外语歌词演唱的作品,最好附上按演唱节奏朗读的歌词读音音轨供团员练习,避免后期读音不统一的情况发生。“云合唱”成功的关键在于这套最终输出的MIDI音响,速度变化上必须符合指挥内心的“设计蓝图”,所有的音轨都需要卡点准确并且可以最终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对仗工整。

在声部示范音频的录制上,指挥可利用“库乐队”等专业软件,根据不同段落的情感处理要求,打开内置节拍器设定各段的速度,分轨录制不同声部的MIDI。对于速度上有较大幅度变化的小节,可在软件上进行单独调整,完成后分别导出并合成整个合唱团最终呈现的“音响效果模板”;在钢琴伴奏音频的录制上(无伴奏作品可以忽略),指挥与伴奏最好同在现场协作完成,两者可用手机播放指挥事先完成的“模板”音频,各自在一个耳朵上佩戴迷你的无线蓝牙耳机(另一个耳朵用来聆听现场音效),严格按照速度要求边听边进行精确卡点的指挥与演奏(戴耳机可避免录制现场音响的重叠),伴奏应尽量按指挥的手势要求做出强弱处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分别用录像机把两个人的演绎录制下来,供后期视频剪辑使用。

为了保证有伴奏合唱作品最终的完美呈现,伴奏音轨录制后最好通过专业的音乐制作软件进行降噪与混响处理,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电钢琴内录的方法代替现场收音,用MIDI数据线连接电钢琴与电脑、iPad、手机等设备进行内录,利用“Cubase”“Logic Pro X”之类的编曲软件选择合适的音源并进行后期制作,调整力度、错音、修改节奏等,确保音频的精准度。

1.2 录制步骤

“云合唱”的录制设备丰俭由人,一个手机+配备的带话筒耳机即可简单实现操作,如需精致一点则可选择购买专业的麦克风、摄像头、直播补光灯、摄影支架等设备。遵循先录音后录像的原则,按照“统一线上授课—个别视频辅导—录制声部音频—音频质量把控—声部音轨合成—音响后期混音—视频拍摄录制”的步骤进行。

在“云排练”开始前,指挥需要统一对作品处理及录制要求进行讲解,由于即时直播中播放的音频会夹杂持续的电流脉冲声,对声音音质损耗较大,多人在线的直播会议也容易有卡顿的现象发生。经实践探索,指挥提前将包含曲目背景资料等文字较多的片段、需要看到谱面的作品处理分析部分、演唱音色示范等关键信息先录制下来,在约定时间里通过钉钉、腾讯会议、ZOOM等平台召集团员,采取“重要信息录播+即时会议讨论”的模式进行线上学习,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课后指挥将电子乐谱与MIDI音频分享到内部群里,团员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进行学习。如遇到演唱上的困难,可以向指挥、声部长寻求帮助,申请通过视频通话辅导的方式一对一解决问题。

团员自行进行练习与预录,确保音准无误后,就可以通过“库乐队”软件进行音频录制了。针对没有“库乐队”软件的一些品牌手机,也可以利用两个手机、手机与电脑、手机与iPad辅助的方法进行一个播一个录的录制。录音时需要选择安静、杂音小、无回声的场地,利用耳机内放录出没有示范音频的“干声”音轨,同时也要注意检查音轨里有没有爆音、破音、噪音的突然出现。录音完成后,团员将音频交给各声部的声部长进行检查,确保质量后提交给指挥收集,统一发给混音师,进行后期的剪辑、合成处理。混音师通常利用“Logic Pro X”“Adobe Audition”“Cubase”“AU”“Pro Tools”等软件对所有音轨进行对齐处理,聆听每一个轨道的细节,调整不稳的音准、节奏,去除唱错的发音、“喷麦”、呼吸声等杂声,按照提前录好的钢琴伴奏音频精确的对准节奏,调整各声部间的音响均衡,掰开声像并适度的加入混响,最终完成整个“云合唱”的音乐部分,接下来所有的视频录制都将以这个音乐作为基准。

最后,指挥将音频成品发给参与录制音轨的团员,要求大家按照统一的格式拍摄近景演唱的画面,嘴型、表情都要严格的按照自己的声部进行,有感情的演唱,并保证视频的清晰度与录制效果。

1.3 后期制作

“云合唱”的后期制作主要指视频的综合剪辑与成品的宣传推送。通常,视频剪辑师会承担“视觉导演”的任务,利用“AE”“iMovie”“会声会影”等软件将所有团员录制的歌唱视频进行声像同步的对齐处理,并按照合唱作品里各音乐段落声部的主次布局,安排分镜头的剪辑与镜头切换的卡点制作,并适当挑选能烘托合唱作品表现情境的网络素材插入空镜;利用“剪映”“VUE”等软件进行视频调色,加入字幕、片头、片尾等关键的信息内容。

视频成品完成后,可由团委编写对应的文案用于公众号推文及视频号的简介等,并最终在B站、抖音、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进行推送宣传。这种“云合唱”的制作模式,同样适用于“云表演唱”“云阿卡贝拉”等节目的制作,也让一人分饰几角,一个人撑起一个“合唱团”的操作成为可能。

2 “云合唱”辅助排练的实践与思考

2.1 辅助排练的实践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广州西关女子合唱团的排练被迫由线下转为线上,在毫无线上操作经验的情况下,经历了各种探索与尝试,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团队成长的经验。

第一首“云合唱”作品《坚信爱会赢》使用了一款名为“鲸鸣”的App软件制作,这款应用能将人歌唱的声音用发弹幕的形式贴进伴奏音乐里,迅速形成和声并自带混响效果,局限在于即时播放只能支持五个声音轨道“弹幕”同时进行,整首歌曲里不能超过50个弹幕。这导致了它更多担任的是“玩音乐”的娱乐功能而非音乐制作功能,大家可以随心所欲的创作“弹幕”,却不能所有人一起合作从头唱到尾,不能支撑真正的“云合唱”创作。“鲸鸣”App在推出的半年后就快速的下架了,通过它制作的音乐成品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云合唱”,却带来新鲜感与成就感,迅速点燃了合唱团员们参与线上录制的热情。

通过无数次的摸索、讨教、借鉴,广州西关女子合唱团在“云排练”的实践中,总结出上文“云合唱”的制作方法与经验,依托合理的时间规划,在短短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完成了《红蜻蜓》《有一种爱不变》《你的背影》《我想讲你知》《万水千山总是情》《就算山崩》《光荣颂》七首歌曲的“云”录制工作,并在线上举行了合唱团的周年音乐会。与传统的合唱排练相比较,“云合唱”对团员的个人综合能力及自律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录音能具体要求到每个人演唱时每个音的准确性,录像能让团员更直观的关注到自己演唱时的情感表达与表情管理,无形中逼着团员们快速进步,杜绝了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

伴随着后疫情时期线下活动的逐步复苏,“云合唱”的热度已在慢慢退减,但广州西关女子合唱团仍将疫情期间线上“云排练”的一些训练模式保留下来,成为日常合唱排练的辅助。2020年10月在疫情还没完全退散,演出场所上座率还有所限制的情况下,合唱团运用了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举办了一场跨“粤”西关情景音乐会。这场活动采用线下实景演出+线上直播+多场景浸入式镜头录播的方式同步进行,在歌声中穿插凸显广府文化风土人情的镜头画面,带领观众全方位的体验西关风情。

2.2 提高效率的方法

“云合唱”除了可以采用“库乐队”软件进行录音,也可以用手机自带的语音备忘录功能、录屏功能、其他同類型的App等实现,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能通过软件的“音量-时间波形图”较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声音”,让歌唱中的连断更加明显,强弱的量化更加直观,它使人们能用“旁观者”的身份重新审视自己的声音(往往跟想象中的不一样)。提交“云合唱”作业是一个极严谨、极专业、要求极高的事情,它就像一个操作简易的个人录音棚,可以实现对不满意乐句的反复录制,有时候为了追求完美,同一个句子往往需要录制十几遍以上。这种磨练在无形中增加了团员的练习量,提升了大家的听觉审美能力,培养了精益求精的习惯性格。在合唱团新谱学习阶段、困难部分“精抠”阶段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辅助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配合“爱合唱”“小打卡”等微信小程序收缴团员的音轨作业,有助于指挥快速的进行检查及统计,更好的掌握团员情况。

借助“云合唱”,人们可以实现“云沟通”“云练习”,也可以依托先进的5G技术实现“云排练”“云合作”[1],广州西关女子合唱团的团员大部分为在职的年轻音乐教师,由于繁忙的日常事务或某些不可抗拒的事宜,难免有些时候出席不了现场排练,利用现场直播、录音传递的方式,能帮助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参与不了的团员也能在另外的地域里即时的参与到排练现场,改善排练效率。

利用“云合唱”先进的剪辑技术,可以发挥全媒体的优势互补,通过提前拍摄、剪辑、制作音视频,可以丰满舞台的最终呈现,丰富传统合唱的展现内涵,让虚、实场景演绎的即时交融成为可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观赏需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演出模式,依托新媒体的推广,在保障演出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化的扩大受众群体,让合唱团的名气得到推广。

3 结语

“云合唱”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符合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是现代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云合唱”的作品由于可以经过反复的录制和修改,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创作出接近“完美”的内容,却让参与者感受不到现场合作的乐趣感、协作感、体验感,始终代替不了具集体、组织属性魅力的传统合唱活动[2]。

维持传统合唱排练的本质内涵,从创作的几个关键步骤出发,探索新媒体运用在合唱训练中的可行性手段,将有利于大幅提高线上训练模式的辅助作用,助力传统合唱的新发展,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更为丰富、多维的路径。

参考文献

[1]范中天.后疫情时期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艺术评鉴,2020(18):73-75.

[2]申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合唱团停排不停练的思考[J].戏剧之家,2020(30):65-66.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