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 与盈余波动性的关系研究

2021-09-18何红芳姚芊

物流科技 2021年8期

何红芳 姚芊

摘  要:对于现代治理架构下的企业来说,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司的各种投资决策、经营决策都需在董事会裁决后才得以实施,因此,董事会与企业绩效两者间有着密切关系。而盈余波动性,指企业利润状况升降变化规律,它跟企业绩效息息相关。由此可以看出,董事会特征和盈余波动性这两个不同概念,其表象并不存在关联,而其实质却存在着正相关性。文章以我国物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取2015~2019年的财务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后发现,独立董事比例和盈余波动性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正相关。

关键词: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盈余波动性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or enterprises under the modern governance structure,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s the highest authority. All kinds of investment decisions and business decisions of the company must be implemented by the board of directors. Therefore,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The surplus volatility,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enterprise performance, refers to the law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enterprise profit.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wo different concepts of board characteristics and earnings volatility are not related in appearance, but are positively related in essence. This paper takes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financial data from 2015 to 2019.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very obviou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por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earnings volatility.

Key words: board size; propor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earnings volatility

0  引  言

随着第三方物流的进步,分析研究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对盈余波动性的影响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司规模不断的发展壮大,公司两权倾向于分离的状态,这会给公司带来利益冲突,导致公司股东与管理人员发生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发挥的作用会影响公司盈余质量及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如果一个公司的董事会能够发挥好其监管职能以及提出及时有效的决策,那么有利于公司处理相应的业务问题,从而稳定了公司绩效,优化了盈余。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董事会不仅是监督者也是决策者,监督着管理人员,避免出现不良行为;同时对公司重大事务,提出建议,做出及时有效的决策,避免公司业务失败。本文结合物流行业的经营特点,单独提出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这两个重要研究元素,并在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出董事会特征和盈余波动性的关系。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董事会规模对盈余波动性的影响

董事會是企业组织中的最高权力机构,公司的各种投资决策、经营决策都需在董事会裁决后才得以实施,而通常情况下,董事会的规模大小并不能随意而定,其组成人员必须符合《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董事会向股东会负责,其数量不得低于5人,但也不得高于19人。如果董事人员数量不足,董事成员的管理能力或专业能力趋于一致,那么公司决策就容易陷入片面,而扩大董事会成员,就能够得到全方位、深层次和多角度的决策方案,从而做出行之有效的决策。当公司的董事会规模较大时,其中具备各利益相关者的成员代表也就越多,这样就能让公司董事会更好的履行监督职责,在这种情况下,董事会组织架构中就需要更多的独立董事,而独立董事在企业决策过程中会综合各方利益,也能使公司经营更为规范化,这就有利于高管做出行之有效的决策,进而提升公司的盈余质量,稳定公司的盈余。董事会成员的数量是存在一定限制,过多的董事会成员也难以避免或多或少的问题。首先在沟通问题上,人数越多,沟通起来就会越困难,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协调的难度,使得一些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也可能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这就会降低董事会对管理层的控制力,进而给公司的盈余波动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其次,如果董事会成员人数过多,会使得董事会机构臃肿,极大影响董事会决策效率,而董事会决策效率低下,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公司的利润创造空间和机会,对盈余管理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董事会成员过多,那么就会造成公司盈余波动性下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董事会规模和盈余波动性呈现负相关关系。

1.2  独立董事比例对盈余波动性的影响

一般来说,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共同构成了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内部董事所承担的就是实行董事会所做出的各项决策并处理公司相关事务,同时对股东会负责。通常情况下,外部董事分为两种,一种是与公司存在利益关系,另一种是与公司利益无任何关系,也不存在人事关系并与董事成员实行回避制度,处于这种状态下的董事便是独立董事。正是由于独立董事不受到任何利益关联,因此,在董事会决策中便能以超然的状态处理问题,无论是投资决策,还是对其它董事的监管,都能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其最大的受益方应该是中小股东以及其它关联方。同时内部董事在公司和外部董事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将公司和外部董事联系起来,只有内部董事认真办事,外部董事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董事会组织体系中应该设立多少名独立董事为宜,这是很多上市公司受之困惑的问题,而根据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对于任何上市公司的董事成员结构比例中,独立董事的数量应按1∶3的比例设置,而如此限制董事成员的目的,就在于防范董事会成员弄虚作假,欺骗中小投资者,而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可以履行重要的监督职能,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数量越多,即独立董事占比越高,可以避免董事会做出的决策受其他因素干扰,促使公司做出行之有效的决策。当公司作出的相关决策行之有效时,使得公司盈余信息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公司的盈余也就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独立董事的重要职责便是监督董事会年报披露数据的真实性,独立董事对中小股东和其它关联方负责,并且不会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独立董事比例和盈余波动性呈现负相关关系。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文章将沪深A股物流行业企业2015~2019年的数据作为初始样本,在选择过程中剔除了ST及PT类或退市的公司、相关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等,最终确定选取其中的68家,获得了340个有用样本。本研究的公司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并采用 Excel2003和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2  主要变量定义

2.2.1  解释变量

(1)董事会规模。所谓董事会规模,指的是董事会组织架构中的董事成员数量,而之所以要将董事会规模作为主要变量,是因为该指标可以衡量董事会特征。

(2)独立董事比例。所谓独立董事,指的与公司利益无任何关系,也不存在人事关系并与董事成员实行回避制度的成员,通常而言,独立董事成员设置越多,那么对公司的监管能力就越强,因此,根据我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独立董事的数量不能少于董事会总成员的三分之一。

2.2.2  被解释变量

盈余波动性。盈余波动顾名思义就是公司的盈余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因为其他的因素所发生的上下波动,是判断公司经营好坏的指标之一。在对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评估时,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不能仅仅考虑盈余的高低,还需要将盈余波动性这一风险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因为盈余波动性不仅是公司业绩的一种反应,还是评判公司财务风险的关键指标。波动性指标源于Markowitz[1](1952)的投资组合理论。学界对盈余波动性指标的采取方法有多种,并不是采用单一的方式。盈余波动性如何界定,要采用多少数据进行分析才更为准确,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问题,许慧[2](2010)在研究中以资产收益率作为分析指标,并提取了研究样本5年的财务数据;徐欣[3](2012)等学者采用3个会计期间的盈余标准差来衡量盈余波动性;而李姝[4](2013)同样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作者在研究中采用了每股收益指标,同时提取了研究样本5年的财务数据。

2.2.3  控制变量

除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本文还控制了预期会对回归结果产生影响但又不在本文计划研究变量范围内的变量,例如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和成长性指标GROWTH。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2.3  模型构建

为检验假设1、假设2,分别构建了模型(1)、模型(2):

SDROE=α+αLNBO+αSIZE+αLEV+αGROWTH+ε                             (1)

SDROE=α+αDULA+αSIZE+αLEV+αGROWTH+ε                             (2)

3  實证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从表2中所呈现的结果可以看出,SDROA最大值是3.9630,最小值是0.0012,说明有部分物流企业之间盈余波动性的差别较大,研究这一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表2中LNBO的数据是对董事会成员数量取对数而得到的,其最大值是2.7081,最小值是1.6094,均值是2.2388,说明所选物流企业样本中董事会规模之间的波动较小,所设立的规模也基本符合规定。根据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对于任何上市公司的董事成员结构比例中,独立董事的数量应按1∶3的比例设置。而在本文研究模型中发现,

DULA最大值是0.6667,最小值是0.2727,这一数据足以说明物流行业中还有较少数在独立董事的成员设置方面并不符合我国证监会的要求,因此可以推断,物流企业需要根据相关制度增设独立董事成员数量。从三个控制变量来看,虽然我国物流业企业的规模存在一定的差别,资产负债率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总体来看,物流行业经营稳定,市场前景较好。

3.2  相关性分析

在本文的相关性分析中,采用了皮尔逊相关性检验方法,表3显示了董事会规模和盈余波动性之间的检验结果,从表3的数据来看,董事会规模和盈余波动性的相关性系数为-0.139,这一数据显示了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且两者之间的负相关是显著的,初步判定了假设1。独立董事比例和盈余波动性两者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是0.101,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但具体关系需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除此之外,本文还对各变量的方差膨胀系数VIF进行了一定了解,发现他们间无多重共线性关系。

3.3  回归分析

3.3.1  董事会规模对盈余波动性的影响

为了确定模型(1)的假设结果,本文对此进行了回归分析,表4是本文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根据表3、表4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董事会规模和盈余波动性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39,非标准化系数-0.136,显著性是0.175,这一连串的分析结果显示,虽然董事会规模和盈余波动性呈现了负相关特征,但并不显著,假设1不成立。这可能是因为董事会人数有一定界限,不在于越大越好,虽然当企业的董事会规模较大时,有利于企业做出行之有效的决策,进而稳定了企业业绩,使得企业的盈余也呈现平稳的状态,盈余波动性较小,但是当董事会成员数量超出一定的界限时,可能会对企业的决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盈余。综上所述,我们难以判断出董事会规模与盈余波动性两者间具体联系。

3.3.2  独立董事比例对盈余波动性的影响

为了确定模型(2)的假设结果,本文对此进行了回归分析,表5是本文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然后,本文对表3、表5的结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是: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波动性两者间的相关系数是0.101,非标准化系数是0.987,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一连串的分析结果显示,董事会规模和盈余波动性呈现了正相关特征,所得出的结果与本文假设相反。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筛查时,剔除了有用的样本,从而影响了独立董事比例的计算;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有些企业虽然也设立了独立董事,但也只是“任其职不负其责”,独立董事制度形同虚设,这样一来就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增大了企业的盈余波动性。

4  結  论

本文以我国物流行业6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其2015~2019年数据探讨了董事会特征和盈余波动性两者间的联系,最后得出结论:独立董事比例和盈余波动性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在很大程度是决定着公司的成败走向,因此,完善董事会相关制度就就显得非常重要,如加强对董事会独立性的管理,公司的发展要想经久不衰,管理得当的董事会制度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加强对公司的治理力度,使公司管理机制也更加完善,经营业绩也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Markowitz H. Portfolio Selection[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52,7(1):77-91.

[2] 许慧. 经济周期、退市监管与盈余波动性——基于公司盈余波动原因的研究[J]. 经济与管理,2010,24(3):25-28.

[3] 徐欣,唐清泉. R&D费用化抑或资本化:基于中国企业R&D投资不确定性与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 会计论坛,2012(1):73-86.

[4] 李姝. 多元化、盈余波动性及公司治理的调节效应[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12):104-112.

[5] 孙健,文雯,袁蓉丽,等. 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与盈余波动性[J]. 中国软科学,2016(6):98-109.

[6] 陈彬,姚尧. 研发投入与盈余波动性研究——基于我国A股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财会通讯,2016(6):65

-68.

[7] 毛红光. 重大资产注入、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J]. 财会通讯,2019(21):101-105.

[8] 杨旭东. 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波动性实证研究[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12):65-70.

[9] 刘爱明,张铃芳. 企业业绩、董事会特征与薪酬粘性差距[J]. 财会通讯,2020(3):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