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旋扳手法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9-18梁新杨彬袁威起张景伟郭楷模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5期
关键词:根型椎间盘颈椎病

梁新,杨彬,袁威起,张景伟,郭楷模

(1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2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0 引言

颈椎病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跟长时间低头、年龄等因素均有关系,临床分型较多。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约占颈椎病发病的 60%,主要表现为颈肩僵痛、颈椎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等不适[1]。临床中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一般常分为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而非手术疗法种类繁多,效果不一。本研究采用旋扳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不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在河南省中医院骨伤诊疗中心门诊治疗的64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 例:男11 例,女21 例;年龄35-63 岁,平均(45.2±8.4)岁;病程4-11 个月,平均7.6 个月;采用旋扳手法联合牵引治疗。对照组32 例:男18 例,女14 例;年龄38-66 岁,平均(46.2±8.7)岁;病程3-12 个月,平均7.8 个月;采用牵引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1.2 诊断标准[2]

①年龄35-75 岁;②颈、肩、臂疼痛、麻木,向上肢或枕部放射;③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④颈椎旁压痛;⑤肩及上肢感觉障碍、肌力下降;⑥压顶试验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⑦颈椎 X 线可见颈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椎体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颈椎CT 或MRI 可见颈椎间盘突出或椎体后骨赘形成。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愿意签署治疗同意书的病人;③颈椎MRI 显示无巨大突出或脊髓病变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③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颈椎术后的病人;④有重度骨折疏松的病人;⑤孕晚期及哺乳期患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旋扳手法治疗及牵引治疗。具体操作:嘱患者坐位,先给予局部推拿手法放松,重点放松局部筋膜增厚位置(常能触及条索样改变)3-5min,后嘱患者放松,低头向一侧旋转,当旋转到45°时,一手用肘托固住患者下颌部斜向上方牵拉,另一手拇指卡主对侧的棘突,余4指放置后枕部,两手协同用力,会听到一声或多声弹响,但不追求响声,动作到位即可。此操作每2d1 次,2 周为1 疗程。后给予牵引疗法,嘱患者坐位,采取老式枕颌带牵引法,每天1 次,每次20min,2 周为1 疗程。对照组:给予牵引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1.3.2 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观察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稍有颈肩部不适,休息缓解;有效:症状部分改善,仍需进一步治疗;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3]。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应用 SPSS 11.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轶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SA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SA 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通过两组疗效标准评价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扳手法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突出。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项痹病”范畴,主要发病原因与颈椎的“骨错缝、筋出槽”有关。结合现代医学来看,正是由于长期低头或者伏案工作等原因导致颈椎筋膜水肿、粘连,导致肌肉张力改变,异常牵拉导致颈椎曲度发生改变,小关节错位,椎间盘压力改变或突出,刺激神经导致出现上肢疼痛麻木不适等症状。

手法在颈椎病的治疗尤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推拿方法疗效存在差异[4]。并且传统推拿手法对肌肉的放松等治疗可短期缓解患者的僵硬和疼痛,以及带来患者心理上的舒适感,但未能解决导致颈椎病出现的根本问题,即颈椎的“骨错缝、筋出槽”问题[5]。而本文治疗组采取治疗方案正是出于此两个方面考虑,首先给患者局部推拿手法,重点在筋膜增厚位置治疗,以求舒筋活络,理气活血,然后给予旋提手法,纠正关节错位,缓解神经卡压,消除炎症,改善症状,最后再给予牵引治疗,是因为颈椎牵引时由于力的可传性原理,牵引力可以达到每个椎体及椎间盘,从而减轻了椎体、椎间盘所承受的负荷重力。同时,持续的牵引使椎间隙增宽,椎间盘内压下降,有利于纤维组织复位,改变神经根受压,从而缓解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6-8]。先旋扳手法使骨正筋柔,后牵引治疗,使椎管内外压力维持平衡状态,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9,10]。

本文中治疗组采取旋提手法联合牵引治疗,从疗效标准评分来看,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取的牵引治疗,临床效果突出[11,12]。

猜你喜欢

根型椎间盘颈椎病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观察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半躺姿势最伤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