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弱地层浅埋矩形顶管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2021-09-17

铁道建筑技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管节机头刀盘

陈 志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1 工程概况

(1)项目简介

徐州市某地铁车站邻近市政府,周边为商务区,高楼林立,环境敏感。1号出入口需下穿市政主干道,出入口过路通道段采用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法施工。通道长52.5 m,预制钢筋混凝土矩形管节外轮廓为7×5 m,壁厚0.5 m,每段管节长1.5 m,共设35段,如图1所示。

图1 纵断面示意(单位:cm)

(2)地质水文条件

现场位于黄、淮河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通道管顶覆土厚度3.76~4.37 m,顶管处于地下3.76~9.37 m之间,地层自上而下主要为1-1层杂填土、2-4-2层粉质黏土、2-5-3层粉土、2-5-4层粉土、2-6-3层粉砂。顶管穿越的地层主要为粉土层,少部分穿越粉质黏土和粉砂层。地层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表1 岩土力学参数

地下水分别为上层滞水和潜水。上层滞水水位埋深2.0~5.5 m,潜水水位埋深5.5~8.5 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动态季节性变化显著。

(3)管线情况

对顶管影响较大的主要地下管线:道路中央分隔带内有1根φ120 cm承插型钢筋混凝土污水管,与顶管垂直,距顶管顶净距约40 cm;沿顶管上方纵向有1根φ30 cm中压燃气钢管,与顶管顶净距约190 cm。

2 建模计算与结果分析

(1)计算模型和参数

通过数值假定和力学模拟建立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1为顶管隧道,2、3分别为污水管和燃气管道。模型物理力学参数见表2。

图2 土体管节模型(单位:m)

表2 模型力学参数

(2)地层变形计算

顶管施作完成后地表沉降云图见图3,各特征断面地表沉降见图4。沉降最大值出现在距离始发井0 m的断面,沉降峰值-9.61 mm;在顶管施工前10 m、后15 m范围内,地表沉隆值变化较大,且顶管经过时不同断面隆起峰值基本稳定在3 mm以内,小于规范值10 mm。

图3 竖向变形云图

图4 特征断面地表沉降曲线

(3)管线位移分析

管线竖向位移和地表变形规律基本一致。在顶进至管道断面前污水管道产生隆起,最大值1.98 mm,通过后管道缓慢沉降,最大值-3.92 mm。燃气管道隆起极值2.19 mm,沉降极值-5.93 mm。变形最大值均小于设计值10 mm;差异沉降量分别为0.002 9%与0.008 5%,亦小于规范设计值0.25%。

(4)结果分析

基于各种边界条件和数值假定建模分析得出的结果偏于安全。实际上,开挖面完全的压力平衡很难达到,同时背土效应的存在,带来更多不确定性。施工中,更需要总结经验、贴合实际,分析可导致沉降的各种原因,借助监测手段,针对性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有效控制地表沉降和管线变形。

3 地表沉降机理分析

3.1 背土效应

矩形顶管机头、管节上表面为水平面,上部土体的卸载拱作用不明显,部分土体坍塌覆于顶管机或管节上表面,在摩阻力作用下向顶进方向发生压缩变形或移动,为矩形顶管特有的“背土效应”[1]。根据以往工程经验,背土最容易在机头前端产生,若处理不及时,或泥浆套失效,可延伸至管节,导致连续、继发性背土产生。背土前方隆起,后方沉降,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3.2 地层损失

按照Peck公式的假定,在不考虑排水固结和地层时间效应的前提下,地表沉降槽体积等于地层损失的体积。地层损失主要体现在开挖面、机头后方、始发与接收端。

(1)开挖面破坏了地层原有平衡状态,引起地层损失和扰动周边土体、地下水位变化,土体剪切破坏、重塑、再固结。地层损失与土舱压力、顶进速度、出土量等有关。

(2)机头后方开挖土体与管节之间存在2 cm间隙,通过注入触变泥浆填充。若泥浆注入不及时,或胶体性能、触变性能差,水分快速散失而发生聚沉和离析,无法起到支撑地层的作用,则机头后方发生急剧沉降。

(3)始发与接收端,一方面易因洞口密封不严发生渗漏,导致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始发或接收状态未及时建立土压平衡或土压平衡失效。二者均可导致地层损失。

3.3 其他

本工程穿越的饱和粉土、粉砂层,液化等级中等,顶管导致周边土体不可避免地经历液化-再固结循环。液化后重固结的体积变化也会直观反映到地面的沉降;每段管节顶进到位,需安装新的管节,退回主油缸,若已顶进机头、管节与土体摩阻力不足以平衡开挖面土压力,则会导致机头和管节后退,前方土体变形下沉;现场施工中,顶进是否连贯、工序衔接是否紧密,甚至作业人员技术水平,均影响沉降控制效果。

4 沉降控制措施

4.1 设计优化

(1)围护结构及端头加固

为降低始发、接收风险,降低水土流失,将始发、接收端基坑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加止水帷幕的设计优化成φ850@600SMW工法桩,并采用纵、横向搭接的满堂三轴搅拌桩进行端头加固,见图5。

图5 围护结构优化及端头加固(单位:mm)

始发阶段,无需破除洞门围护结构,刀盘顶到SMW工法桩,拔除H型钢,启动掘进,可快速建立土压平衡;接收阶段,刀盘顶到接收端SMW工法桩,拔除H型钢,前壳体快速到达接收洞门橡胶帘布,达到保压的目的,降低施工风险。

(2)管底加密注浆孔

根据本工程易液化地层特点,在每段管节底部增设2排,共16个半透注浆孔,见图6。

图6 管节底部注浆(单位:mm)

在顶进过程中,根据监测数据反馈,可及时打穿半透孔,加密压注浓稠的膨润土浆液,提高土体黏粒含量,降低可液化性能。若液化、管节整体下沉趋势较为严重,则将半透孔作为洞内地基加固的孔道,往土体内注入半惰性浆液,提高地基承载力,消除液化。

顶进完成后,通过半透孔向下打入花管,压注水泥浆液,整体加固地层,控制工后沉降。

4.2 设备适应性设计

投入到本工程的顶管主机及主推进系统,制造费用约1 400万元。兼顾对本工程的适应性和类似工程的通用性,采用模块化、信息化设计。

(1)刀盘和搅拌棒

采用国内相对成熟的圆形刀盘,6刀盘组合,开挖面积34.81 m2,切削面积31.85 m2,切削率91.5%。壳体前端均布斗齿110个,起辅助切削作用。刀盘结构采用辐条式,对刀具、刀盘进行加强,应对可能存在的建筑垃圾、漂石等异常地质,见图7。

图7 刀盘配置

在刀盘背面、隔仓面板设置主动和被动搅拌棒共48支,总搅拌面积29.07 m2,搅拌率83.5%,可起到较好渣土搅拌和土体改良效果。

每个刀盘均采用3台30 kW变频电机驱动,可实现带载启动,无级调速。通过PLC实现每个刀盘转向及转速单独、灵活控制。通过不同的刀盘转向、转速组合,能辅助实现机头姿态微调功能。

(2)螺旋出土器

整机设置2个直径550 mm螺旋出土器,理论出土量可达80 m3/h。出土器尾端设置液压平板闸,中部设泥浆注入管路,防止喷涌。

(3)PLC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顶管设备的中枢,由人机界面、控制单元、执行部件、传感器等部分组成。PLC系统采用分布式IO控制网络,主控室设置于地面。土舱压力、刀盘转速和方向、机头姿态等参数及主顶推系统油缸行程及顶力,均实时反馈至主控室。操作司机根据各种数据和姿态的反馈,可快速响应、及时调整掘进参数。

(4)防背土设计

前壳体顶部,增设横向通长注入槽,保证触变泥浆连续、均匀分布于壳体顶部。

4.3 沉降监测

沉降监测是判断顶进技术措施是否合理、优化施工参数、采取各项控制措施的科学依据。因本工程埋深浅、地层自稳性差,监测断面沿顶进轴线5 m间距加密布置,燃气、污水管线加密设置深层监测点;加大监测频率,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操作人员动态调整掘进参数,并指导各部位注浆。

4.4 触变泥浆

触变泥浆在顶管施工中起到润滑减阻、填补和支撑地层的作用。根据高毅等[2]“整体背土效应”概念和预判理论,在工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摩措施的实际性能是影响整体背土效应的关键因素。

在不同的地层、部位、工况下,灵活调整触变泥浆水、膨润土、CMC、纯碱、PHP等材料配比,以达到理想性能,并掌控好注入量和注入时机[3-5]。

(1)前壳体顶部防背土泥浆,壳体与地层间无空隙,小流量、持续注入,主要保证较好的流动、分散、减阻性能。

(2)后壳体与第一管节连接处,随着管节顶进,管节与土体间形成约2 cm间隙,需持续注入泥浆填充。注入速率在理论注入速率的2.1~2.8倍为宜,泥浆性能以满足快速填充、支撑地层为主,粘度大于25 s,比重大于1.2。

Across the Atlantic,Dr.Donald Ross,who trained under Lord Russell Brock,performed the first heart transplant in the United Kingdom.The patient,a 45-year-old man,survived for 46 days before succumbing to infection.He performed 2 more unsuccessful transplants before a moratorium was declared[53].

(3)顶进过程中管节壁后注浆采取压力与注入量双控,确保触变泥浆保持一定压力降低地表沉降,同时避免引起背土效应。

4.5 掘进参数分析

4.5.1 设定原则

掘进参数设定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掘进过程中地层竖向位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二是保证既有管线安全;三是提升掘进效率[6-8]。

4.5.2 参数设定

(1)土舱压力值设定

土舱控制压力包括土压力、水压力、预备压力。

①土压力:采用朗金理论计算土压力,根据地表监测情况在限值内动态调整。

静止土压力:σx=k0×σz=k0×γh

被动土压力:σp=σz×tan2(45°+φ/2)+2ctan(45°+φ/2)

式中:σz为深度z处的地层自重应力;c为土粘着力;φ为地层内摩擦角。

②水压力:σw=qγh

式中:q为经验数值,砂土 q取0.8~1.0,黏性土 q取0.3 ~0.5;γ 为水容重;h为地下水位距离刀盘顶部高度。

③预备压力:按施工经验,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再考虑0.1~0.2 kPa预备压力。

(2)推进系统与出土系统参数设定

地层敏感,原则上采用满舱建压掘进模式维持开挖面压力平衡,主要掘进参数设定:推进速度20~25 mm/min,出土量38 m3/m,刀盘转速0~1.5 r/min,刀盘最大扭矩570 kN·m。推进速度、推力值联合控制。

(3)姿态控制与纠偏

矩形断面纠偏困难,过程中顶进姿态控制尤为重要。主要注意三方面:一是顶管机前重后轻,有栽头的趋势,需根据地层抬头始发;二是勤纠偏、缓纠偏,以免造成管节破坏和过度的地层扰动;三是定期校核激光导向精度。

顶管机主要控制前后壳体之间的纠偏油缸进行纠偏。前壳体重量远超后壳体,纠偏时容易出现前壳体未动而后壳体向相反方向位移的情况。为解决该问题,将后壳体和相邻几节管节用型钢纵向连接成整体,增加后壳体配重,保证纠偏精准控制[9-11]。

4.5.3 参数修正

掘进参数动态调整,根据推进速度、出土情况、顶进姿态、监测成果及时进行相应调整,确保成形通道质量、地表沉降及管线安全[12]。

4.6 地层补偿

由于各种因素,局部沉降超限无法完全避免。对应超限地层损失,提出“地层补偿”概念,其原理是结合监测值,利用土砂泵将流塑状浓泥通过管节预留孔强制注入沉降土体,补偿地层损失,将沉降部位抬起。

4.7 其他措施

(1)机头及管节止退

在始发托架上安装止退架,防止管节安装过程中机头在掌子面水土压力作用下回缩,进而造成地表沉降。

(2)管节承口钢套环防渗

管节制作完成后在钢套环与砼接口处涂刷环氧树脂,对可能存在的渗水通道进行封堵。

(3)始发接收措施

顶管始发、接收阶段洞门土体失稳的风险大。施工中加强端头加固质量,提前降水,始发时土舱及早保压,接收前3环在机头周边注入浓泥、聚氨酯等材料,接收时利用钢丝绳拉紧压板,现场备足应急物资以确保施工安全。

5 结束语

大断面矩形顶管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敏感环境、软弱地层、超浅覆土、下穿高风险管线等复杂条件下地下管廊、过街通道、地铁出入口等方面建设。通过建模分析、设备选型优化、高频率量测反馈、顶进参数动态优化、控制措施协同联动等手段,较好控制了地表沉降和管线变形,安全、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对类似工程有较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管节机头刀盘
烧结工序机头电除尘效率提升改造技术研究
基于正交试验的 TBM 双板刀盘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基于轴线干坞法的沉管浮运关键技术
盾构刀盘再制造设计及数值模拟
浅析硬岩刀盘转速与其内部落料的关系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土压平衡顶管机刀盘的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
基于神经网络的沉管管节水阻力系数预报
沉管隧道管节拖航受风流影响的安全限制条件
声纳法在管节沉放实时定位测量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