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病辅助用药不良反应118 例分析

2021-09-17毕红玉罗美凤郑莉张红燕蔡红

药品评价 2021年14期
关键词:肝病注射液辅助

毕红玉,罗美凤,郑莉,张红燕,蔡红

1.南昌市第一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8;2.南昌市第九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2

肝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代谢性疾病,我国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很多肝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机体对药物的代谢也会有所影响,从而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更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1]。目前,辅助用药在肝病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肝病辅助用药主要包括降酶药、促进解毒药、促进能量代谢药、降黄疸药、肝细胞膜保护药、非特异性护肝药、改善循环、调节免疫及抗肝纤维化等药物[2-3]。随着肝病辅助用药的广泛应用,其潜在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某医院上报国家ADR 监测系统的118 例肝病辅助用药的不良反应,以全面了解某医院肝病辅助用药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肝病辅助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将某医院2019 年1 月至12 月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118 例肝病辅助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作为研究对象。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ADR 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

118 例肝病辅助用药ADR 报告中,男性76 例(64.41%),女性42 例(35.59%);患者年龄最小的19 岁,最大的 84 岁。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

2.2 ADR 涉及药品种类

118 例肝病辅助用药ADR 中有64 例(54.24%)已知的ADR,其中有3 例(2.54%)严重的ADR;54 例(45.76%)新的ADR,其中有2 例(1.69%)为新的严重的ADR。见表2。

表2 ADR涉及药品种类

2.3 ADR 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上报的118 例ADR 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有27 例(21.09%);其次为全身性损害,有20 例(15.62%)。ADR 累及器官/系统依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局部损害及静脉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共9 个。部分病例同时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故总数超过118 例次。见表3。

表3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2.4 不同药品所致ADR 累及器官/系统

最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肝病辅助用药有参麦注射液、苦黄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5 种药物,ADR 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14 例,占27 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51.85%);其次是神经系统(10例,占17 例神经系统ADR 的58.82%)及消化系统(10 例,占14 例消化系统ADR 的71.43%)。见表4。

表4 不同药品所致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例)

2.5 ADR 发生的给药途径分布情况

118 例ADR 中,静脉给药113 例(占95.76%),口服给药5 例(占4.24%)。

2.6 ADR 关联性及转归情况

报告的118 例ADR 中,ADR 关联性为可能的有89 例(75.42%),很可能的有29 例(24.58%)。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处理,16 例(13.56%)痊愈,100 例(84.74%)症状好转,1 例(0.85%)未好转,1 例(0.85%)情况不详。

3 讨论

3.1 ADR 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118 例ADR 报告中男性患者76 例,女性患者42 例,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8∶1),可能与男性的社会压力、饮食习惯及工作环境等因素有关[4]。118 例ADR 报告中患者年龄最小者19 岁,最大者84 岁,41~65 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占总数64.47%,受生活方式及机体代谢的影响,中老人病情复杂,往往患有多种并发症,多联合用药,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3.2 ADR 与药品种类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ADR 发生率最高的品种为抗肝纤维化药参麦注射液,其引发的ADR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及皮肤损害为主,其中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次,ADR 发生率较高的品种为降黄疸药苦黄注射液,其引发的ADR 以皮肤及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骨骼肌系统为主。参麦注射液和苦黄注射液均为中药复方制剂,组方复杂,所含化学成分较多,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易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关于参麦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5-8],应警惕中药注射剂潜在的风险。改善循环药前列地尔注射液引发的ADR 居第3 位,因前列地尔注射液是以脂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的第二代前列地尔制剂,配置后放置时间过长、滴速过快、给药方法不当等因素均较易引发不良反应[9-10]。临床应用前列地尔时应严格按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控制滴速,并在配置后2 h 内使用完毕,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3 ADR 与累及器官/系统的关系

肝病辅助用药能够明显改善相关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但也会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可累及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局部损害及静脉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其中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率较高(共27例,占22.88%),因皮疹、皮肤瘙痒、斑丘疹、过敏性皮炎等皮肤附件损害较易观察和发现,故其发生率较高。而循环系统等方面的损害在短时间内较难发现,故其发生率较低。临床应密切关注潜在的、隐匿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3.4 ADR 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报告的118 例ADR 中,静脉给药发生率最高,共有113 例(95.76%),其中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 有38 例(32.20%)。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并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滴”的原则,合理选择药物及给药方法。静脉给药过程中,输液的配置环境、溶媒的适宜性、药物本身的pH、滴速等因素均可诱发ADR。因此,在静脉给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症状,如有不适,立即停药并予以对症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1]。近年来,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多,主要是因其组方复杂、药材质量难以保证、提取制备工艺复杂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医生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医药辨证理论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12]。

3.5 ADR 的关联性

研究结果表明,ADR 关联性判定为可能的例数最多,其次为很可能,而没有肯定的报道,这可能是由于肝病治疗中多为联合用药,故无法准确判断不良反应是由某种药物引起,而不良反应发生后,大都不会再次使用该种药物,所以也无法做出肯定的判断。

综上所述,肝病辅助用药ADR 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并且不能完全避免。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肝病患者应用辅助药物时应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检测指标,严格掌握适应证用药或联合用药,并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此外,临床还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密切关注患者症状。在临床工作中,药师应紧密联系临床,及时、准确地为医生、护士提供用药指导,并做好患者随访工作,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肝病注射液辅助
老年人行动辅助车
诺保思泰®阿加曲班注射液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医院简介
任何类型的咖啡都或能降低慢性肝病风险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例谈何时构造辅助圆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