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兴趣的有效方法

2021-09-16吴庆香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科普科学土壤

吴庆香

小学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对于学生后续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分科学习具有奠基作用。目前由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开设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教师并没有摸清学生的科学教育兴趣提升规律,导致课程在教授形式上较为单一,缺乏趣味实验动画演示、小组讨论和实验总结等环节。为了深入发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结合多元化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寓学于乐,真正体现科学科目设置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主要教学生了解基础科学知识,通过兴趣开发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自然奥秘,为学生日后发展科学兴趣起到促进作用。而目前科学课程教学较为传统,许多学校甚至占用科学课时间进行其他课程教学,这样不利于学生接触自然科学知识,也不利于通过该课程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从提高学生认知兴趣出发,丰富课程教学素材,结合多模式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真正做到兴趣化教学。

一、增加科普元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科学知识储备较少,因此,为了顺利开展课程教学,教师可以科普视频为引子,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背后的奥秘。这一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抓住其学习情感,为高效课堂的创立打下坚实基础。

比如教授第2单元“土壤的性质”时,可以通过土壤模型科普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深度下土壤类型结构的差异,以动画模拟的形式,让学生直观了解在不同土壤层次下生活的生物类型。之后教师可以以《土壤探险记》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程主体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多媒体观察不同地区土壤颜色的区别,发现中国的土壤有黄黑红这三种主体颜色。为了进一步探究土壤颜色不同的原因,教师可从样本库中提取三份颜色不同的土壤,并对其中的晶体成分进行展示,比如黑土壤中含有较多的腐殖质,红土壤中则含有较多的矿物质。教师以一块土壤样品为例让学生观察土壤深度,探究土壤的疏松程度是否也有所差异,学生观察后发现根系处的土壤疏松多孔,而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越来越紧实。这样,学生能够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拓宽视野,也增加课程学习兴趣。

在科学课程中增加科普元素作为课程引入点,不仅能以生动的方式扩充学生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也能为活跃课堂氛围奠定情感基础。教师可以借助课程类型和学生认知习惯选择科普视频,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体会自然界的奥秘。

二、开展科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许多小学科学课堂中缺乏实验项目,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没有更为直观的了解途径。因此,为了充分发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简单实验设计的方法引导学生以探究的姿态,由浅入深地了解事物的本质。这样,在兴趣的指导下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的每个环节。

比如教师在教授“认识固体”单元时,可以在课堂中准备盐、糖这两种常见的固体结晶物,之后让学生上台区分这两种物质。学生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两种固体物的结晶形态后,与教师给出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判断出盐和糖的区别。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固体的性质,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我们知道盐和糖溶于水后立刻会消失,那么当盐和糖的量不断增加时,会不会都被水溶解呢?”教师抛出这一问题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设计。每个学生分别向小烧杯内加入盐,发现当加入量足够多时,水底会出现不溶解的盐,这说明固体的溶解性是有限度的。教师又让学生想象;“溶解的盐还能再变成固体吗?”有学生提出可以通过蒸发的形式将水蒸干后,剩余固体就是盐。在学生的提议下,教师为学生操作演示了海水浓缩制盐的过程,满足了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中开展简单的实验,不仅能让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同时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课程印象。在设计实施实验中,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开发,为以后开展科学性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课程环节,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奥妙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改变原有的以课本为纲要的教学模式,借助广泛的电子信息化教学资源,设置丰富的课程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科学世界的奥妙。

比如教师在教授《认识水资源》时,由于学生在以往生活实践中较多接触水资源,对于水的基本性质也已有初步了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江、河、海、湖泊等水资源现状,让学生对世界水资源分布增加定量化了解。比如,地球在太空中呈现出蓝色是因为全球71%被海洋覆盖,尽管如此,能被人类使用的淡水含量仅占3%,而全世界绝大多数淡水蕴藏在冰川中,不能直接使用。因此,当计算出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时,学生就会发现,在庞大水系中人们可使用的水量如此小,这一过程以直观的数据增加了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之后教师又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海水、咸水湖和淡水,学生通过提前查找资料,分别报出不同种类水的含盐度。老师趁机告诉学生世界上最咸的水是死海水,由于含盐量较高,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从而进一步让学生知道,水的密度因其中所含物质成分不同也会发生改变。

这种结合不同课外知识扩展和丰富课堂环节的设计,不仅能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知识分享与传递的方式,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自然奥秘的意识。

目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學尚处起步阶段,许多教学素材的整理和运用还不够完善,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意识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该阶段内,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兴趣,结合课程内容编排进行知识延展。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对自然科学的认知环节,另一方面借助先进的教学技术,帮助学生扩展科学知识面。以科普为引子,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有趣而实用的科学知识,通过树立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猜你喜欢

科普科学土壤
灵感的土壤
科普达人养成记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灵感的土壤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科学拔牙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