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要培养科学精神也要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021-09-16卢宝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技术人文

卢宝生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四大课程目标: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其中,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需要我们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要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一、科学知识包含的人文内涵

现阶段的小学科学知识主要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三个领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人文要素渗透在各个领域中。

(一)物质科学中的人文

在教学物质科学中《有趣的磁现象》时,我们不能只让学生掌握“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如果仅仅如此,教学则只完成了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两大目标。我们更应从“司南”的发明,到现在指南针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把科学与人文有机融合。

在教学四年级《物体的运动》时,学生的前概念都会有对力学之父牛顿的认识。据此,我们可以从牛顿对运动定律的发现,延伸到今天最引人关注的“嫦娥五号探月工程”。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二)生命科学中的人文

在生命科学中,更需要有人文的情怀,它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

学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课,可以让学生知道生物在繁殖的过程中会存在遗传和变异两大特征。而要追溯这一科学史,我们就不得不介绍“孟德尔和他的豌豆实验”,这个故事最适合了解科学家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来找出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对后代的影响。

在“生物遗传与变异”这一单元中还拓展到克隆羊“多莉”,体现了人类在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伟大成就,让人联想到同是哺乳类的人类是否也可以克隆。从科学技术上来说,这个应该可以实现,但是从人文的角度思考,克隆人的出现会否引起人类社会的矛盾?这也是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伦理与道德之间的价值取向。

二、科学探究中的人文内涵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过程,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活动学习科学知识,有利于促进科学态度的发展。人文积淀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科学的探究过程是人文积淀的过程。在探究“物体的浮力”时候,我们会联想到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用思考和解决皇冠含金量的方法,通过“排水法”,测量出物体的体积与它所受到的浮力。

在学习地球与空间科学这一板块中,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学生在地球科学学习中探究的内容。在探究的过程中,会追溯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如何通过科学观测重新认识根深蒂固的“地心说”从而形成“日心说”的历史。这一改变,不单单是科学发展的“纠错”,这也是我们对科学与人文的态度。

三、课程目标关联的人文内涵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中,与人文底蕴有关联的就是目标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因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

(一)科学知识和生活工具的联系

在学习物质科学的过程中,我们玩的跷跷板,使用的筷子、钳子、剪刀等工具与杠杆的知识紧密联系,我们升旗礼中的旗杆、电梯的结构与滑轮的知识相联系,螺丝刀、水龙头、方向盘与轮轴的知识相联系。当我们从人文积淀和人文情怀的角度设计生活工具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工具如何更人性化,这就是人文情怀中的科学。

(二)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的联系

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在达到科学课程目标的时候,我们更要注重伦理与道德的取向。如在学习轮轴结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研究能开各种锁的万能钥匙。这些都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落实课程教学目标。

四、教学评价形成的人文内涵

科学教学的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应该致力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性别、年龄、民族等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综合这些差异就会形成具有人文情怀的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形成的人文素养

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关注学生各种形式的科学记录和表达。在评价学生开展探究实验的时候,除了要关注实验的操作是否规范外,还要关注实验材料的选择是环保还是污染,是更多地选用可持续的材料还是损耗严重的材料。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對实验垃圾的处理以及实验工具的收纳,这是对实验室环境的维护。虽然这些都不会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但它却是影响我们终身发展的人文素养。

(二)总结性评价形成的人文积淀

总结性评价包括学生获得的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以及参与跟科技有关的社会实践能力。在评价学生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在评价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实践能力时,我们会关注学生能否尊重有关的实证和实事求是,是否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否勇于表达、乐于倾听、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及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认识程度。

科学精神与人文底蕴是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方面的两个素养,这两者在教育过程中的有机结合,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在实施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技术的运用,也要考虑其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技术人文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人文绍兴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