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猴子的烦恼》教学设计与思考

2021-09-16张雪莲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被除数除数桃子

张雪莲

“逻辑推理”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项关键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较低,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推理意识和推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推理能力呢?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类比、归纳等方法获得数学猜想;二是鼓励学生给出证明或者举出反例,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三是营造安全民主的课堂氛围,搭设交流讨论的平台,鼓励同伴间讨论和质疑。以北师版三下《猴子的烦恼》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一、教材分析

《猴子的烦恼》是北师版教材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中的第4课时,主要学习被除数中有0的除法,是在学过被除数中没0除法计算后,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重点是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将此知识应用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中。教材由小猴分桃子的情境逐步引出数学问题“树上有0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多少个桃子?”引出“0÷3=?”。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过“0×5=?”,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在理解“0÷3=0”的道理时,可以通过除法和乘法的互逆关系来理解,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路径。

二、课堂片段

(一)创设情境

(出示教材第8页主题图)

师:小猴子喜欢吃什么水果?(桃子)一天,有3只小猴来到桃林里,请仔细观察图片,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一棵树上有6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多少个桃子?

生2:可以用除法解决,6÷3=2个,平均每只小猴分到2个桃子。

生3:另一棵樹上有3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多少个桃子?

生4:3÷3=1个,这次平均每只小猴分到1个桃子。

生5:最后一棵树上没有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多少个桃子呢?

【反思】创设小猴分桃子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积累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复习除法运算的含义,培养问题意识。同时为探究本节课重点“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做好铺垫。

(二)积极探索

生1:我认为应该列式0÷3,因为一共有0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谁也没有分到桃子,也就是每人分到0个桃子,所以0÷3=0。

(同学们都微笑点头表示赞同)

生2(站起来,疑惑地):我有问题,为什么这道题不能列式为“3÷0”呢?

师(竖起大拇指,若有所思地):你的问题很有价值!是啊,可不可以列式为“3÷0”呢?

生3(站起来,肯定地):不可以。因为被除数表示分的总数量,除数表示分的份数,这道题中总数量是“0”,平均分给3个猴子,就是要把0平均分成3份,3得做除数,不能做被除数。

生4:“3÷0”是表示把3个桃子平均分给0个猴子啦,平均分给0个猴子,怎么分啊?没有意义啊!

生2(笑着挠了挠头,坐下):哦!

师(微笑着,摸着生2的头):同意用“0÷3”了?

(学生2用力地点了点头)

【反思】营造民主、安全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充分肯定,表扬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的精神,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从树上没有桃子,每个猴子都不可能分到桃子的角度解释0÷3=0的道理。并再次巩固对除法运算意义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含义的理解。

(三)初步归纳

师:假如把0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呢?

生(不约而同):还是0个,0÷4=0。

师:假如把0个桃子平均分给10只猴子呢?平均分给100只猴子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齐):还是0个,0÷10=0,0÷100=0。

生2:哦,我发现了,0除以任何数都得0!

师:这真是一个重大发现!

(师把这句话写到黑板上)

【反思】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发现被除数是0的4个除法算式商都是0,通过合情推理,初步归纳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为后续深入探究除数不能为0埋下伏笔。

(四)深度思辨

生1:老师,我不同意这句话,0不能做除数,应该说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比如刚才小博说的“3÷0”没有意义啊!

(听了他的发言,很多同学下意识点了点头,并自发地讨论交流起来)

生(互相交流):是啊,怎么平均分成0份啊?0不能做除数!

(陆续有同学对生1竖起大拇指。这时,有一个男孩站了起来,提出了困惑)

生2:“0÷0”应该还得0吧?

师:这个问题也很有价值!

(师郑重地把这个问题写到黑板上)

师:“0÷0=?”大家讨论一下吧!

(生讨论交流,生2昂着小脸,小手高高举起,见她迫切地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便叫她起来发言)

生2:因为2÷2=1,3÷3=1,所以我想0÷0也等于1。而且我们以前学过,除法和乘法有关系,除数乘商等于被除数,0×1=0,所以0÷0=1。

师(赞赏地):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类似的算式推理出这个算式的结果,这种思考方式真好!小溪说的貌似很有道理啊!

生3(站起来,激动地):我不同意她的想法!0×2也等于0啊,0乘3也等于0啊,0乘任何数都等于0,所以0÷0=任何数。结果可以是任何数,这个算式就没意义了,所以0不能做除数!

(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卷入进来,思考生3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显然,这个推理过程,有的学生没有马上反应过来)

师:生3举出了很多0乘任何数都等于零的例子,并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说明0÷0的商会有无数种情况。这个推理过程特别完整。

(沉默了一会儿后,教室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全班同学送给生3的,是对他爱动脑的最高礼赞。学生终于懂了!)

师:勇于大胆猜想,并善于进行推理,是数学家们共有的特点,我有一种预感,未来咱班也会有数学家诞生。

(师说完,拿起红色粉笔,郑重地在“任何数”中间加上三个醒目的大字“不为0”。)

(全班大声齐读“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充满了对生3的肯定,还有满满的信心与骄傲)

【反思】数学的美妙,体现在知识间有联系。学生联结乘除法的互逆关系,通过类比、演绎推理验证结论;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当遇到特殊情况——除数为0时,得出的结论没有意义。学生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结合,强调除数“不为0”,进而完善结论。

三、教后思考

回想起多年前教学这个知识点时,我仅限于根据除法意义解释:0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还是0个。对除数不能为0,也只是说因为0做除数没有意义,并未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进一步思考: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似乎那时候的学生,也没有人会去思考并质疑“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在这节课上,学生表现出极高的探究热情,思维碰撞,妙语不断,智慧被点燃,课堂呈现出巨大的张力。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仅要关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启迪智慧。

教师要创设激发兴趣的问题情境,营造安全、润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去思考、交流、表达,引导他们小心求证。当学生课堂上思考出现错误时,不能简单地否定,要抓住闪光点,首先充分肯定其积极思考和大胆猜想的思维品质。要化错误为重要的学习资源,助推整个探究向更深处漫溯,聚焦数学本质。

当学生有了猜想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充分关注“验证猜想”的过程,通过合情推理寻找突破口,通过演绎推理验证结论,将两种推理方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缜密思维和创新能力。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扎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这样的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都会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被除数除数桃子
商一定小于被除数吗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被除数可能是几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桃子
桃子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余数比除数小
巧求被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