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科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教学策略

2021-09-16詹红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盐水马铃薯液体

詹红

学科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挖掘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科学教师亟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为研究对象,探讨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探究欲望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必要。在《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中,我的引入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

教师将马铃薯放入水中,马铃薯沉到了底部。

向准备好的浓盐水吹一口气,接着把浓盐水慢慢地往杯中倒,让学生观察。(马铃薯浮了起来)

此时学生都发出惊奇的声音,教师在此时提出问题:“之前我们做的探究实验已经得知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在这里马铃薯的排开水量并没有改变,那马铃薯为什么会浮起来呢?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在这个引入中,我也和书本上一样的用到了一杯浓盐水、一杯清水。如果我照着书本上的实验引入方法,很多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已经知道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浮的现象,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但是学生对魔术会产生与生俱来的好奇,于是我创设了魔术情境,将两杯水混合,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创设了问题情境后,教师要乘胜追击,大胆地向学生发问,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概念来完成相关的问答。这个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原有认知概念(排开水量與沉浮的关系)相矛盾,这也推动了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朝着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二、营造民主氛围——引发探究欲望

活泼好动、不愿意受拘束是学生的共性,他们喜欢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他们只有将自己的心情放松下去,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精力用在学习中。学生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能够感受到被尊重,心情得以放松,敢于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因此,在科学教学中,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能激励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大胆猜测,同时学生也能将自己的猜测依据说出来,还能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案。这对充分发挥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潜在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中,学生对我展现的魔术现象做出假设,最后他们将问题集中在两杯水上,即有一杯不是清水,那是什么水呢?学生猜测可能是糖水?盐水?甚至更多的猜测。那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另一杯水的真面目?有学生提出尝一下,教师强调:这些水可不能尝啊,为什么呢?学生之间很快会解释不能尝的原因。通过讨论,学生很快想到了验证它的两种有效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自己制作一杯他们做出假设的水使马铃薯浮起来,如假设的是盐水,那就制作一杯盐水试试;另一种方法是蒸发烧杯中的水,看看里面是什么物质。第一个实验我给学生准备了充足的盐、味精、糖和马铃薯,而且我将盐、味精、糖分成一小包一小包。我先让小组成员间商量好制作的液体需要多少包材料,教师会根据学生需要的数量来发放材料。通过不同小组制作的实验现象将问题聚焦在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的数量上,为下面引导学生探究做好铺垫。

三、开展平等交流——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衡量科学核心素养的标准之一。在科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需要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在平等的交流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在探讨实验的方案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学生在汇报时有时用词不甚恰当,如将不明液体在火上“烤”,教师可以补充这是蒸发实验,规范学生的表达。在做完第一个实验后,有的小组调制的液体可以将马铃薯浮起来,而有的小组失败了,这样的冲突是一个讨论的契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讨论,将焦点聚集在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的数量上,溶解的数量不同会导致液体浓度不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在科学探究中,没有经过实验验证的问题,不能简简单单地就确定答案。

四、经历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主要特点是活动较多。然而,科学教师要清楚,培养科学思维才是活动的灵魂所在,而不能被活动的外在形式所迷惑。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环节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得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得以落实。在《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中,我会根据学生提出的可以探究的问题进行不断引导,不断引发学生产生思考:为什么会与之前原有认知产生矛盾冲突?启发他们的思维过程。如,在学生探究活动结束后,我又抛出了课程开始时的一个问题:马铃薯在水中下沉,如何让下沉的马铃薯上浮?很多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内容,很自然地回答往水里多加点盐或糖。为防止学生思维受限制,此时我会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其他方法:绑上体积较大的泡沫块,像救生衣、游泳圈那样。那如何让漂浮的马铃薯下沉?学生除了会回答少加点盐或糖,还可以绑上铁块、插入铁钉,改变马铃薯的重力,使重力变大。这样的提问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防止形成思维定式,又与之前的知识相联系,连贯了学生的思维。

五、提出新问题——扩展课外探究

学生的探究欲望仅凭科学课上的40分钟是远远满足不了的。因此,教师要尽量将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引领学生把课堂探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满足学生深层发展的需求。在《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的实验探究中,学生已经知道在水中加盐、糖等物体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除了马铃薯,其他沉到水底的物品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让它们浮起来吗?”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关的小实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更深刻的体验,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科学认知。

无疑,除了上述五个方面,小学科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路径值得探寻。这既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加强自我学习及提升,也需要学科教学专家们做出引领和指导。唯有这样不断实践,尽可能做到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于每一节课,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地形成和发展。

猜你喜欢

盐水马铃薯液体
液体小“桥”
马铃薯有功劳
层层叠叠的液体
定边马铃薯
“洒盐水”
胖胖的马铃薯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