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励动手动脑动嘴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2021-09-16许国忠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月相凸透镜动脑

许国忠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它倡导探究式学习,而实验教学又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可以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其继续学习和终生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与其他课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很多情况下学生要通过动手做来学习科学。”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因此,笔者认为,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领学生完成实验探究过程,增强其感性认识,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在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之前,头脑中已形成一定的前概念,这些前概念有些是正确的,但也有些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空白的。这时,教师不要扼杀他们的错误的或者空白的前概念,而要还学生一个动手的空间、检验的机会、探究的过程。如果一次不够,甚至可以多给他们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对自己的想法做出正确、科学的判断。

例如,在教学“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内容时,学生提出问题:“光在自然界中是怎样传播的?”这时,我请学生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法完成探究,他们得出两种结论:一些学生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另一些学生认为,光是沿曲线传播的。此时,我没有直接道出结论,而是给出一些提示,请同学们据此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达成了共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践表明,鼓励学生多动手,多给学生一些实践机会,比教师直接灌输得出结论的效果更好。

二、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提高處理问题能力

动手实验与动脑思考密不可分,只有在积极动手的同时认真思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从而完成整个探究活动。

例如,在教学“观察不同切片细胞”时,我先出示一块切片,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切片”。我接着提问:“你们知道今天我们要用它做什么吗?”这时学生答不上来。于是我顺势介绍这个实验的名称,问:“你知道这个实验可以让我们认识什么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意见不一。这时,有位学生问道:“老师,这个实验怎么做?”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其他学生来回答,他们都哑口无言。此时,有几个学生指着书本却又不敢说,我就请其中一个学生来讲,他指着书本说:“书上有的。”其他学生非常惊讶,我就请他们边看书边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他们明白了实验的目的。可见,多留心、多动脑思考,也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动嘴表达,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交流、讨论是分析实验过程、得出结论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实验活动后,可能得到不同的实验数据,存在不同意见,教师应该提醒他们要敢于表达,互相交流,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共同探讨。

例如,在教学“光与热”一课,引导学生认识“凸透镜的作用”时,我先发给学生一个凸透镜,提问:“这是什么?你想怎么玩?”因为学生在生活中也见过凸透镜,所以,他们拿到凸透镜后异常兴奋。于是我就让他们自己玩起来,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我提示学生不能用它来看太阳。随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纷纷摆弄起了凸透镜,有的用来看头发,有的用来看报纸,有的放在阳光下点燃报纸……一段时间后,我让学生停止实验开始交流,提问:“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时,他们早已按捺不住的情绪一下子就被点燃了,纷纷举手要求交流。有的说“凸透镜可以让火柴头烧起来”,有的说“凸透镜可以把几个小点聚在一起” ,等等。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他们终于得出了科学的结论。可见,通过讨论,可以求同存异,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激发学生多动眼观察,提高观察研究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有些探究活动受时间、天气等因素限制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在课外多动眼观察进行研究。

例如,在教学“月相的变化”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持续观察半个月的月相变化情况。因为观察月相的变化受到时间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因此,我就要求学生每天晚上7点准时观察月亮的形状、位置和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来在教学月相的变化规律时,学生轻而易举就讲了出来。从学生上交的记录表来看,学生基本上都能认真地完成此项观察活动。由此可见,多留心、多观察,对于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从触觉、视觉、听觉、味觉等方面主观能动地去感受实验探究的全过程,以提高其实验探究能力,也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月相凸透镜动脑
阅读理解专练(三)
肯动脑就会成功
动手动脑多快乐
动脑填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