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糖尿病住院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2021-09-16马恩婷于肖洁孙楠胡砚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9期
关键词:导图问卷血糖

马恩婷,于肖洁,孙楠,胡砚杰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00)

0 引言

儿童糖尿病又称少年糖尿病,是指15岁以前的儿童出现糖尿病,其T1DM是儿童糖尿病的主要类型之一,约占儿童期各型糖尿病总数的 90%,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严重威胁患儿身心健康[1,2]。T1DM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儿童平均年增长率为2.3%,在我国该数据更加严峻,仅以上海为例,平均每年增长14.2%[3-5]。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最新统计显示,全球儿童和青少年I型糖尿病人数已达110万,每年新增132600例[6]。因此需加强患儿健康教育,帮助患儿管理好血糖。

目前,糖尿病住院患儿主要以口头宣教进行健康教育,但存在宣教时机不当,形式单一等问题,不能很好满足患儿对疾病知识的需求。因此,寻找全面、正确的健康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思维导图(mind map)由英格兰学者托尼·巴赞首创,主要用来对人的左右脑进行开发,做到可视化思维,使得“全脑思维”得到提高,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形成发散式和节点式的结构形式,把烦琐的文字信息变成层次分明的图表,让学习者更有效地储存和提取信息[7,8]。本研究引入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管理血糖、减少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1 月至2020年8月采用整群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在本院儿内科住院的74 例T1DM患儿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HO2019年发布的糖尿病新分型诊断标准,符合下述4条中之一可诊断糖尿病:(1)空腹血糖≥7.0 mmol/L;(2)口服糖耐量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葡萄糖1.75g/kg(体重 ),葡萄糖最大量 75g];(3)HbA1c ≥ 6.5%(HbA1c 测定方法需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认证);(4)随机血糖≥11.1 mmol/L 且伴糖尿病症状体征;符合上述标准但对于无症状者建议在随后的 1d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9]。纳入标准:已确诊为T1DM的7~14岁的患儿;具有一定理解和表达能力;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患者;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儿。根据入院时间段进行分组。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T1DM住院患儿,共37例,其中男16例,女21例,平均(10.95±2.05)岁。实验组: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T1DM住院患儿,共37例,其中男22例,女15例,平均(11.41±2.33)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宣教。健康教育宣教者均为经过统一培训的本科室取得主管护师职称的3名护士。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宣教,主要以口头宣教、现场演示为主。健康教育内容、宣教者、宣教时间和对照组一致。

1.3 思维导图设计与制作

运用MindMaster思维导图软件,参考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管理指南[10]、世界糖尿病基金会中国儿童糖尿病管理项目、2018国际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协会临床实践共识指南[11]、WHO2019年发布的糖尿病新分型诊断标准[9]。两名糖尿病专家、两名临床护理专家及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绘制思维导图,见图1。

图1 糖尿病住院患儿健康教育思维导图

1.4 评价方法

两组患儿结局指标: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调查问卷、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问卷设计:查阅文献以及专家访谈,根据思维导图健康宣教内容,结合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糖尿病教育项目糖尿病问卷[12]和密西根糖尿病管理评定量表[13],自行设计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调查问卷。共15道题,每题1分。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主要是患儿的年龄、性别等;第二部分为健康教育知识问答,该问卷Cronbach’α信度系数为0.85,具有较好的可信度,经护理、糖尿病专家函询测评,其总体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33。并发症主要包括低血糖、DKA、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等。患者满意度参考本院公认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共10道题,每题1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描述,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

疾病知识问卷:共148份,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4份,回收率100%。干预前,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教育前后两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2.2 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后,两组低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糖尿病酮症:共2例,占6%。DKA:共有1例,占3%。实验组:目前尚无糖尿病酮症和DKA发生,见表2。

表2 教育前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患者满意度

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发放74份,回收率100%。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教育前后两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T1DM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长期坚持治疗,血糖控制不好易出现并发症。低血糖是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起病急,对机体危害大,但儿童在低血糖抵抗机制方面尚未发育成熟[14],常造成多系统功能的损害及患儿心理变化,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丧失、昏迷、不可逆脑损伤,甚至导致死亡[15-16]。此外,DKA是最常见、也最为严重的一项急性并发症类型,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项主要原因[17]。因此,住院期间要对患儿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有效控制血糖,进而减少并发症[18]。但传统健康教育常以口头宣教为主,会遗漏宣教内容,患儿信息接收不全,影响健康教育质量。

思维导图是集记忆、学习、思考等发散性思维于一体的图形类思维工具,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图文并茂,更容易被患儿接受,帮助理解和记忆[19]。国内最早将思维导图与护理相结合的研究是2006年发表的《思维导图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结果显示运用思维导图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20]。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21,22]。但目前未发现思维导图应用于儿童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

护士作为临床一线工作者,需了解患儿最易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弥补临床工作中健康教育形式的不规范、效果不确切等不足,而思维导图对于信息接收的效率、记忆和理解都有着很大程度的提高。本研究尝试引入思维导图,护士借助思维导图的关键词、线条、色彩、图形、层次及关联结构等,对糖尿病患儿进行健康教育。T1DM患儿的自我管理是伴随患者终身的日常化行为[23],本研究从饮食、运动、用药、监测、教育及并发症六个方面,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将疾病与健康教育的复杂信息予以简练清晰化,并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实施健康宣教,受到了患儿及家属的一致的好评。此外,患儿比较小,喜欢甜食,因此要严格控制饮食,限制糖的摄入量,这是控制好血糖的关键[24]。指导与监督糖尿病患儿每天进行规律、适当的运动,从而纠正血糖紊乱,有效控制血糖[25]。研究结果显示:患儿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尚无糖尿病酮症和DKA发生。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儿童糖尿病健康教育,提高患儿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管理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猜你喜欢

导图问卷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