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9-16刘刚黄文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9期
关键词:痉挛性补阳汤加减

刘刚,黄文智

(乐山市中医医院,四川 乐山 614000)

0 引言

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致残、致死率较高,预后效果较差,若未经过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容易留下许多不良后遗症,引发行为异常、视觉听觉障碍、癫痫、运动障碍、偏瘫等神经系统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1]。因此,亟需合理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改善临床指标,提高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等方式帮助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缓解临床症状,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远期治疗成效不佳[2]。随着中医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并且经过多次的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显示,针灸加补阳还五汤加减在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比较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比1配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NIHSS评分、MBI评分。实验组男女16:14,年龄53-66岁之间,平均(62.15±5.64)岁,病程0.5-2年,平均病程(1.55±1.35)年,其中包括轻度梗死后遗症18例,中度9例,重度3例,基础疾病高血压6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4例;对照组男女17:13,年龄52-67岁之间,平均(62.13±5.25)岁,病程0.3-2年,平均病程(1.65±1.35)年,其中包括轻度梗死后遗症19例,中度8例,重度3例,基础疾病高血压,5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4例,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4]:①符合脑中风后遗症偏瘫诊断的标准,经临床诊断及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卒中;②病程7天-6个月;③意识清楚,未昏迷者;④神经功能缺损无继续进展的患者;⑤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5]:①昏迷、有严重的心、肝、肾合并症或严重感染的患者;②发病前有影响功能恢复的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的患者;④不伴运动功能障碍者;⑤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对症治疗联合康复训练:(1)对症治疗:包括必要的抗凝,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药物治疗。(2)康复训练:康复以Bobath疗法为主,结合PNF、Brunnstrom、Rood等促通技术和运动学习等康复训练、物理因子治疗等。指导患者进行核心躯体肌肉的力量训练,例如平衡、翻身、起坐以及桥式运动等训练。在患者卧床休息的时候,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但是要注意活动的强度,不要强行运动,避免对身体的关节造成伤害。

实验组行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1)针刺首次治疗选取患者的太冲、三阴交、足三里、曲池、外观、合谷及患侧颞三针,同时,辅助应用四神针平补平泻法进行针刺治疗,每天一次,每周给予患者进行5次治疗。施针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进针的深度及针刺的时间。住院、二周后、,以清心醒脑、开窍泄邪为主要治疗原则,选择臂臑、曲池、梁丘、足三里、合谷、肩髃、颞三针等穴位,其中足三里、臂臑、曲池及梁丘选择温针灸,其余穴位选用行平补平泻针灸治疗方式,每周进行五次。住院第三周后,选取水沟、风池、百会、廉泉、哑门等穴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针灸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是刺激患者的感觉神经,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2)补阳还五汤配方为:黄芪22g、赤芍12g、地龙4g、红花、桃仁、川芎、当归各10g。口服剂量为400mL/剂,一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

(1)通过NIHSS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水平进行评分,总分42分,分数越低表示状况越好;(2)采用MBI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好。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

治疗前,两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低,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分,±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0 11.45±2.56 3.23±0.45对照组 30 11.85±2.03 7.63±1.42 t - 1.2536 8.5242 P - 0.4125 0.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BI评分

治疗前,两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BI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BI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MB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0 3.46±2.43 7.56±1.48对照组 30 3.20±2.46 5.36±0.41 t - 2.4236 7.5245 P - 0.5236 0.0000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在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可以和糖尿病、癌症并称且属于严重疾病,即便近些年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治疗手段有所提升,能改变以往脑卒中治疗后的高致死率局面,但在临床中仍有较高的致残率,且通常是终生不可逆转的[6]。大约75%的患者在存活后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当患者发生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后,会导致患者出现行为限制,进而影响神经功能受损且日常生活质量下降,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经济带来较严重负担,甚至治疗不当还可能造成患者躯体出现永久性损伤[7]。

中医理论中,脑卒中属于“中风”的范畴,本病属于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气血衰弱为发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中医对脑卒中早就有了认知,《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记载中风的先祖医学著作。历代医学家对脑卒中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所表达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异。唐宋以前,中风理论主要以“外风”为主,认为内虚邪是疾病的主因,治疗应以扶正正气、祛邪祛风为主[8]。在唐宋以后,中风学说以内风为主,认为湿痰生热、心火暴甚、正气自虚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9]。治疗上应该以补阴潜阳、滋阴熄风为主。针灸治疗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针灸具有通经活络、气血调和,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少[10]。针灸治疗可以激发大脑皮层,调节神经功能,加速脑组织细胞代谢,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并且对周围神经进行双向调节,有效发挥治疗作用。本研究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能够起到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补阳还五汤加减中黄芪可解毒生肌,固表益气,大补脾胃元气,使气旺则血行,驱瘀而不伤正;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效;红花活血行瘀,利气止痛,能够帮助患者养血,活血;桃仁有镇痛、抗炎、抗菌之效,可活血祛瘀,和畅气血以生新;川芎上行可达巅顶,行可达血海,与当归均具有辛散温通、活血祛瘀之功,地龙可清热平肝、通络除痹,常与黄芪、当归、川芎等配伍,主治气虚血滞、经络不利。因此,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与肌张力,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通过本文的论述可知,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MBI评分高,P<0.05。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效果明显,可以促进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痉挛性补阳汤加减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分析脑梗死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研究
PFNA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