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治疗中应用刮痧疗法对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

2021-09-16伍文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9期
关键词:刮痧骨关节炎炎性

伍文聪

(开平市中医院,广东 开平 529300)

0 引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简称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生化代谢异常,发生进行性变性以及消失,使关节边缘和软骨组织出现变化,关节囊纤维增生,最终出现关节疼痛以及关节功能丧失等局面[1]。手术是膝骨关节炎的常见疗法,但手术费用高且风险高,在一些技术操作方面不成熟,限制了应用范围。近年来,随着传统中医学的发展与改进,中医疗法已逐渐用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中,特别是刮痧疗法用于膝骨关节炎的优势显著,对患者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刮痧与艾灸的方法,试探讨二者对患者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段为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内收治的5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依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27)、研究组(n=28)。对照组患者中14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患者所处年龄范围为46-80岁,平 均 (65.47±10.63)岁;患 病 时 长 5个 月 -10年,平均(5.12±2.11)年。研究组患者中15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患者所处年龄段为47-80岁,平均(65.83±10.27)岁;患病时长6个月-10年,平均(5.28±2.14)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长,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55例患者经CT与临床症状确诊为膝骨关节炎,且符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中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2];影像学检查存在骨赘、关节间隙变窄或者软骨囊性改变症状;本次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会标准,并经过委员会同意,且55例患者家属签字同意。

排除标准:既往存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瘤等其他膝关节疾病的患者;膝关节间隙存在严重狭窄的患者;精神异常,不能正常交流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皆行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具体为:①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股四头肌等张力和静力收缩训练,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体位,患侧膝关节伸直,保证股四头肌绷紧,抬起患侧在空中停留5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次训练20min,每天2次。②做好生活指导,叮嘱患者避免爬山、蹲跪、久坐或久站等,注意保暖膝关节,合理控制体重,若是出现不适症状需要立即休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艾灸治疗,方法为:找准患者的阴陵泉穴、肝俞穴、阳陵泉穴、肾俞穴、梁丘穴,采用垂直法将针刺上述穴位,之后将点燃的艾柱放在上述穴位,每个穴位留针5min,每天1次,治疗时间为1个月。

在艾灸的基础上,研究组则行刮痧治疗,方法为:在患者入院第一天进行血常规检查,在遵医嘱的情况下为患者进行刮痧治疗。提前准备好刮痧器具,主要为水牛角刮痧板;然后进行刮拭。①背部: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体位,找准患者背部督脉循行区域,在背部涂上介质,从背部正中线刮至腰部,每分钟70次,刮痧时间为5min。②下肢:找准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区域,找到内外膝眼穴、阳陵泉穴、血海穴、肾俞穴、阴陵泉穴、梁丘穴和肝俞穴,涂上刮痧油后进行刮痧,刮痧时保证力道均匀,尽量拉长刮痧部位,每个部位刮痧时间为3-5min,指导刮痧部位出现暗红色斑点为止。通常情况下,每隔3-5天治疗1次,治疗时间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炎性因子IL-1、IL-6和TNF-α。检测方法:清晨空腹抽取4mL静脉血,进行离心分离后采用酶联吸附法检测,次研究所使用能够的试剂盒来自于北京冬歌博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统计治疗效果,判断标准[3]:经治疗后患者关节肿胀等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上下楼梯无不适感,则评定为治愈;经治疗后相关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上下楼梯后存在轻微疼痛,则评定为显效;经治疗后相关症状减轻,活动后存在疼痛症状,则评定为好转;经治疗后相关症状无明显变化,则评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炎性因子的差异

从表1的结果能够发现,经治疗后,两组的IL-1、IL-6和TNF-α皆下降,且研究组降低幅度远超过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炎性因子的差异(±s)

表1 对比分析两组炎性因子的差异(±s)

组别 例数 IL-1(ng/L) IL-6(ng/L) TNF-α(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28 394.82±28.01 248.63±26.18 117.63±15.28 48.12±7.62 136.84±15.22 67.13±10.22对照组 27 393.26±27.84 286.39±25.43 118.24±16.11 72.84±6.33 136.29±15.03 82.34±9.16 t 0.207 5.432 1.441 13.061 0.135 5.805 P 0.837 0.000 0.886 0.000 0.893 0.000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的差异

从表2的结果能够看出,在临床疗效上,研究组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81.48%(P<0.05)。

表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的差异[n(%)]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属于临床常见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据相关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膝骨关节炎的患病率约为85%,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给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带来不良影响,故临床加强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中医学里,膝骨关节炎属于“骨痹”的范畴,其发病机制与邪气侵袭、正气亏虚有关,临床治疗的关键为补肝益肾、扶正疏郁、活血化虚[4]。刮痧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其通过手法刮拭皮肤,使得皮肤出现暗红色血斑,达到活血透痧、止痛镇痛的效果。此外,刮痧还能够刺激穴位、皮肤的深层组织,确保体内的寒湿气排出体外,进而活血止痛、通经行气,改善血液微循环[5]。

炎症反应是膝骨关节炎的主要病理特征,患者发病后其炎性因子会聚集,使得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多,从而引发炎症。炎症因子的增多,不仅对患者患侧产生肿胀、疼痛等不良症状,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疾病临床治疗的难度,提升临床不良结局发生的概率。所以,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是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重要方向与途径。IL-1、IL-6、TNF-α是临床中常见的血清炎症因子,对抑血小板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平衡人体体内的血细胞平衡。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经刮痧治疗后,其炎性因子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采用艾灸治疗的对照组,提示刮痧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刮痧用于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显著,能够减少炎症反应,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刮痧骨关节炎炎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骨关节炎患者应保持适量运动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面部刮痧真的能美容吗
刮痧疗法适合所有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