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本微创介入术治疗软组织损伤300例的临床研究

2021-09-16练宗沛姚红艳胡成华李孝先刘晓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9期
关键词:针刀疗程微创

练宗沛,姚红艳,胡成华,李孝先,刘晓柳*

(1.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2.协和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5;3.武汉市江汉区前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22;4.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湖北 武汉 430015)

0 引言

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关节和软组织构成的。软组织是运动系统的动力结构,其包括肌肉、肌腱、筋膜、韧带、软骨、滑膜、滑膜囊、脂肪球、脂肪垫、纤维膜、纤维管以及血管神经等结构[1]。软组织损伤属于西医疼痛专科、中医筋伤科和中西医结合颈肩腰腿痛专科的治疗和研究范围[2]。软组织损伤作为运动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阶段临床研究的热点与重点。目前针对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较多,有中医传统的针灸、火罐、推拿,也有西医的理疗、体疗康复、高端微创介入术及骨外科的手术治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可谓与时俱进、硕果累累[3]。本文旨在研究探讨软组织损伤快速、高效、安全、经济、简洁的治疗方法,采用注射治疗、针刀松解及联合治疗的方案,以期为临床治疗软组织损伤疾病提供启迪与帮助。

1 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病人及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文报告病例共计300例,将入选条件合格者随机分成三组。Ⅰ组,单纯注射治疗组101例,男50例,女51例,年龄18-70岁。Ⅱ组,单纯针刀松解组97例,男49例,女48例,年龄15-72岁,;Ⅲ组,针刀注射联合治疗组102例,男51例,女51例,年龄16-75岁。病程长短:Ⅰ组5日-5.0年,平均(2.3±1.3)年。Ⅱ组4日-5.5年,平均(2.4±1.5)年。Ⅲ组6日-6.0年,平均(3.1±1.4)年。

纳入标准:1常有相应部位软组织的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史;2伴有相应部位的疼痛与活动困难;3病灶区有局部压痛点及功能受限;4VAS评分≥2且≤8的病例;5X线平片一般为正常影像,无特殊异常征。

排除标准:(1)已排除骨病:结核、肿瘤、强脊、风湿、类风湿病;(2)已排除血液、内分泌疾病、重症代谢性疾病;(3)已排除传染性疾病、全身与局部感染;(4)已排除精神与心理疾病。

1.2 治疗方案

注射组:治疗体位以良好显露治疗部位,使患者感觉舒适为基本要求。头颈肩背疾病选取坐位,腰背臀腿疾病选取俯卧位,腹下垫低枕。按各部位疾病要求选定治疗点,用黑笔标记各疾病相应治疗点。治疗区的消毒按照微创介入术常规无菌要求实施,常用沾有0.5%络合碘棉球,每点按10公分直径范围由内向外环形涂拭两遍。操作者双手洗净、消毒并佩戴无菌手套,并采用一次性无菌针具。药液配置:曲氨奈德组,选用2%利多卡因5mL+曲氨奈德40mg+甲钴胺1.0mg+生理盐水10mL,依次吸入20mL注射器内。如行痛点注射、穴位注射和简易骶管注射,选用6.5或7号的4-5cm短针头;如行改良腰大肌肌腱沟注射,则选用6.5或7号的9-10cm长针头注射。也可选用复方倍他米松2mL或地塞米松棕榈酸酯2mL来替代曲氨奈德。用量要求:一般每个压痛点、穴位点注入0.5-1.8mL,肩关节腔内注入5mL,膝关节内注入10-15mL,骶管腔或腰大肌肌间沟内注入15-20mL,再加注生理盐水10mL,以增强容量扩张的作用,发挥药液渗透的效果。如果遇有激素禁忌的患者,可改用赖氨匹林针900mg或透明质酸钠针4mg,替代曲氨奈德。增强治疗配方:在关节腔内注射配制液后,可加注玻璃酸钠2mL增强疗效,也可加注臭氧(O3)5-10mL。在骶管注射或腰大肌肌间沟注射完成后,可加注臭氧(O3)10-30mL,增强抗炎、抗氧化、抗渗出,增强损伤组织的修复作用[4]。注射疗程:每周治疗一次,三次为一疗程,三疗程为全疗程。

针刀组:体位与消毒操作同注射组一样,操作要领:遵循操作规范,精准选定治疗点。理论必须与具体病征相结合,熟透解剖知识,深悟操作要领,防止损伤重要血管神经及脏器。注意事项:术毕,压迫止血1-3min,再次消毒,创口贴粘贴保护针口。观察5-10min,注意病人发生不良反应并做相应处理。嘱咐患者治疗后48h内禁止洗浴患区,防止感染,疗程与注射组相同。

注射与针刀并用组:首先进行注射治疗,依照病情选定注射治疗点、神经阻滞点、腔隙腔内皮肤投射点。完成注射药液后,继而施行针刀松解术,方法同上。每周治疗一次,三次为一疗程,三疗程为全疗程。

1.3 评分标准

(1)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症状消除,功能复常,体征转阴;②显效:症状大减,功能基本正常,体征显著改善;③有效:症状减轻,功能部分恢复,体征有改善;④无效: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体征无变化。

(2)疗效评分标准:记录患者治疗前、第一疗次后、第二疗次后、第三疗次后和治疗结束三个月后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变化,来评估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VAS满分为10分,分值越低表示恢复效果越好;ODI满分率为100%,越低说明恢复效果越好;JOA满分为29分,分值越高指示恢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版本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针刀组、注射组、并用组各指标采用秩和检验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注射组、针刀组、并用组三组不同软组织损伤疾病病例数比较,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注射组、针刀组、并用组三组不同软组织损伤疾病病例数比较

(2)注射组、针刀组、并用组三组治疗前后痊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针刀组显著优于注射组,并用组显著优于针刀组 (P<0.05,见表2)。

表2 注射组、针刀组、并用组三组总有效率比较

(3)注射组、针刀组、并用组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比较,三组治疗前各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第一疗程后、第二疗程后、第三疗程后和治疗结束三个月后的各评分针刀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注射组,JOA评分均高于注射组;并用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针刀组,JOA评分均高于针刀组(P<0.05,见表3、表4、表5)。

表3 注射组、针刀组、并用组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s)

表3 注射组、针刀组、并用组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s)

注:* P<0.05,与注射组相比;# P<0.05,与针刀组相比。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第一疗程后 第二疗程后 第三疗程后 治疗结束三个月后注射组 101 5.2±0.4 4.5±0.5 3.0±0.5 1.8±0.5 2.3±0.5针刀组 97 5.1±0.6 4.1±0.5* 2.6±0.4* 1.6±0.3* 2.0±0.4*并用组 102 5.3±0.5 3.8±0.6*# 2.3±0.3*# 1.3±0.3*# 1.8±0.2*#

表4 注射组、针刀组、并用组三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对比(±s)

表4 注射组、针刀组、并用组三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对比(±s)

注:* P<0.05,与注射组相比;# P<0.05,与针刀组相比。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第一疗程后 第二疗程后 第三疗程后 治疗结束三个月后注射组 101 13.8±1.5 18.9±1.7 22.9±1.8 24.8±2.9 23.4±3.1针刀组 97 13.6±1.7 20.1±2.4* 24.1±2.0* 26.7±2.5* 25.2±3.8*并用组 102 13.5±1.6 21.6±2.5*# 25.3±2.1*# 28.9±2.6*# 27.0±4.0*#

表5 注射组、针刀组、并用组三组治疗前后ODI评分对比(±s)

表5 注射组、针刀组、并用组三组治疗前后ODI评分对比(±s)

注:* P<0.05,与注射组相比;# P<0.05,与针刀组相比。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第一疗程后(%) 第二疗程后(%) 第三疗程后(%) 治疗结束三个月后(%)注射组 101 72.9±4.4 41.6±4.2 24.0±3.2 15.1±3.3 17.5±3.6针刀组 97 73.2±3.6 39.5±3.7* 21.8±3.1* 13.4±2.2* 16.0±2.5*并用组 102 72.8±4.3 37.3±3.5*# 19.5±2.7*# 11.8±1.4*# 14.3±2.3*#

3 讨论

随着社会变革和人们生活模式的转变,诸如不良生活习惯和职业因素的影响,软组织损伤疾病的相关病种越来越多,发病率越来越高。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包含颈肩腰腿痛和脊柱相关性疾病,常伴有急性外伤、慢性劳损病史,发病方式有突发与渐发之别[5]。常以发病部位的疼痛、酸胀、麻木、活动受限、功能障碍为主要的临床症状,并且具有病程长短不一,反复牵延难愈,病理机制复杂的特点,一直作为疼痛医学和康复医学的研究重点和难题[6]。

目前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的方法有很多,可大致分为四类:一是传统治疗,包括针灸、推拿、理疗、体疗及康复等[7];二是西医外科手术,如开放式病变颈腰椎间盘切除加脊柱内固定术,小开窗式腰椎间盘病灶摘除术、膝关节半月板摘除术等[8];三是高端微创介入术,包括靶点消融术、椎间孔镜病灶摘除术等[9];四是基本微创介入术,其代表技术是注射治疗、针刀松解等[10]。以上方法各具有优势与不足,准确应用于各自的适应症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重点放在基本微创介入术的研讨。

治疗性注射疗法是基本微创的重要医疗技术之一,因其疗效显著,适应症广,创伤微小,简便易行,在医学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国内外该项技术已形成体系逐渐成熟,也是疾病治疗模式转变进化的重要标志。注射疗法的机理在于,针药并用能将药物直接注入到病灶中心处,在消除损伤性无菌性炎症中起到非常强大的驱散炎症的效力,促进组织血液循环,恢复代谢功能,消除致痛因子[11]。

而微创针刀松解更是克制骨关节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核心利器,兼有针刺的通经和络与刀切分离的双重作用。针刀松解的关键是以松制痛,于是小针刀-微创针刀-针刀医学的创举得以耀世,树立起一座疾病治疗史上的里程碑。针刀医学理论阐明,人体运动弓弦力学系统平衡失调,并导致病理网眼构架形成是软组织损伤根本病理机理所在[12]。产生损伤的关键点就在肌肉筋膜之起止点、力学最大承接点、高张点,从而造成微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渗出、水肿、瘀滞、痉挛、硬结、瘢痕、挛缩、机化、钙化、骨化等病理过程[13]。影像学表现的骨质增生、骨骼变形、结构移位是机体对损伤进行自我修复的代偿结果。在临床诊疗中,找准了压痛点、高应点,也就找到了治疗点。因此针刀相比于注射疗法而言,更能从疾病机理的要害和根本上解除病因,我们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也充分证实了这一道理。

综上所述,注射治疗与针刀松解并用在治疗软组织损伤疾病上具有效力互补、协同互益的作用。首先采用注射治疗,驱散炎症因子和致痛物质,随后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刀松解消除张力和高压,并从根本上纠正紊乱的解剖结构[14]。两者目的相同,都为通经活络,恢复局部血液循环、消散疏通水液,保持组织正常代谢,恢复器官功能,注射和针刀都是在传统疗法基础上创新的新成果,而二法并用更有新奇之处,例如改良腰大肌肌间沟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即保证了疗效又杜绝了病发症,提高了安全性就是一个证明。再如两法并用,操作技术中,比单一采用注射或针刀更要精准、适宜、科学合理,效果更佳,这又是一个实据。

本文探讨了注射针刀联合应用治疗多种软组织损伤疾病,结果表明其具有安全系数高、适应症广、操作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的优势。既适合社区卫生机构、门诊、诊所等基层单位开展,也适合二级、三级医院解决术后遗留病症或复发病人的补救治疗,值得大力弘扬、普及和推广。

猜你喜欢

针刀疗程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治前列腺增生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