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老年手术患者中实施感染控制路径对手术部位感染事件的预防效果

2021-09-16卫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9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手术室

卫俊

(广东祈福医院,广东 广州 511495)

0 引言

手术部位感染是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医院感染中的比例较高,位居前列。老年患者因年龄的特殊性,身体机能逐渐退化,抵抗能力低下,再加上合并的基础病比较多,增加了老年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性[1]。手术部位感染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痛苦与住院费用。近年来,随着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升高,如何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门话题[2]。鉴于此,本文将82例老年手术患者进行分析,试探讨感染控制路径对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事件的影响,报告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是老年手术患者,观察例数有82例,观察时间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甲组中男女的构成比为24:17;患者年龄区间范围在62~83岁,平均(72.58±3.42)岁;手术类型:脑部手术16例,骨科手术11例,肝胆结石切除术9例,其他5例。乙组中男女的占比为23:18;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63~84岁,平均(73.11±3.48)岁;手术类型:脑部手术17例,骨科手术12例,肝胆结石切除术8例,其他4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82例患者同意开展手术治疗;患者年龄≥62岁;本次研究获取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参加研究。

排除标准:患者的心肺肾等器官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不符合手术指征,无法进行手术治疗。

1.2 方法

甲组展开手术室常规护理,具体内容为:术前严格做好手术室消毒处理,仔细核对患者的各项信息;术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手术操作。

在手术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乙组开展感染控制路径干预,详细方法为:(1)布局与流程: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日期,并且严格区分急诊手术患者通道、医护人员通道等,并在通道处张贴更衣、换鞋流程,严禁使用一次性鞋套,按照规定做好分类处理。(2)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控制:严格控制医护人员的出入,需要仔细核对医护人员信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并穿戴经高温消毒处理的衣裤。对医护人员进行外科洗手、手消毒培训,不定时进行抽查;同时在手术前后需要仔细消毒和清洗手术器械,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手术室,严禁医护人员互串手术室。(3)加强对患者的感染控制:进入手术前,患者需要做好皮肤清洗与消毒处理,在手术当天清晨协助患者穿戴好无菌服,随后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回手术室,注意区分手术室内与室外的车。(4)加强对手术室环境的感染控制:保证手术室环境干净,摆放好手术器械,尽量精简手术室物品;每天早上采用消毒水擦拭手术室与外科洗手池,术中若是发现血渍、其他污物时需要及时进行擦拭;手术结束后需要再次清洁消毒手术室,确保手术室空气达到自净标准,每个月对手术室进行一次大扫除。(5)做好器械感染控制:选择一次性无菌辅料包包装手术器械,若是发现敷料破损需要立即更换,对于一次性物品,需要拆除外包装后放入手术室一次性物品室中,外来器械需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后方可进入手术室。(6)加强术后感染控制。仔细做好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对于特殊的手术污染物需要装入双层黄袋并做好标记,需要采用双门来隔离手术室与污物通道。

1.3 观察指标

(1)术后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手术部位感染事件发生情况,仔细记录手术部位感染例数,计算感染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判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感染与重症医学学组制定《中国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3]:经手术治疗30天内,患者的手术部位出现化脓情况,经分泌物细菌培养显示为阳性,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后切口再次被医生打开,评定为切口感染。

(2)统计两组的手术室情况,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从空气洁净以及环境卫生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方面计为100分,分数越高,评定为手术室情况越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评价两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差异

从表1的结果可以发现,在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上,对比甲组(19.51%),乙组(4.88%)明显更低(P<0.05)。

表1 评价两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差异[n(%)]

2.2 对比两组手术室情况的差异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空气洁净评分与环境卫生合格评分上,乙组高于甲组(P<0.05)。

表2 对比两组手术室情况的差异(±s,分)

表2 对比两组手术室情况的差异(±s,分)

组别 例数 环境卫生合格评分 空气洁净评分乙组 41 95.48±1.09 96.84±1.24甲组 41 88.63±1.42 89.22±1.33 t 24.502 26.833 P 0.000 0.00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手术疗法逐渐成为临床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在稳定患者病情与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然而,手术属于一种侵入式操作,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者的皮肤与组织,并且当手术切口内的微生物受到污染后,容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5]。手术部位感染是老年手术患者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具体分为(1)切口感染;(2)手术涉及器官感染等,主要是由于手术器械消毒不到位、手术室消毒不彻底等所致,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6]。

感染控制路径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其通过分析可能存在的感染源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建立健全一种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与护理流程,改善手术室的环境与布局,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与高效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7]。任季琼[8]在研究中提出感染控制路径可有效减少老年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概率,提高无菌控制质量,这与本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本次研究结果发现,乙组经感染控制路径干预后,其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环境卫生合格评分以及空气洁净评分明显优于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的甲组(P<0.05),提示感染控制路径干预的效果更佳,可以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无菌质量。追其原因是:感染控制路径干预通过分析潜在的感染源,对手术室布局与流程、手术室医护人员、患者、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以及术后恢复阶段等制定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改善患者的预后[9-10]。

综上所述,感染控制路径干预用于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室空气洁净度与环境卫生合格情况,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手术室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实施及可行性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