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及脑积水等不良预后发生率分析

2021-09-16葛立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9期
关键词:脑积水蛛网膜下腔

葛立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西 临汾 041000)

0 引言

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过去单纯栓塞动脉瘤对改善颅内压有一定的局限性,术后易出现脑积水等不良预后,需要寻求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病人因各种原因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临床上根治性治疗首选手术治疗。常规颅内手术后脑积水的预后较高,疗效不佳。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据相关研究,大约25%的病人会在初次出血2周内再出血,这将增加病人的死亡率[1]。本文将90例在我院就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从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随机分为两组。栓塞组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性栓塞术,开颅组行颅内手术,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90例在我院就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例数45。其中栓塞组男27:女18。43~79岁,平均年龄(56.34±8.12)岁;出血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 21例,破入脑室 11例,合并血肿13例。开颅组男27:女18。43~75岁,平均年龄(56.73±8.22)岁;出血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1例,破入脑室10例,合并血肿14例。两组一般资料统计P>0.05。本研究经伦理批准。

1.2 方法

开颅组给予开颅手术治疗,全身麻醉,进行DSA检查,定位蛛网膜下腔出血位置,结合蛛网膜下腔出血位置做头部翼点切口入路,依次将头皮、皮下和骨膜切开,皮瓣翻转之后钻孔颅骨,并用铣刀铣下骨窗,将硬膜剪开,分离侧裂,显露载瘤动脉及动脉瘤颈之后再用动脉瘤夹将动脉瘤夹闭。并将手术切口缝合。

栓塞组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全身麻醉,DAS 系统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动脉瘤部位,在路途下将微导管送到动脉瘤内,需支架患者将支架导管放入载瘤动脉相应位置,明确微导管部位,弹簧圈成栏后填塞动脉瘤,视动脉瘤大小填塞前或者填塞后打开支架并解脱,再次造影视动脉瘤完全填塞后撤出通路系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得分(0-42分,越低越好)、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脑积水等不良预后发生率。

基本痊愈: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肌力正常,无后遗症;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肌力提高2~3级,生活自理,无后遗症;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后遗症,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较小。无效:病情没有有效改善,甚至死亡。临床总有效率=(45例-无效)/45例×100%[2]。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23.0软件中,计数χ2统计,计量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得分

治疗前两组NIHSS得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降低,而其中栓塞组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如表1。

表1 治疗前后NIHSS得分比较(±s,分)

表1 治疗前后NIHSS得分比较(±s,分)

组别(n) NIHSS得分治疗前 治疗后开颅组(45) 23.14±3.02 13.12±2.03栓塞组(45) 23.31±3.13 9.05±1.24 t 0.121 20.267 P>0.05 <0.05

2.2 治疗效果

栓塞组的治疗效果比开颅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n(%)]

2.3 住院时间

栓塞组住院时间(9.54±2.21)d短于开颅组(12.71±2.45)d,P<0.05。

2.4 两组患者的脑积水等不良预后发生率比较

栓塞组脑积水等不良预后发生率当中,脑积水有1例,脑血管痉挛有1例,脑再出血有1例,总发生率是6.67%;开颅组脑积水等不良预后发生率当中,脑积水有4例,脑血管痉挛有5例,脑再出血有2例,总发生率是24.44%。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主要由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3]。动脉瘤夹闭和包扎以开颅手术为主,风险高,创伤大,脑积水等不良预后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明显下降。有效的治疗能促进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康复,并可提高动脉瘤的治愈率[4]。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动脉瘤初次破裂死亡率超过30%,破裂出血死亡风险增加。所以病人应该尽快得到有效的治疗。当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多采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疗效肯定。采用栓塞法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小,止血效果好,能改善脑脊液的吸收和循环,减轻脑积水的加重,保持颅内压力的稳定,加快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这也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和缩短住院时间[5-6]。

本研究栓塞组NIHSS得分明显低于开颅组,疗效明显高于开颅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脑积水等不良预后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组。脑动脉瘤本身有一定的危害,且隐蔽性强,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规体检也很难发现。但是,如果病人被诊断为颅内动脉瘤,早期治疗是有益的[7-8]。本研究建议,若颅内血管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采用非手术及外科治疗。综合用药、充分休息,预防颅内血管瘤持续破裂,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绝对卧床时间长,再出血风险高,故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术中夹住血管瘤主要是通过阻断血供,防止因血管瘤再破裂而导致大出血,同时还可维持脑组织输血的连续性,保证脑组织供血畅通,维持脑组织正常工作[9-11]。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高危颅内动脉瘤及不适合进行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介入位置准确,能最大限度地消除颅内动脉瘤,减少颅内动脉瘤破裂等优点。动脉瘤栓塞可减少出血性脑脊液对颅内血管的刺激作用,抑制氧合血红蛋白、前列腺素等物质的分泌,促进脑组织血液吸收,改善脑脊液循环,可减少脑积水等不良预后[12-14]。

综上所述,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可减轻神经损伤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相关脑积水等不良预后,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脑积水蛛网膜下腔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基于DANTE预脉冲SPACE MR序列定量评价蛛网膜颗粒
老年痴呆可能因为脑积水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