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2021-09-16李余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9期
关键词:乳头乳房乳腺

李余涛

(阳新县中医医院普外肛肠科,湖北 黄石 435200)

0 引言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在女性群体中的发生率也非常高,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也非常重要[1]。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胀痛、乳头回缩等[2]。乳腺癌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并且如果治疗不及时,早期乳腺癌也可能逐步向远端器官和淋巴组织等转移,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的疾病,严重的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3]。关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也受到广泛关注,通常可以结合内分泌治疗、手术治疗等,将病灶组织去除,并帮助患者调理身体分泌情况,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此次研究中,根据研究目的,将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诊治的时间在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对比探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开展本次研究,观察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一共60例。通过动态随机化分组的方式,在保证公平、随机的基础上,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69岁,平均(51.5±2.3)岁,病程1~3个月,平均(2.1±0.4)个月;30例对照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0岁,平均(51.2±2.5)岁;病程1~4个月,平均(2.3±0.5)个月。通过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基础资料后得到P>0.05,差异不大。

早期乳腺癌诊断标准[4]:(1)患者临床表现有无痛性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橘皮样变、局部凹陷症等情况;(2)结合彩超、乳腺钼靶、乳腺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方式,观察到患者乳腺中有病变组织;(3)从临床病理学检查中,检测到患者乳腺内有恶性肿瘤细胞组织。

本研究纳入标准[5]:(1)确诊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2)患者神志清晰并且自主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在实验期间配合相关数据调查统计;(4)患者无其他严重病症或对实验指标产生影响的疾病。

排除以下患者[6]:(1)有智力障碍、身体较差无法进行实验观察的患者;(2)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3)中途停止接受观察的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保乳手术治疗,首先对患者的病灶组织进行检查,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作一个手术切口,如果患者的肿瘤部位在上方,选择作一个适宜的弧形切口;若患者的肿瘤部位在腋尾或外上部,则作一个放射状的切口,并向腋窝的部位延伸;如果患者的病灶组织在乳房下部,同样作放射状的切口。然后将肿瘤表面的皮肤切除,并对乳腺组织进行分析,保护好乳腺组织边缘,然后在手术的过程中,对边缘进行标记,切除一小部分作为病理样本,送往病理科,接受检测分析。然后将肿瘤组织完全切除,切除完成后,观察是否有癌残留情况,及时进行清理。最后对患者进行创面处理,充分止血后,并对患者进行加压包扎。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调理内分泌等治疗,随访观察患者乳腺恢复情况。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7]: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作为评价疗效的参考项目。若患患者的乳房肿块、乳房胀痛、乳头回缩、乳头皮肤瘙痒等症状完全消失,乳腺健康基本恢复正常,则为显效;治疗后,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性改善,并且乳腺健康状况有所恢复,评定为治疗有效;在整个疗程过后,患者症状如故,或出现恶化情况,评定为无效。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2)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具体表现、对应病例数等,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症状缓解情况: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乳房肿块、乳房胀痛、乳头回缩、乳头皮肤瘙痒等症状消散情况,并统计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缓解时间;(4)阴性和阳性症状(PANSS)[8]: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观察分析,根据PANSS量表,观察患者的阳性量表(POS)、阴性量表(NEG)、双向复合量表(COM)评分结果,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不同分值,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5)副反应情况(TESS)[9]:TESS量表用于反应早期乳腺癌和治疗期间对患者造成的副反应,主要涉及到患者思想意识、睡眠状况、活动功能等多个项目,一共35项,满分100分,结合此表了解患者的副反应情况,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直接概率法校正检验卡方值(χ2),比较两组的计数资料(%);再通过检测T值来对比分析两组的计量资料(±s)差异,最终评定指标为P值,满足P<0.05的项目即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完成后,统计到观察组中1例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不明显,其他患者均得到较好治疗,占96.7%,在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的治疗情况可评定为无效,总有效率为7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3849;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随访观察到观察组中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情况,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的乳房肿块、乳房胀痛、乳头回缩、乳头皮肤瘙痒缓解时间,可得到两组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在较短时间得到控制,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s)

表3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s)

组别 乳房肿块 乳房胀痛 乳头回缩 乳头皮肤瘙痒观察组(n=30) 22.44±2.47 21.06±2.27 21.73±2.35 22.98±2.26对照组(n=30) 33.62±2.51 31.92±2.32 32.74±0.41 34.15±2.28 t 8.3303 10.2662 9.1734 15.0023 P<0.001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分别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阳性量表(POS)、阴性量表(NEG)、双向复合量表(COM)评分结果,得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可知,观察组的各评分均要更低,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副反应情况(TESS)比较

计算得知,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副反应情况较为明显,TESS评分较高,组间比较的结果为P>0.05,差异不大;治疗后,患者的副反应明显减少,并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以TESS评分比较的结果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ESS评分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乳腺癌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广泛认为主要与遗传、内分泌等有关。乳腺癌呈现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亲属中有乳腺癌的群体,更容易出现此病症。并且临床调查显示,未生育、生育较晚的女性,发生率也更高[10]。乳腺癌的出现大大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并且由于病痛困扰、身体不适等因素,许多患者还容易出现心理上的压抑、焦虑、不安等情绪,不能很好的进行社交,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的情况。并且早期乳腺癌患者还可能出现病情加重、肿瘤细胞转移的情况,长时间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产生影响,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治疗,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困扰。此次研究中,根据研究目的,将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对比探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合实验数据分析,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患者,有效率高,为96.7%,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并且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少,仅有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并且在治疗前后检测检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可以观察到患者的症状评分情况、副反应评分等,均有较好的改善,治疗安全性和可行性高。

综上所述,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保乳手术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均较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身体不适,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乳头乳房乳腺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乳头凹陷还是早矫正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