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传播视角下的大型节目制作

2021-09-15张旭东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彩排俄语决赛

张旭东

“中央电视台俄语大赛”(下文提到“大赛”或“俄语大赛”均指“中央电视台俄语大赛”)是由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组织实施的大型语言竞赛类节目,是中央电视台重点项目,每两年一届,由俄语频道负责组织实施。自2014至2018年底,已经举办了三届。前两届比赛为俄语比赛,2018年则加入了中文比赛,名称也改为“中俄语言大赛”。从策划到节目播出持续约一年的时间,中间有预选、预赛、半决赛、决赛、后期剪辑等若干阶段,其中决赛是在800平方米演播室录制,参与人员众多。还有如新媒体制作、外联、财务、请示报告等若干工作。“俄语大赛”制作周期长、涉及人员多、项目关联密切、相关工作繁杂,加之中外合作、中俄双语的工作环境,都是制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如何才能理清头绪,在保证制作进度的同时提高质量?对此,有以下五点经验以供讨论。

把握设计方向

我们需要制作一场什么样的比赛?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也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大赛需要展现的主题。总的来说,“俄语大赛”的主题就是向外国展示中国。根据当年国家的总体部署和上级领导要求,主题会聚焦于某一方向。主题确定之后,其他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如,比赛的环节如何设置、比赛的选手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评委的身份是什么......这些都可以依据主题来进行确定。2014年是“中俄青年交流年”,大赛的设计侧重体现中俄青年交流这一主题,由各大学分别派出代表队,中俄青年学生混合编队;2016年是“中俄媒体交流年”,因此大赛布局聚焦于“媒体”二字,通过与俄罗斯主流媒体深入合作,邀请到俄方知名媒体人担任参赛队的导师、决赛的主持人、评委等;2018年则是“中俄城市交流年”,为此制作组拓宽思路,在俄语比赛的基础上加入了俄罗斯人的中文比赛,大赛名称也改成了“中俄语言大赛”。主题确定之后,其他各项设计也要紧贴主题,整体比赛便可以具备统一性。

当各个阶段执行方案确定后,便可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制定完整的、系统的推广方案,选择合适的推广渠道,确保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推广方案要详尽、细致,找到最能打动人的点。每个选手的背景、每名导师的经历、每场比赛的细节都有可以发掘的价值。

整体上讲,以主题为着力点进行大赛设计,并根据赛事设计制定系统的推广方案,是大赛成功的第一步。

明确设计思路

“俄语大赛”由海选、预赛、半决赛、决赛等多个阶段组成,其中决赛无疑是整个大赛最为精华、最为核心的部分,可以说决赛中的各个要素决定了前期工作走向。决赛的主题、内容、比赛规则等一旦确定,便可据此提出预选思路,做出预赛、半决赛的基本框架。比如根据最终入围决赛的选手数量确定参加海选的选手数量、根据决赛项目确定预赛和半决赛的题目等。这样由点及面进行逆向思维设计,可以使比赛设计更加有逻辑,执行更加顺畅。

决赛本身的设计也并不简单。各个环节的设计与舞美设计、摄像机位、技术成熟度等多种要素交织在一起,变动其中的一项就会对其他要素产生影响,如,舞美整体的色调和布局要符合大赛主题;舞台的大小取决于上场人员的数量;舞台的设计需要考虑摄像机的摆放评委座椅的高度要考虑周全,不能让评委的头部与观众席的脚部处于同一水平线,以免影响镜头的美观……必须全面考虑,统筹安排。

提高信息传递效能

“俄语大赛”对于俄语频道而言只是两年一届的特别节目,没有固定和成熟的团队,因此每次录制都是对制作团队协作能力的考验。不仅如此,由于各个技术岗位的操作人员大多不懂俄语,使得人员配置方式和沟通方法有别于中文节目。对这样跨语种、跨端口合作的节目,信息传达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就变得非常重要。鉴于此,俄语频道专门为每个技术岗位配备一名懂俄语的翻译,由这些翻译组成导演团队,包括大屏导演、音频导演、灯光导演等,提前将所需的文字及音视频文件交给导演团队,请他们先行熟悉台本、了解工作流程。彩排前,各个导演与相应的操作人员对接,以导演下口令、技术人员操作设备的方式,合作完成具体指令。同时为每名导演配备对讲机,随时与现场导演进行沟通,以便应对突发情况。

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很多困难。决赛现场除了导演团队和技术操作人员之外,还有摄像师团队、参赛选手、中俄两国分别派出的主持人、评委、导师、颁奖嘉宾等数十名演职人员,以及后勤保障团队和大量现场观众。这样复杂的人员构成、双语的工作环境,如何准确、及时地将各种繁杂信息传达到位,对于临时组成的团队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总结三届大赛的经验,笔者认为必须让信息成线,做到直线传达,务求间隔最短、简单明了,才能保证信息传达效果。

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证信息的统一。台本是各类信息的首要来源,因此每个导演都必须熟悉台本,将各种工作细节牢记于心。可以采取导演团队唱台本的方式,由现场导演说出比赛步骤,各个导演根据步骤说出自己所要执行的操作,逐渐深化对台本的记忆。

其次,要保证信息传达的高效和准确。一个技术细节的更改会涉及到若干工作人员。要保證涉及该技术细节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接收到更改信息,最好的办法是召开全体会议,这样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但因为团队成员大多为兼职,各有各的本职工作,因此很难召开全体会议。对此,筹备组细化会议方法,归纳不同类型的问题,召集与该问题相关的人员召开小型会议,力图使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准确。

最后,要通过彩排去完善信息传达的各个环节。由于信息繁杂,加之很多沟通是采用中俄双语,疏漏、偏差很难避免。利用彩排查缺补漏,将存在的疏漏点找出,使各岗位工作人员对节目的各方面信息有统一的认识,并在执行中保持一致。

把控实施细节

在这样复杂周密的工作安排中,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很有可能带来大麻烦,甚至产生恶劣影响。比如,对讲机的使用,因为每届大赛的组织及导演团队都是临时组建的,很多工作人员没有接触过对讲机。虽然对讲机操作简便,但还是涉及很多操作细节:如何发出信息?如何设定频段?在佩戴耳机的情况下如何通话?这些都是需要操作人员学习并掌握的。在决赛录制中,就有因对讲机操作不当而造成的问题。比如,有人因不慎碰到调频旋钮而无法收发信息等。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细化流程,由专人负责讲解使用对讲机。针对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则备有备用设备。

彩排要严格按照程序,除了前面的排练、不带妆彩排外,最后的带妆彩排必不可少,带妆彩排必须保证各个细节与最后的录制完全一样。曾经在节目录制时出现了头戴话筒掉落的问题,就是因为选手在彩排和录制时穿的衣服不同。

彩排时所有演职人员及各个岗位都应到位,不能参加的演职人员需要有替代人选,必须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尤其是最后宣布分数和颁奖的环节,邀请的嘉宾基本不可能参加彩排,因此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奖品的放置位置、引领颁奖嘉宾上台的人员安排、颁奖嘉宾的上台路线、讲话时话筒的传递顺序、翻译的人选、人员的站位等等,都需要进行反复模拟,才能保证录制时信息传达万无一失。

彩排和正式录制期间,演播室内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会有一些突发情况,需要现场导演及时应对、迅速解决。因而,需要现场导演做到两点。第一点,能提前安排的事情都提前安排好。比如,对讲机的分发及收回、大赛报道人员的拍摄机位、观众席上每个嘉宾的确切位置等,都要提前安排好。第二点,能分配出去的工作尽量分配出去。比如,打印及分发台本和串联单等看起来琐碎的小事。只有把这些事情都安排好、分配好,才能在录制时关注于录制工作。总之,充分调动团队的力量,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才能事半功倍。

对于某些可能产生效果的细节要尽力雕琢。比如,奖杯的设计,奖杯是整个大赛主旨的体现,是最为吸引观众眼球的视觉符号。因此,俄语频道投入了很多精力来进行奖杯的制作,聘请了曾经留学俄罗斯的设计师,采用3D打印的方式,以中国传统特色的石头作为基座,耸立的长方形基座上面是不规则的俄罗斯方块拼接体,每个方块表面刻有“未来”“青春”“友好”等中俄文词组。奖杯的设计厚重又现代,将大赛的核心思想充分地表达出来。奖杯的设计成功地获得参赛者和观众的称赞,俄罗斯媒体还对该奖杯进行了专门的报道。可以说,对该细节的处理充分实现了效果最大化。

加强网络制作和传播意识

2014年和2016年通过导师前往参赛者学校进行预选和培训的方式进行,摄制组也跟随进行了拍摄。这种拍摄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占用编导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不能保证传播的及时和快速。

如今,网络视频技术已经十分完备,无论是短视频,还是网络直播,相对于原先的电视播出有着实施简便、效果透明等优势,并且有多种平台可供选择。尤其是对于国际传播,网络播出可以突破传统电视平台中固有的政策及技术限制,直接触达观众。2018年,中央电视台已经有了专门负责视频直播的部门,俄语频道也组建了专门的新媒体团队,并且设立了官方网站,还在微信、微博以及俄罗斯的社交媒体上开通了账号。

在此基础上,制作团队与时俱进,在2018年的大赛中实现了赛事直播。包括“中文比赛的决赛直播”和“俄语比赛的半决赛直播”,两场比赛都本着高效务实的原则在普通的会议室举行,设计了简洁的舞美背景。在“中文比赛的决赛直播”中运用单机位对3位评委考察7名俄罗斯选手进行直播,之后的“俄语比赛的半决赛直播”则继续提升直播品质,运用4个机位,加入现场切换台进行直播,3名评委对20名选手进行了考察,直播效果显著,在没有花费经费推广的情况下,累计观看量达到20万。在随后的俄罗斯获奖选手来华颁奖过程中,制作了若干短视频节目,让俄罗斯的获奖选手参观中国的名胜古迹,找到他们自己感兴趣的点,并通过学汉语的方式来进行文化传播。比如,在参观颐和园的过程中,讲解建筑中的蝙蝠图案包含的中国故事;在故宫中讲解文创产品中的文字“微服私访”的含义,等等。这种制作方式充分利用了大赛的热度和获奖选手的身份,有利于增强传播效果,该系列视频的观看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了俄语频道官网的榜首。

以上五点经验都是在遵循“内外有别”的原则下得出的,该原则为中国对外传播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1990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的通知》指出:“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和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政治态度等方面与我国不同,因此不能把对内宣传的一套内容和方法照搬到对外宣传中”。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对外宣传要“内外有别,注重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对对外传播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尊重传播规律,在体系建设上做到“内外有别”,并对话语体系的建设、表达方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内外有别”的工作办法,在设计方向上考虑受众国的文化习俗及实际情况;在设计思路上与境外媒体充分沟通、交流,满足对方的诉求;在信息传递上实现不同语种的顺畅对接;在实施细节上要考虑国外观众所思所想,在网络传播中更要考虑国外的网络环境和大数据的运用。“内外有别”是对外传播的基本原则,不仅适用于中外联合的节目制作,也适用于独立制作的各种对外传播节目。在节目制作时,我们或许希望能够把内宣节目直接编译成外语节目投放境外平台。但根据以往经验,这样做往往效果不好。最稳妥的方案还是要遵循“内外有别”的原则,针对不同国家或民族的观众做成不同的版本。

在国际传播视角下,大型节目的制作首先要遵循“内外有别”的指导原则,才能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进行节目制作;其次,虽然大型节目的类型各有不同,但不同类型节目的制作流程大同小异,制作思路也有章可循,先策划,再实施,实施的同时要做好沟通、把握细节,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新思路、新办法。做好一件工作便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最近,国家级媒体改革进展迅速,原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并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原先各台的俄语部门合并为一个部门。新的部门具备生产视频、音频、图文等各形态产品的能力,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途径进行產品发布,部门的功能更加健全、人员更加充实。这使得“俄语大赛”的制作具备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也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拉中心俄语部)

猜你喜欢

彩排俄语决赛
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彩排
阅兵彩排(图片新闻)
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
彩排等2则
里加市长因讲俄语屡被罚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中国“俄语年”俄语知识竞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