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诊疗效果研究

2021-09-15余春华肖仲贤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补片清创修补术

余春华,肖仲贤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云南临沧 677000

腹股沟疝属于常见的腹腔疾病,是一腹腔内脏器经腹股沟区缺损或薄弱区向体表突出形成的疝,该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腹痛症状[1]。疾病在青少年男性和青壮年群体中比较常见。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常用术式,效果较好,该手术方式预后效果良好,术后复发率较少[2]。但是人工补片的应用可能引起术后感染问题,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多年实践发现: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仍无法彻底解决感染根源,一般经手术取出补片,实施清创治疗与伤口Ⅰ期缝合效果较好,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3]。该次研究分析了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诊疗效果,并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该院的60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患者,以数字法对患者随机分组,一组应用清创手术治疗,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伤口Ⅰ期缝合治疗,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年龄在29~67岁,平均年龄(41.5±1.4)岁;男26例,女4例;手术至感染时间4~12 d,平均时间(7.2±0.6)d;腹股沟直疝患者24例,腹股沟斜疝患者6例。观察组年龄在25~66岁,平均年龄(40.9±1.8)岁;男28例,女2例;手术至感染时间4~12 d,平均时间(7.4±0.5)d;腹股沟直疝患者22例,腹股沟斜疝患者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可确诊为腹股沟疝,并且在该院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局部红肿与疼痛,出现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及手术证实为网片感染;患者及家属同意进行该次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腹股沟区肿瘤患者;腹股沟外伤患者;肠瘘患者;手术禁忌证患者;精神障碍患者;配合度差的患者;原发性感染疾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取患者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实施清创手术,患者行仰卧位,常规铺垫消毒铺巾,使用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经原手术切口入路,从窦道外口注入亚甲蓝,分离皮肤后和皮下瘢痕组织,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并提起,切除慢性感染窦道,清理坏死组织,对感染补片以及周围被感染的组织进行锐性分离,腹外斜肌腱膜等粘连组织需贴紧平片分离,男性注意保护精索,避免损伤血管和腹膜,止血后冲洗创面,置入负压引流装置。术后纱布填塞,定期更换敷料,直至愈合。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伤口Ⅰ期缝合治疗,应用2G0Prolene线一期全层缝合,每日引流量低于5 mL后拔出引流管。患者术后均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切口皮肤状态,保持清洁舒适。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两组的伤口愈合情况,标准如下:术后12~15 d拆线,拔出引流管为甲级愈合,术后15 d后仍未拆线,继续引流治疗为乙级愈合。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对比

研究组伤口甲级愈合为93.33%(28例),乙级愈合6.67%(2例),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wound healing in two groups[n(%)]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抗生素使用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34±2.76)d,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抗生素使用时间是(4.22±1.65)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抗生素使用对比[(±s),d]Table 2 Comparison of hospitalization times and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the two groups[(±s),d]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抗生素使用对比[(±s),d]Table 2 Comparison of hospitalization times and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the two groups[(±s),d]

组别住院时间 抗生素使用时间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7.34±2.76 7.63±2.49 0.427 0.671 4.22±1.65 6.12±1.14 5.189<0.001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分析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若不及时进行治疗疝囊将进一步增大从而引起嵌顿,一旦疝囊内容物坏死、破坏,就会引起广泛的腹腔感染,导致患者死亡[4-5]。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当前临床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手术方案,相对于传统的疝修补术而言,无张力疝修补术解决了网片缝合中的张力问题,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恢复更快[6]。但是无张力疝修补术所应用网片属于人工合成材料,与人体自身组织存在差异,术后可能引起补片感染问题。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可导致患者出现切口脓性分泌物、发热等症状,一般经切口分泌物和手术检查确诊。治疗方面一般采取清创手术,经原手术切口入路,找到感染补片以及周围坏死组织,实施清理消毒后,可以有效的减轻感染,整个操作过程相对简单,注意避免对神经和血管等造成损害即可[7]。但清创术术后恢复比较缓慢,需要应用大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甚至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而联合伤口Ⅰ期缝合治疗,则能够有效促进伤口愈合。从该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住院时间是(7.34±2.76)d,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甲级愈合93.33%(28例),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伤口Ⅰ期缝合治疗并不会延长患者恢复周期,反之能够减少抗生素用量,减轻药物毒副作用,同时促进伤口愈合。刘鹭等[8]在其研究中也指出:清创手术联合伤口Ⅰ期缝合治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患者住院时间是(16.9±1.98),甲级愈合率是88%,其研究与该研究均认为联合治疗下患者伤口愈合更好,但在住院时间上存在数据差异,可能与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

该研究认为,要降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问题的发生,还应当从初次手术操作入手,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皮肤准备,并对患者进行免疫检查,同时排查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对于高危感染患者,需要合理调整手术方案,尽量减少手术损伤,加强抗感染治疗;关于补片位置,需要按需求进行剪裁和放置,严格无菌操作标准,补片应平整,大小适合;最后注意避免形成无效腔导致积液存留。在发生补片感染后,则需要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单纯的清创手术给患者造成了二次损伤,因此患者术后恢复比较缓慢,大量的使用抗生素则会增加交叉感染风险[9-11]。故联合伤口Ⅰ期缝合治疗,重建了消化道,有效清除了感染和坏死组织,同时吻合血供丰富的肠道,确保了组织供血,能够加快伤口的愈合。

另有研究还指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6.67%(1例)优于对照组的40%(6例)(P<0.05)。清创手术和伤口Ⅰ期缝合治疗本病效果比较直接,经伤口Ⅰ期缝合后保护了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恢复了组织供血网络,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因此患者术后发生红肿等并发症的风险更低[14]。此次,所得研究数据结果可以充分论证:清创手术和伤口Ⅰ期缝合方案风险低,并发症少。虽然与以往研究结果存在的数据差异,但并不对最终观点造成影响,主要是由于患者个体差异等不可抗因素引起的。

综上所述,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应用清创手术和伤口Ⅰ期缝合治疗疗效显著,可以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病。

猜你喜欢

补片清创修补术
疝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PLGA/PP复合补片的体外降解及防粘连性
污染和感染区域中应用生物补片的研究进展
不同清创方法在老年压力性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用于应对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经编补片研究进展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两种清创方法治疗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和卫生经济学观察
中医外治疗法在糖尿病足溃疡中运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