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点论与重点论在邓小平理论中的体现

2021-09-13许衷华杨玉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许衷华 杨玉

摘 要: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入研究,持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为我国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本文基于两点论与重点论哲学方法,从推进法制和建设、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和惩治腐败的、先富与后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两手把握思想等方面对邓小平理论进行综合论证。以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哲学方法作为根本基础,坚持两者的统一,对在实际工作中看问题以及办事情提供理论支撑。两点论与重点论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是重要的矛盾分析方法,对中国的发展起着重要理论支撑作用。

关键词:两点论;重点论;邓小平理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39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党中央不仅紧紧抓住主体矛盾与次体矛盾,同时还深刻把握矛盾的主体方面和次体方面,在推进法制和建设的两手把握、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两手把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把握、改革开放和惩治腐败的两手把握、先富与后富两手把握、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等方面一系列改革建设中,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方法贯穿其中。

两点论要求我们在正确地认识各种复杂性事物的发生与变化过程中的矛盾时,不仅必须抓住各种事物的主体矛盾,同时也必须抓住各种事物的次体矛盾;在研究分析、处理具体的矛盾问题时,不仅必须准确地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也必须准确地把握其次要方面。对于具体事物的研究分析,要以全方位的目光,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不能只将视线投放到主体矛盾以及矛盾的主体方面,从而将次体矛盾以及矛盾的次体方面忽略了,不能犯形而上学中的“一点论”错误。

在认识和解决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时,重点论的基本内涵要求我们要对主体矛盾标记重点;对于具体矛盾的研究分析,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体方面,不可犯“均衡论”的错误,坚决避免混淆轻重主次、分不清孰重孰轻。

在我国改革建设过程中,两者始终是辩证统一的。分析观察事物时,要分清两点,还要聚焦重点;在聚焦具体事物时,视线又要投放到两点上。坚持事物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与重点的两手抓,坚持把握主流的同时又要把握分流。

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并不代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计划经济也不只是出现于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将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充分体现我国制度的优越性。

(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存在的差异性。人们普遍认为市场经济代表资本主义,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象征,两种经济体制分别代表两种社会制度。但随着改革步伐越迈越宽、开放程度不断扩大,这两种经济体制的矛盾也越发凸显。随着国内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变大,各种经济成分参与市场流通,以及生产要素在城市乡村之间自由流通,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加彰显。邓小平在深入探索分析两种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为了调动市场经济的高效配置与活力运转,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这一论断极大地解放了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解放了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的传统思想枷锁。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上,邓小平在认清中国实际状况下,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道路。

(2)两者的辩证关系。在这条创新道路上,将两种经济相结合,取长补短,我国经济发展不仅克服了失去竞争性、丧失经济的高效配置与积极运转能力、缺乏生产积极性、低质低效生产、计划经济对政府的过度依赖等为特征的计划经济缺陷;同时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提高了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转能力,形成了一个以市场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自行运转能力,从而最大优化资源配置。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将两种经济体制纳入体制,取长补短,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哲学观点。是我国的优势所在、特色所在,为我国后期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经济发展好了并不代表精神建设就不需要重视,物质文明固然重要,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但也不能忽略精神风气建设。

(1)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相向而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新成就,社会生产力也迎来了普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踏上了新台阶,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精神文明的建设也要跟上潮流。精神风气如果败坏下去,经济建设得再好也会变质。我们越是坚持改革开放,越是集中发展经济,社会主义精神风气的重要性就越发明显,物质文明的建设就越有赖于精神风气强有力的支持。

(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向而行,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追求高效的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我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还需要继续改革及完善。只顾低着头进行物质文明发展是不行的,还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在全民族范围内铺展开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是需要物质文明的发展与文化生活的提高相结合的。邓小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活的需要產生文化,而生活水平取决于物质基础。如果将物质文明比喻成施工,而精神文明就好比是一张设计图纸,无论这张设计图纸看上去多么雄伟壮观,施工始终扮演着决定性因素,设计师和工程师需要协调统一,才能建好大楼。如果只懂得建设物质基础,而忽略了精神上的修建,那么,再牢固的经济基础也会被腐朽的思想所腐蚀。加强经济建设有利于巩固精神文化的堡垒,而精神文化得到巩固后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在对待经济基础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方针上,秉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原则。

3 民主与法制两手抓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需要体现民主,法律体系有待完善;人民群众享有民主权利,需要法治建设。坚持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两手抓,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运用。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和思想渊源
关于邓小平建立法治社会的思想探讨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理论的传承分析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邓小平理论中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研究
邓小平政治教育理论探析
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前沿问题的研究——评高屹著《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