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戏剧对于小学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应用研究

2021-09-13金宙旻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7期
关键词:肢体戏剧劳动

金宙旻

一、针对的问题

1.劳动教育被边缘化

从劳动教育的改革看,近年来,随着提倡“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也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劳动教育长期以来在中小学课堂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在普遍观念中,劳动教育被视为“副科”,可有可无,忽视了“劳动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忽视了它对学生成长的育人价值。

2.劳动教育呈说教化

从劳动教育的方法看,由于在教育中被淡化,劳动教育内容枯燥、乏味,往往是理论、概念谈了一大堆,用说教代替实践,造成劳动教育纸上谈兵,不注重动手的实践与亲身的体验,不符合小学生的接受方式,不能体现劳动教育的特点。教学方法单一、单调,缺少趣味性,劳动教育的精神和育人的价值没有得到最有效的体现。

3.劳动教育被形式化

从劳动教育的途径看,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课程如何实施?也就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劳动教育流于形式,被简单地理解为普通的劳作、打扫卫生等劳动活动,缺少教育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反思,使得劳动教育缺乏实施途径和有效手段。

一言以蔽之,有教育无劳动和有劳动无教育问题同时存在,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方法与过程

第一阶段:采用案例研究法,开展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学校戏剧教育课程为载体,以劳动教育为内容。通过观察一年级学生课堂表现引导与想象,调动孩子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中做家务的情境。

第二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戏剧元素与方法,形成劳动教育实施的基本策略,建立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探索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第三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提炼,并积极运用教育戏剧的方法和策略,了解综合肢体运用这一戏剧的基本表现手段,通过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和劳动意识、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成果要点

1.教育戏剧和劳动教育都注重过程的体验性和实践性

教育戏剧是一种“即兴的、非表演且以过程为主的戏剧形式,运用‘假装的游戏本能,共同去想象、体验且反省人类的生活经验”,强调重过程不重结果,通过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挥想象,以身体动作与口语进行表达,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透过这个过程,认识自我,实现育人价值,这与劳动教育强调“显著的实践性,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通过案例课程的实施与研究,表明在小学时期的第一阶段,孩子们与人相处、交流、想象及思考的基础能力得以發展。将来的创造力在这个阶段开始萌芽,因为孩子们此时富于想象,并且大胆无畏,认为自己是伟大全能的化身,一切皆有可能。他们对事物极具好奇心,表达大胆直白,对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在这个阶段,多数孩子会把自己置于正中心,他们期待一切事情好玩又刺激、乐趣横生,只要是好玩的、刺激的,他们都愿意尝试。这是在小学中开始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时机,一年级的孩子对学习有好奇感,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在课程案例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教育戏剧“好玩”的特性,当它作用于劳动教育时,会产生惊人的“化学反应”,引发孩子的兴趣,使得孩子对于劳动的兴趣倍增,更愿意表达和分享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体验,这种分享和体验通过教育戏剧方式进一步表达出来后,让孩子们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与鼓舞,在精神上收获了愉悦,收获了劳动的双重快乐。

2.教育戏剧是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对于劳动教育来说,人本身就是最大的教学资源,肢体动作和行为方式是进行劳动教育的手段,身体活动是劳动教育得以进行的表达方式;对于教育戏剧而言,肢体动作表现也是教育戏剧教学过程中重要表现手段和基本活动之一,也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基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开始提高,动作准确度进一步发展,他们以新的角度来了解世界,因此肢体表现是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最能接受、也是最快能够进入教育戏剧所表达的劳动教育规定情境的表达方式,运用肢体动作模仿事物和行为方式,是一年级学生开始接触教育戏剧的最佳切入点,同时与孩子的天性、能力也相契合,这就为教育戏剧和劳动教育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教育戏剧能够成为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用教育戏剧游戏化的活动进行劳动教育的模拟,使得劳动教育不再是干巴巴的说教和概念,而是鲜活生动可以感受到的活生生的行为方式,教育戏剧以劳动家务这一生活中常见的行为作为载体,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可以快速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兴趣,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达到戏剧育人的美育目标。

3.教育戏剧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环节

经过对课程案例的实践研究的总结提炼,运用教育戏剧在课堂上实施劳动教育,教学由三个环节组成:破冰暖场—主题研习—总结提升,以“引导—讨论—表现—评价”的策略方式组织教学。

破冰暖场,课程开始首先通过询问学生在家是否帮助家长做过家务,激发学生兴趣,唤醒生活体验与回忆。一年级学生喜欢在老师和同伴面前表现、分享他们的生活经历,因此基于这个特点,在上课伊始,给予他们充分表达的机会,引入课题;紧接着通过符合主题的劳动音乐和肢体表现做家务的场景,快速进入学习主题,营造轻松、活泼、适宜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在心理上建立链接和默契。

主题研习,主要分为“单人肢体表达”“多人肢体组合”“情境创作”三个主要教学环节,三个环节在教学层次的设计安排上由个人到团队、由简单到复杂、由模仿到创作,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引导、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作。在破冰暖身环节结束之后,首先出示课题,明确本课主题,“单人肢体表达”环节中,出示图片,依托图片学生模仿图片中的家务活动,给予学生能够用肢体进行模仿的一个抓手,初步感受肢体表现,通过启发,了解肢体表现的准确性需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初步掌握肢体表现的方法,从而进入到下一环节“多人肢体组合”。在这个环节中,启发学生联想思维,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通过仔细观察所示图片,尝试寻找、发现肢体与图片中的事物的共通点,通过互动想象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肢体抓住物品特征进行表演,为下一个“情境创作”环节做好技能的准备。经过了前两个环节的练习,在“情境创作”环节,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被调动到了一个峰值,已经能够熟悉、熟练运用肢体进行表达,因此提升了表现难度,设计加入了戏剧表现方式的另一个要素——台词,为下一模块做好铺垫,让学生通过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思考、自我创作、获得自信。

总结提升,通过总结,交流收获;用奖励贴纸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布置帮助父母家务的家庭作业,鼓励学生拍照留念,和父母一起留下对生活的美好记忆,进一步激发起劳动的热情,做好课程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基本都通过“引导—讨论—表现—评价”的方式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进而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规范有序地开展课堂教学。在过程中,较多地关注了学生的自主性:自主参与讨论、自主选择合适的肢体表现方法、自主创作台词与表演情境等。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思维的启迪者、学生自我创作的引导者。

四、实践成效

1.教育戏剧可以成为劳动教育实施途径的关键要点

综上所述,教育戏剧不同于“戏剧即舞台展演”的概念,它是一种“即兴自发的、重视过程且以体验为主的戏剧活动”,它可以与任意学科结合,使儿童“把自己的经验世界重新构建在想象的游戏世界里”,把生活中的可能性可以无限地在戏剧的世界中反复尝试和实践,如同虚拟世界的“AI”,学生在运用教育戏剧的方法和手段在虚拟实践劳动的过程中既不用担心失败的可能,又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获得了和真实生活相似的劳动体验。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运用“假装”的游戏本能,共同去想象、体验且反省曾经的劳动生活经历,感受劳动的意义和精神,使得劳动教育不再处于课堂的边缘,而是居于课程的中心。

2.教育戏剧可以为劳动教育提供有效工具和支点

课程实践证明,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以“戏衍教育”为办学理念,学戏化人、以美衍生,以“教育戏剧文化”为办学目标,实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尤其在实施校本化拓展课程劳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可以通过戏剧的游戏功能以及模仿的生活情景进行各种生活方式的体验,这可以为劳动教育的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支点,戏剧教育和劳动教育在育人目标和育人功能上惊人一致,使得劳动教育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教育戏剧的形式得到实施和落实,不再拘泥于说教,而是真切地让学生感受到劳动过程的乐趣。

3.教育戏剧可以促进劳动教育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劳动教育的形式化使得它在课程实施、目标和评价方式上很难具象体现,而教育戏剧则是一种直观的方式赋予劳动教育形式新颖而多样化的具现,因此它的评价方式随之具体化和多样化。

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在劳动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真实表现与规则意识,注重课堂规范和课堂节奏的把握,及时关注不同学生个性需求,对学生进行即时的表现性评价。学生自评就是基于自身在课上的综合表现,阐述自己的创意与想法,对自己进行简单评价,这种方式予以学生自我充分表达的机会;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对于自己主动参与的行为和事务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和兴趣,通过彼此之间的认可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互评就是对最后“情境创作”环节的表演者进行行动上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评价中获得鼓励与自信,从而萌发热爱劳动的种子。

因此,运用教育戏剧的方式在小学课堂开展劳动教育的课例式研究,学生对于勞动兴趣的引发和劳动素养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让学生在角色中去体验、去感知劳动的必需和不易,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辛苦,达到内化自省。在课程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五、创新亮点

劳动教育与教育戏剧的融合,通过教育戏剧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学会独立思考,开展“情境创作”,快速进入教学情境,把新鲜感和趣味性贯穿始终,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寓教于乐中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

学科的育人价值最终落实的途径是学生自主灵动的学习的过程。在本课例中,通过精巧的设问,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理解感悟,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表述、交流,感受劳动之美,激发起对劳动的热爱,感受到劳动教育的精神,养成热爱劳动的意识。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采用“引导—讨论—表现—评价”的模式,为的是更好地呵护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发展。包容学生的发展差异,因此在课堂上不必过于强调课堂的整齐划一,而在于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以及是否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程上,在“玩中做、做中学、学中悟、悟中创”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浸润在过程里,形成自我追求和发展动力。

六、反思改进

每一次课例的实施与实践就像每一台演出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模一样,它们有着精彩,有着意外,也有着遗憾。

1.课堂活动的开展与劳动教育的目的性不够紧密

在课堂上,由于片面追求课堂活跃度,在激发了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却也削弱了实施劳动教育的目的性,使得每一次模拟劳动的场景和活动浅尝即止,这是在实施教育戏剧过程中运用还不够成熟导致的,因此还需要更多的探索与实践,积累更多更丰富的案例。

2.课程实施与劳动教育的操作性关联性还所有欠缺

运用教育戏剧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之后,没有扩大课程的外延,趁热打铁对真实生活中的劳动实施进行引导,使得课程实施与劳动教育出现了脱节,因此需要加强课后对真实劳动活动的评价,强化课程实施对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引导。

总之,唯有在反复的探索和实践中,才能不断完善教育戏剧对于劳动教育育人价值的有效实施与应用。

猜你喜欢

肢体戏剧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传统戏剧——木偶戏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世界各地的肢体语言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肢体语言
热爱劳动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