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探讨思政教育融入《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021-09-13宋健崔晓萍袁敏惠闫咏梅贾妮冷伟赵欣任娟边敏佳韦永红杨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宋健 崔晓萍 袁敏惠 闫咏梅 贾妮 冷伟 赵欣 任娟 边敏佳 韦永红 杨锋

[摘要]《中醫内科学》课程是中医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中医药高校大学生本科阶段最早接触的一门中医临床课程,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从基础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技能过渡的关键桥梁课程。在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传授过程十分重要,我们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教学中;深化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中;优化《中医内科学》课程成绩评定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以《中医内科学》课程专业知识为载体,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为陕西农村基层培养高素质的中医全科人才。

[关键词]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1)22-0061-04

Reform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the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NG  Jian1    CUI  Xiaoping1    YUAN  Minhui2    YAN  Yongmei1    JIA  Ni1    LENG  Wei1 ZHAO  Xin1    REN  Juan1    BIAN  Minjia1    WEI  Yonghong1    YANG  Feng1

1.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Xianyang 712046, China;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Xianyang 712046, 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core main cour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pecialty, the earliest clinical course of TCM for undergraduates in TCM universities, and the key transitional course to 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clinical practical skills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raining general practitioners of TCM,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process of impar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s very important, we will integrate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politics" into professional teaching by changing teaching concepts, deepen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integrate the content of "curriculum politics" into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ree aspects. Taking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the carrier, "curriculum politics" is integrated into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general practitioners of TCM for rural grassroots in Shaanxi.

[Key words] Gener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 cultivation;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urriculum politics"; To foster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中医内科学》课程是我国中医药高校大学生本科阶段最早接触的一门中医临床课程,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从基础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技能过渡的关键桥梁课程,主要讲授内科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特征、中医药辨证论治及预防调护知识,既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学习基础,在中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7]。陕西中医药大学(我校)中医学专业于2015年获批国家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对于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树立良好的中医辨证思维,将《中医内科学》的讲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借助于中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的平台,进行了《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1转变教学理念,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教学中

教书育人是立体、多面、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尤其是中医药院校教育中,由于思政课老师缺少医学专业知识背景,在授课过程中难以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而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注重专业医学知识的传授,弱化育德教学,导致一些中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自信,职业认可度不强。结合当前“大思政”背景,“课程思政”在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肯定,对于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而言,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是中医药高校深入开展《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必由之路,通过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对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思想起到正确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加“课程思政”内容对提高《中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关键作用,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有助于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大学生由“中医学生”向“中医全科人才”的角色转变,有利于中医全科医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有助于中医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2深化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工作,以“专业课程德育”为《中医内科学》的核心教学理念,我们将德育的核心思想分解到《中医内科学》的各个相应章节内容中,充分体现课堂育人和教学育人的功能。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传授,又要体现出德育教育,将《中医内科学》的“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包括以下内容。

2.1中医师职业的高度认同感

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发行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2017年)为例,涉及代表方劑364个,其中83个出自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占总数的22.8%。生活在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虽然身处乱世之中,但是以实际行动治病救人,明确提出“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是一个医生的神圣职责,体现了个人对于中医师职业的高度认同与自信[8-9]。

我校2017版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及人民卫生与健康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具备高水平的中医全科临床诊疗能力和中医思维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并能扎根基层的中医全科人才。其核心内容就是培养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能够服务于陕西农村基层的中医全科人才。

对于中医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我们不仅要结合《中医内科学》课程讲授经方知识,学习张仲景的辨证、组方、用药特点,更重要的是学习他对中医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自信心。

2.2中医师的职业素养

我校一向重视大学生德育教育,注重用历代中医名人先贤的事迹以及生活中的人物事迹来塑造大学生的内心。充分发挥陕西地方中医药特色,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将孙思邈“大医精诚”医德和延安红色基因、邵小利烈士舍己救人精神有机融合,构建成我校独具特色的《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以唐代陕西医家孙思邈、王焘为楷模,学习《大医精诚》,践行孙思邈确立的中医师医德规范;大力弘扬“仁德、仁术、仁人、仁爱”精神[10-13]。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中医师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现出中医学的人文教育,使中医全科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在未来陕西农村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能够对患者实现细致的人文关怀,更好的服务基层群众。中医学专业人文教育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自秦汉至今,名医辈出、人才济济,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众多的人和事里皆蕴含着我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中医药先辈的家国情怀,以及仁心仁术、救死扶伤的精神等,这些都是人文教育的具体体现。因此,在《中医内科学》教学设计中,需适当加入这些元素,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使得中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教育和仁心仁术相贯穿,让《中医内科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培养中医学专业大学生“生命至上”的高尚医德和职业素养,这既是我们作为中医人的骄傲,也是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以国医大师张学文、郭诚杰、雷忠义等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为楷模,包括2020年我校援鄂医疗队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的医务工作者、优秀校友以及2021年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发挥榜样的作用,将德育教育融入《中医内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在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教育和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廉洁行医的精神,热爱中医学专业,毕业后在陕西农村基层的医疗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服务基层,感恩母校,回报社会。

2.3深化《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的思政内涵

以我校2017版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为例,《中医内科学》的理论讲授为124学时,占总学时的86.1%。根据中医全科医学的专业特点,全面挖掘《中医内科学》课程所涵盖的德育元素,提炼出不同章节课程的思政内涵和意义,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课堂主阵地功能。例如在鼓胀病的课堂讲授中,通过学习让同学了解到鼓胀病是中医学“风、痨、鼓、膈”四大顽症之一,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效药物和治疗手段,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在终末期可采取肝移植的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预后较差,且医疗成本较高,經济负担重,尤其是在陕西农村基层,一般家庭难以负担,甚至还会“因病致穷”,拖垮整个家庭,对于社会影响较大。

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第一方面,要求同学掌握专业知识,通过丁甘仁、关幼波、朱良春治疗的典型案例让同学看到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中医学专业思想;第二方面,让同学感受患者及家庭的苦难,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热情,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临床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第三方面,培养中医全科医师的人文素养,关心患者身体疾病、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体现出仁爱之心。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德育教育同时进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过程的素质教育中。

2.4强化师承见习过程,实现课程的价值传递

《中医内科学》课程实践性很强,临床见习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中医全科医师素质教育“知行合一”的过程,教学组一直强调课程见习过程的德育教育和价值传递。依托校本部国医大师研究所、附属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离退处金秋门诊部、校医院国医堂等医疗教学平台,聘请相应的专家教授作为《中医内科学》课程的临床见习带教指导老师,除教学任务书安排的见习外,还要求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学生利用节假日跟随带教老师门诊实践,接诊、抄方也是中医思维训练的过程,为中医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搭建从中医理论到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通过接触真实临床病例,让每一位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学习和发展,以中医执业医师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医患沟通能力及自律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价值传递的作用。

我校对于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中医内科学》师承见习考核,从学生和导师两方面进行。

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包括四方面的综合评价,即中医临床实践能力、医德医风、科研能力以及经典传承。注重《中医内科学》课程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中医临床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结合,《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与医德医风的结合,注重激发学生个人兴趣与《中医内科学》专业特色培养的结合。在评价方式上采用理论考试结合临床技能考核,包括跟师笔记、个人心得、班级座谈会、调查问卷等,要求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学生每周跟师学习1次,每学期不少于15次,记录典型病案15个,完成跟师笔记15篇、学生个人心得体会2篇。定期检查学生跟师记录手册,检查跟师学习情况,结合手机微信、企业微信等现代科技手段,了解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中医内科学》跟师学习状态,收集跟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解决,及时改进,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对于导师而言,要求导师根据《中医内科学》并结合自身专业方向特点,制订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跟师学习计划,指导学生临床实践,讲授《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定期与跟师学生交流,每学期交流不少于2次,每份跟师学习笔记或者心得体会的教师批阅文字不少于50字。并制订带教老师评价表,从带教老师的临床能力、带教态度、医德医风、科研水平、带教效果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定期检查学生的跟师记录手册,查看师承导师临床带教情况。同时开展《中医内科学》教案评比及教学基本功竞赛,不断督促,强化思想,提高《中医内科学》师承导师的带教能力,确保《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优化《中医内科学》课程成绩评定

在《中医内科学》课程的考核中,以形成性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进行,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利用企业微信、雨课堂、智慧树、腾讯 QQ 以及手机微信等软件平台,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填写教学评价反馈表,对《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学生对《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及学习效果;包括填写中医师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分析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学生对职业的认同度。

对于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中医内科学》考核,在理论考核的基础上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日常考勤、课堂提问、分组讨论、病案分析、临床见习等教学活动考核占30%~40%,课程结束闭卷考试占60%~70%。上述考核和成绩评定,是基于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学生日常学习《中医内科学》整个过程做出的评价,这种成绩评定方式有助于在中医全科医师培养中,转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由“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从而实现精准的自我学习调控,在《中医内科学》的考核中,形成性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能够真实体现出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自身价值。

4总结

中医药高等教育具有培养中医药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知识,传承中医药文化的职能[14-17]。《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主干课程,应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优势,把“立德树人”融入《中医内科学》教学的方方面面,不断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课程教学设计,改进原有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扭转专业课重知识传授,轻医德教育的局面[18-21],不断提升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素质和人文精神,提高中医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杰伟,杨薪铃,程登龙,等.卓越医师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师能力培养实践与创新[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0(1):1-5.

[2]董秀娟,冯志成.专业导师教育制度下中医学“卓越医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0):27-29.

[3]常学辉,张良芝,孟毅,等.浅谈中医全科卓越医师人才培养[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5):1220-1221.

[4]靳宏光,吕丽娜,朱星,等.对《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的浅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1):10,33.

[5]史蓉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17-20.

[6]于安龙,刘文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问题探究[J].教育评论,2014(4):82-85.

[7]李德杏,王蕾,赵健,等.《中国医学史》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1):91-93.

[8]李隽,李亚军,马真,等.《大医精诚》医德思想融入当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路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9):1212-1216.

[9]李隽,李亚军,张雪玲,等.仁学思想在医学生医德教育中的运用——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5):650-653.

[10]王政,柴茂山,郭恒林,等.方剂学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设计的构建[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3):61-63.

[11]盖沂超,王寅,张妙兴,等.《金匮要略》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30(10):120-122.

[12]汪磊,魏伟,胡丽伟.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生核心素养探索与研究——以某高校中医学专业大学生为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2):193-197.

[13]周双双.坚0定文化自信,传承大美医德——基于课程思政的《中医学发展史》教学设计[J].才智,2021(4):29-31.

[14]刘丽婷,李杰,赵进喜,等.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 SSP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效果评估[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3):421-427.

[15]王筝,许庆友,司秋菊,等.课程思政在中医内科学中的教学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0):39-40.

[16]吕燕红,高原,傅斌,等.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科技视界,2020(23):133-134.

[17]米佳,田璐璐,王国强,等.基于課程思政的中医内科学教学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5):11-13.

[18]刘艳华,郭晶.中医内科学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课程思政教育[J].光明中医,2020,35(10):1592-1594.

[19]李杰,彭桂英,赵进喜,等.“课程思政”理念下中医内科课程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J].中医教育,2019,38(6):33-36.

[20]李隽,李亚军,张雪玲.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5):643-646.

[21]孟庆楠,郑君.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课程转化:价值、目标与路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3):139-145.

(收稿日期:2021-07-09)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