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理学角度浅析青少年偶像崇拜失范现象

2021-09-11王明慧徐钟庚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流行文化心理学青少年

王明慧 徐钟庚

内容摘要:流行文化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偶像崇拜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近年来,由偶像崇拜失范带来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舆论和研究的焦点,因此,本研究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偶像崇拜失范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流行文化 心理学 偶像崇拜 青少年

近年来,明星偶像崇拜失范行为屡见不鲜,强行拥抱、酒店偷拍、机场滞留、网络语言暴力、过度迷恋等粉丝行为引起社会广泛热议,大量粉丝对明星的过度崇拜与迷恋往往带来超出理智的严重后果与社会问题。

一.偶像崇拜失范现象

1.黑粉。“黑粉”是指使用网络语言暴力恶意抹黑明星的具有反社会人格的群体。在网络环境中,可以从黑粉的构成层面将黑粉分为两类:第一种是某明星的粉丝,因为其他明星与自己的偶像存在竞争关系,而对其他明星进行人身攻击,认为所有的奖都应该是自己家偶像的,会无限美化某明星而恶意贬低其他明星,甚至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在互联网等平台攻击其他明星;第二种则不是任何明星的粉丝,他们只是在现实生活中毫无存在感的一类人,当某明星因为一些事情上微博头条或新闻时,他们便开始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攻击,甚至因为和某明星的粉丝对骂而兴奋不已。

2.私生饭。“私生饭”是指艺人明星里行为极端、作风疯狂的一群粉丝。他们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喜欢跟踪、偷窥、偷拍明星,常常做出爆偶像家的门牌号、堵偶像家门、监听电话等行为,骚扰自己喜欢的明星,影响艺人及其家人的私生活。

3.粉丝对骂。在娱乐圈,两家粉丝撕逼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八竿子打不着的明星,也经常会因为粉丝之间的骂战而引起关联,粉丝为了维护自家偶像的形象,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从微博、贴吧到豆瓣、知乎,甚至还建立了对骂群,仿佛谁在这场骂战中赢了自家偶像的形象也就维护住了。

4.机场接机。作为一种只需要花费时间成本就能与偶像明星近距离接触的方式,接机送机越來越受到年轻粉丝群体的青睐,然而,众多情绪激动的粉丝在偶像现身时容易瞬间失去理智,各种尖叫、狂奔、拍照,不仅给偶像的人身安全护卫工作增加了难度,也严重影响了机场秩序,有些陷入癫狂状态的粉丝甚至与机场工作人员发生肢体冲突。在各种骚乱和冲突中经常有粉丝受伤事件发生,而在有人跌倒时如果发生踩踏事故,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偶像崇拜失范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判断能力差,极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从而做出一些非理智性的行为。偶像崇拜失范作为青少年时期一个常见的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甚至对社会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1.对青少年生理方面的影响。当青少年被迫停止追星时,会产生挫败的情绪体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宁、焦躁不安以及颤抖、乏力等症状,甚至有可能采取自残或自杀手段,危害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定。

2.对青少年心理方面的影响。偶像崇拜失范使青少年完全沉溺于对明星的爱慕、追求和崇拜之中,其思维、情绪和行为都被明星的一举一动所控制,在无法和明星接触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一旦和明星接触就会出现思维和行为失控,往往欲罢不能,难以自拔。

3.对社会的影响。由于对追星投入过多的金钱、时间与精力,使偶像崇拜失范的青少年无暇顾及现实生活,由此引发一系列矛盾冲突,如家庭矛盾的增多,社会活动减少,工作学习无法完成,除此之外,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对明星的崇拜和追逐上,在浪费了大好的受教育机会的同时,妨碍了其个性、自主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进而影响了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三.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偶像崇拜失范现象的原因

1.情绪抚慰。进化理论指出,人类总是力图认识并解释自我、世界以及两者关系。这种现象是人类本能的一部分,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进化。青少年时期开始初步认识世界,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追星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可以帮助青少年克服在认识世界时的无助感。

2.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互动仪式链理论关注了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仪式场景,并从互动的角度指出,仪式具有四类基本要素:互动符号、共享情感、现场聚集和共同关注。其中,高度的互动符号和高度的共享情感使仪式参与者结合在一起,通过彼此的现场聚集和共同关注,由此才使得仪式的作用得以发挥,从而使得仪式参与者形成群体内的身份符号,加深仪式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基于该理论视角,学者们认为仪式化的行为有拉近人际关系的“魔力”,有利于亲社会倾向、人际关系和睦和群体团结。青少年时期特别渴望归属感,追星作为一种青少年常见的仪式化行为使有着共同情感偶像的青少年运用一些特殊的网络符号在特殊网络空间中进行交流,有时候甚至还会有一些线下的活动,通过这些方式,增强了粉丝的群体认同,强化了粉丝的身份认可,促进了粉丝群体的人际和谐,使青少年体会到归属感。

3.性爱心理。进入“性器期”后,青少年生理上逐渐走向成熟,性别特征逐渐明显,开始萌发对异性的好奇和向往。他们在困惑、羞怯、茫然中开始萌发异性恋的朦胧欲求,然而,由于青春期所特有的羞涩、自闭等心理的影响,其在对异性的行为上往往表现得特别的紧张,而那些外表英俊、漂亮的、被传媒精心包装美化了的明星自然便成了少男少女理想中“异性恋”的最佳人选,加之其脱离现实生活的舞台形象,往往让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形成一种完美的形象,进而成为其意念中爱恋的对象甚至于达到疯狂的程度。由此他们开始了长久的幻想岁月。

四.总结与讨论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速时期,追星作为青少年时期的一种常见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青少年的学业压力,甚至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成长。然而,偶像崇拜失范却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不好的影响。针对此现象,本研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1.家庭对青少年偶像崇拜失范的引导。家庭对于一个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青少年出现极端的偶像崇拜失范行为,说明其情绪、归属感等方面家庭支持相对欠缺。父母应该意识到青少年出现这种极端的行为可能不只是表面上跟着同学学“坏”了这么简单,这更像是一种信号,在向父母说明自己缺少想要的父母的关心。父母应该多关注子女的心理状况,充分理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子女情绪多变、易怒的心理特点,根据子女的性格特点来引导交流。

2.学校对青少年偶像崇拜失范的引导。青少年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校对其影响尤其重要,学校不仅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理应得到重视。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以及讲座,加强对学生在追星这一方面的思想教育,阐明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是符合道德的,什么样的行为是过于疯狂的,是违背道德的,并且告诉青少年偶像崇拜失范不仅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且消耗大量时间,花费巨额资金,不仅不会被身边的人所理解,甚至影響自己和亲人、朋友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理性地追星,趁早扼杀学生在恶性追星的道路上迈出任何一步。

3.社会对青少年偶像崇拜失范的引导。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现在的青少年一出生就被大众传媒环绕,从电视到电脑,从手机到平板,青少年每天都在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洗脑”青少年追星的现象在社会这一大环境之中普遍存在。有关青少年追星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但是大部分都是关于青少年疯狂追星的内容,而且“饭圈”文化似乎也存在过多消极的“仪式化”行为,加入一个粉丝群之后就要每天打卡,签到,投票,当自家偶像与其他艺人产生冲突时,“饭圈”便开始上演撕逼大战在社会的导向之中。而且在如今流量至上的时代,不少的娱乐公司通过对明星进行包装和营销,使年轻人对于明星的关注点集中在光鲜的外表和丰富的私生活之中,从而很容易忽视到有的明星真正的才华与实际内在的品质。因此,对于青少年追星的引导应充分发挥社会主流媒体、公众人物的影响力。主流媒体应该加大宣扬明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扎实的演技、优美的歌喉、高超的舞技、数一数二的专业成就,并且挖掘他们成功背后所存在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付出,让青少年更关注的是在他们明星光环下,所流过的汗水与泪水,使青少年受到激发,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止看到明星成功的表象,而是由外而内地产生动力,像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一样脚踏实地地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蒋佩.“追星”后面隐藏着什么?——来访者故事里不同的体验与思考[J].心理与健康,2021(03):24-25.

[2]贾珏玮.高校学生追星现状探析及对策研究[J].文学教育(上),2020(10):172-174.

[3]史欣鹃.心理分析视角下的饭圈文化[J].心理与健康,2020(08):10-11.

[4]马赫.明星偶像崇拜的失范与重构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20.

[5]刘信芬,陈芳丽.“饭圈文化引爆全网”——心理学视角下的追星现象[J].大众心理学,2020(05):42+37.

[6]张懿倬,陈凤,戴妍.从“追星”透视大学生偶像崇拜心理[J].长江丛刊,2020(11):113-114.

[7]钱浩,李昀皟.新媒体语境下“粉丝文化”解读——以TFBOYS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4):49-50.

[8]郝园园.青年亚文化现象的重新解读[J].当代青年研究,2014(1):84-88.

[9]李芳,张婷.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8(10):53-55.

[10]张盖伦.流量时代追星榜单背后的数据迷思[N].科技日报,2018-08-03(8).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流行文化心理学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流行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
韩国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启示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