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方言词“中”的交际功能探究

2021-09-11王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8期

王萍

内容摘要:“中”是河南方言中的一个特色词,且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中”在河南方言里的话语分布为句首、句中或句尾,也可单独使用或连用。“中”的交际功能可分为积极的应对功能:应允和转接;以及消极的应对功能:让步和反对。

关键词:河南方言 “中” 话语分布 交际功能

河南方言隶属于北方方言,又被称为“中原官话”,有自己独具魅力的方言特色。在极具多样性的河南方言的词汇语料中,“中”被使用的较为广泛,具有一定代表性,且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次数较多。关于河南方言词“中”的研究,有涉及其地理分布成因、文化由来考辨和语法意义探析等方面。本文将以河南方言电影《鸡犬不宁》中包含“中”的对话为语料,对其在句子里的话语分布和交际功能进行探究。在探讨“中”的交际功能之前,本文将先介绍“中”话语分布的相关情况。

一.河南方言词“中”的话语分布

1.首先,在一组对话里,“中”可位于应答语的句首或中间位置,具体使用位置情况要根据对话内容和语境作判断。此时,“中”作形容词表肯定回答,意为:行、好、嗯、可以[1]。如:

(1)A:来吧,大师兄,二师兄,今天是咱拜师25周年,咱敬师傅一杯,来。B:中,师傅,敬你一杯。C:来,师傅。

(2)A:你不用担心,那钱俺借给你。

B:哪能从你那儿拿啊,至少也不能全从你那儿拿。

A:你不用担心,那俺让马三回家了,中,俺走了。

(3)A:我这身子骨儿不减當年,要不我给你当面翻个跟头叫你看看。B:中,你翻个我看看。A:咱翻就翻。

2.“中”也可用在句尾,一般帮助解释说明事件可行性。此时,“中”作形容词表认可的态度,意为:行、好;“不中”表否认的意思,意为:不可、不好。如:

(4)A:你看现在我是一个人,这出去旅游,一个人不是也没啥意思嘛。B:那我陪着你呗。A:哎——那也中。

(5)A:那咱俩把钱挖出来呗。B:咱俩拿啥挖?

A:拿铁锹呗。B:铁锹不中。

(6)A:你下午出去了?我下午去照相馆,门锁着呢。

B:我去买胶卷了。A:你看,一个人还是不中。

3.有时,“中”也会被独立使用,其后面没有接续句。此时,“中”的词性为形容词,意为肯定回答,表明说话人性格干净利落;或连说好几个“中”,表明对话的语气连贯,连说“中”的情况在对话中常常出现,且说话人通常说得比较快。如:

(7)A:今儿我高兴,你跟她说,我专门给她唱一段。B:中。

(8)A:卖我一条狗,就那条黑狗,多少钱?

B:一千。A:咋恁贵,那中,中,中。

(9)A:我想找一个跟我能合得来的,能说说话不是,能一块儿过日子,能照顾照顾我的。B:中,中,中。

从以上语料,可看出河南方言词“中”在日常对话中的话语分布和其语用规律。“中”可位于应答语的句首或中间位置,也可用在句尾,“中”还可以被独立使用,或者连说好几个“中”。从“中”在句子里运用的灵活性,可看出其对句义表达的辅助作用。但“中”的使用并不随意,即便有时不受句法结构的限制,但却因其影响对话上下文联系的密切度,不能被随意删减[2]。由此发现,“中”的话语分布事实上依然是有一定规律存在的。

基于以上对“中”话语分布的了解,下面将对其交际功能进行重点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对“中”交际功能与其话语分布存在的相关性作进一步探讨。

二.河南方言词“中”的交际功能

在日常对话里,河南方言词“中”频繁出现。河南地处中原,河南人深受古老中原文化的影响,以“中”为美,世代传承,所以“中”往往在不经意间被河南人脱口而出,用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对话。可见,“中”的存在对河南人民来讲有一种使用的习惯性和规律性。

(一)“中”的积极应对功能

若“中”表肯定回答,有表示“成、行、好”的含义[3]。此时,在整个交际过程里“中”始终代表一种积极应对的情态,说话人在对听话人表示认可。这时,“中”话语分布的位置不受限制,比较自由,既可出现在句首、句中和句尾,也可单用或连用。这里谈到“中”的积极应对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应允功能

应允表示听话人对说话人的提议持认可、赞同、支持和鼓励的态度[1],一般在一组对话中连说三个“中”,且“中”主要位于句首或句尾。此时,整个对话进程比较顺利,且较为容易促进双方完成对话。如:

(10)A:干脆啊,咱集体合个影吧。

B:中,中,中,来吧,合个影。

(11)A:我要在这儿唱,你把我名字写前头。

B:你也愿意在这儿唱戏啊,中啊!

(12)A:马三,我问你个事儿,你媳妇跟我说,你师傅想找个伴儿,真的假的?B:真的呀。

A:我问了,都不合适,你看你婶儿咋样?B:我哪个婶儿啊?

A:我呗,我也想找个伴。B:中,中,中。

以上语料中,可发现A对B提建议、要求、吩咐,B使用“中”表示对A的同意、接受、认可。B的回答直接营造出十分和谐的对话氛围,对话双方都从心理上感到满意。“中”也可用其他肯定词来替换,如:成、行、好等,但实际对话效果没有使用“中”更能活跃气氛,使语气更为生动。

2.转接功能

转接包括转换和结束话题[2],一般在一组对话中,听话人如果认为目前话题已经完结,则会以“中”标识话题终止,以便引出新话题,展开对话。此时,“中”一般位于句中。如:

(13)A:恁妈有没有当着你的面提过别的男的?

B:没有。A:那中,你上课去吧。

例(13)中,显然B的回答很明确,此时,A完全没必要继续当前话题,便以“中”了结上一个对话,接着展开其他话题。

(二)“中”的消极应对功能

在某些消极的语境下,“中”还表示退让、讽刺、礼貌、否定的交际意图。此时,“中”代表一种消极应对的情态,其出现只为交际目的达成而勉强完成整个尴尬的对话[1]。一般“中”表消极态度时在表达上多以疑问形式出现且伴随消极的说话语气。此时,“中”所处的位置一般在句中或句尾。这里谈到“中”的消极应对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让步功能

让步表示一种婉转的应对手段,应答者为使对话完整进行,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迂回答复,而不直接批驳[2]。此时,“中”可能以“中不中”、“中了吧”或“中吧”的疑问形式出现在句尾表让步,这里有关“中”的疑问形式一般伴随有一种妥协和让步的语调。如:

(14)A:你们这些卖狗的净不说实话,都说是低价,这狗的利润啊,我可知道,开个实价吧。

B:看这儿,看这儿,二百?看这儿,看这儿,一百?五十,五十,中了吧?

(15)A:你看它跟一般的狗一樣吗?它会捉蚂蚱,这狗。

B:那妥了,啥也不说了,不说了,中不中?

以上两例中,B对A的表述即便不满,但碍于面子或为了促成目标,不得不做出退让,使对话得以继续进行。“中”在对话里的让步要比其他消极词用得更委婉,如换作“行、可以”,在句中会让听话人感觉不耐烦,不利于完成对话。

2.反对功能

反对即直接反驳对方,不带有修饰维护性的表达,明确拒绝或指责对方,表明自己的态度观点[4]。这对双方继续维持对话较为不利,会造成对话难以进行下去,甚至直接给对话人造成心理上的冲击,同时也会使对方面子不保。此时,“中”往往以“中不中”这样的疑问形式出现在句中或句尾,并伴随有说话人生气和不耐烦的语调。如:

(16)A:鸡汤凉了就不好喝了。(已多次提醒对方喝鸡汤)

B:我刚才不是说了,你先吃,我在屋里休息一会儿,中不中啊。

(17)A:哎,等会儿,等会儿,换个姿势啊,站住,别动,别动,别动,中不中?(已多次强调别动)B:好,好,好,别动。

以上两例中,A和B的意愿不一致,当其中一方不顺从另一方时,“中”的疑问形式“中不中”便以消极应对的情态出现,并伴随生气反对的语调。在这种较为消极的情境下,“中不中”便意为:“可以吧、不行吗”。当然,“中不中”不仅表反对,还有出于尊重对方表试探性地询问,这需结合对话情景中双方的语气和立场作出判断。

本文主要以河南方言电影《鸡犬不宁》里含“中”的对话为语料,展开对河南方言词“中”的话语分布和其交际功能的探究,揭示了“中”在河南方言中关键的交际作用。“中”在河南人日常交流中口口相传,展现了河南人口语交际的智慧和人际交往的情商。通过对这些语料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在河南方言研究中有极大的研究价值,这不仅是河南人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结晶,也反映出河南博大的地域文化和河南人浓厚的感情色彩。

参考文献

[1]马世博,汗克孜·卡力.河南新密方言“中”的主观性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9(3):56-58.

[2]曹玉.河南方言词“中”的话语功能[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109-110.

[3]谢玉红.河南方言“中”字语法化的语用文化动因[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4):104-108.

[4]贾田田,曾贤模.驻马店方言词“中”的消极应对功能探析[J].西部学刊,2019(102):132-134.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