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周立波红色小说的多维改编

2021-09-11黄琳傅建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周立波

黄琳 傅建安

内容摘要:周立波是湖湘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中国当代很有实力的一个乡土型与审美型相结合的文学流派“茶子花派”的代表人物,其小说以其语言的生动活泼、富有浓郁明丽的地方色彩,擅长描写农村中的生活,乡土气息浓厚而备受读者青睐。自周立波小说诞生以来,对其小说的改编也从未间断,形成不同时期不同特点的改编热,本文仅就其红色小说的改编做一探讨。

关键词:周立波 红色小说 多维改编

周立波是湖湘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中国当代很有实力的一个乡土型与审美型相结合的文学流派“茶子花派”的代表人物,与孙犁、赵树理和柳青三位作家并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他写的小说《暴风骤雨》《铁水奔流》《山乡巨变》等是他一生创作中的代表作,小说以其语言的生动活泼、富有浓郁明丽的地方色彩,擅长描写农村中的生活,乡土气息浓厚而备受读者青睐,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周立波小说诞生以来,对其小说的改编也从未间断,形成不同时期不同特点的改编热,且每一种传播媒介的改编方式都蕴含着不同的审美韵味。

一.20世纪周立波小说改编特点

漫画、戏剧、影视看似是三种不同的艺术类别,运用不同的传播媒介,但三者各内部要素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漫画、戏剧,还是从前两者基础上诞生的电影、电视剧,都在不断尝试对经典小说进行改编,挖掘新媒体与文学作品结合的美学特质和文化特性。以新媒体视角对周立波红色小说进行多维改编研究,用传媒媒介的直观性、立体感和代入感,丰富红色文化的价值塑造和现实转化手段,探索大众审美艺术中周立波红色小说里所蕴含的情感价值与艺术魅力,对于民族文化自信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连环画改编

连环画改编主要集中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贺友直改编创作的《山乡巨变》为代表。原著与绘本,可谓双璧,谁也不逊于谁。而且它们二者之间,笔法相似,气韵一致,是文与画相得益彰的典范,改编者用图像与文字双重叙述的形式描绘一幅波澜壮阔的农村合作化运动景象。从叙述视角来看,连环画的改编并不是简单的文字与图片相加,而是画面感与叙事逻辑的整体融合,但由于字数篇幅受限,会让话本更加突出小说情节的描写。从故事情节的开展来看,贺友直改编的连环画增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与情节的描写,使人物更加直观、立体,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在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突出人物形象。例如小说里刻画乡里妇女撒泼打滚、寻死觅活的情景,神形具备,入木三分。从塑造小说人物来看,无疑是使刻印在书籍里的激扬文字变得更加生动鲜活,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为小说平添一份趣味。例如在小说中“亭面糊”这一典型的“中间派”人物形象的诙谐幽默、爱占小便宜的性格就在连环画的图片与文字的双重刻画下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想象画面来看,“线既然可以制造,当然也可以省略,这就是中国绘画特有的处理手法—空白。”留出空白,是做减法,同时又是做加法,线条不及的地方,给想象留出了空间,内容反比画实了的更多。例如李月辉带着邓秀梅去工作的地方時的图画中所绘出的环境的和谐。从实用价值上看,连环画小巧玲珑、便于携带,便于置放和保管,容易普及和被人欣赏以及表现风格的多样性的优势,颇受少年读者的喜爱。贺友直先生的连环画并没画完整个小说,如果加以完善,这部与小说异曲同工的经典便可四角俱全了。

总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连环画通俗易懂的图像叙事方式,它以其方便携带、物美价廉的传统艺术形式的特点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成为中国革命精神熏陶、革命史知识传播和艺术召唤大众的载体,奠定了小人书《山乡巨变》成为巅峰力作的基础,为周立波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途径。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戏剧改编

戏剧改编逐步发展起来,改编形式变得多样化,处于进一步发展完善时期。20世纪七十年代益阳花鼓戏剧团就已改编周立波的《山乡巨变》,随后以唐汉霖为编剧的话剧《山乡巨变》、蓝天野表演的话剧《暴风骤雨》也相继出现,更大程度上传播了周立波红色小说的故事,弘扬了小说中体现出的红色精神。益阳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中一支重要的、独具特色的地方分支流派,俗称“地花鼓”“打花鼓”,它来源于民间传统文化娱乐歌舞,以流畅优美的乡土韵味、独有的鼓乐伴奏而得名[1],它是湖南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山乡巨变》也有提及:“开会的人还没到齐,先来的男女们分散在各间房里打扑克,看小人书,拉胡琴子,唱花鼓戏。”用这种形式对周立波的小说进行改编可以将花鼓戏中独特的音乐与舞蹈元素融入到小说中,演绎出独具特色的喜剧色彩,使改编作品更富有的地域特色。戏剧改编的出现,就要把小说的文学性转换成戏剧性,要把文学性转换成演员可以演的、观众可以看得见、听得见、感受的到的现实的东西,需要对小说舞台化与戏剧场景有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需时刻铭记观众进剧场不是来听朗读原著的,是来看演员如何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的,看导演如何展现戏剧场景、舞台画面的。与电视剧相比,话剧话剧《暴风骤雨》舞台上各种元素的融合营造出了一场视听盛宴,以生活为表演依据,表现的内容却高于现实,更能使观众体验真实感和视觉冲击感。舞台上恰当的灯光、多媒体的应用能为舞台平添一分色彩,演员生动形象的表演可以增强话剧表演的质感,其情感动作的运用是话剧的核心和灵魂。

总之,戏剧以其独具魅力的舞台演绎与音乐演奏的方式打动人心。好的戏剧不仅以“净化”人的心灵,“移人性情,有裨风化”(郑正秋语),还寓教于乐,促进人格成长,治疗心理疾病等。[2]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式打造成一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艺术精品。

3.20世纪八十所代以来的影视改编

电影、电视剧改编最为繁盛。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开始出现电影、电视改编。由于洋、高保成、鲁非主演的《暴风骤雨》电影出版,实现了作品《暴风骤雨》由小说到影视化的第一步飞跃。随后,由浙江金沙影业有限公司等出品,何涛执导,张若昀、高洋主演的《暴风骤雨》也相继出版,不断探索着小说与新时代大众视听媒介的结合的道路,既满足了读者阅读需求又吸引了电视观众,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和认可。影视改编以小人物为中心,以人性为核心元素,以实现农民的梦想为框架,以感情冲突为内容,同时塑造出一个全新的“赵光腚”的人物形象。影视化改编重塑了人物形象,包括人物改写和取舍以及人物性格的改写。例如在人物的改写方面,电视剧增加了秋草、秋兰两位女性人物,删除了一些枝蔓,人物感情线得到强化,进一步深化了故事情节;在人物性格上电视剧侧重于突出主角赵玉林的野气、侠义、狡黠,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合理扩展了剧情,适当删减了原著的剧情,使场面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影视内容上侧重于第一部抨击恶霸韩老六上,对第二部杜善人的描写较少。此时的改编利用电影声效和视觉相结合,有仿真,全方位,鲜活感等特征,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使读者可以亲身体会到:土地改革不仅铲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而且有力地启发了各阶层农民的阶级觉悟,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并且其中一些先进农民还成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冲决封建罗网,正朝着解放大道迅速奔跑。

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加强了文字与图片之间的联系,使单调的文字符号多元化,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在促进文学传播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大众的审美趣味,为打造推广周立波小说名片提供了更佳的选择路径,是经典再创造的方式之一。

二.周立波小说改编的创新途径

从连环画到戏剧再到影视,周立波小说的改编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还存在提升的空间。要想更好的发展立波文化,就必须加大改编力度、创新改编形式,而贴近人民,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周立波的红色文化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必须把周立波红色文化改编的创意与创新结合起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红色文化产品,才能打造富于民族特色的以周立波为核心的品牌,弘扬周立波小说中体现出来的红色文化,使周立波的红色文化面向世界,走向未来,为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所以,如何将民族文化融入新时期的精神艺术创作,打造出品牌化的文化产品,体现人民群众的整体精神面貌和具有全新意义的审美趣味追求,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刻的思索和探究。

1.建立改编形式个性化机制

创作者的立场和情怀要面向最广大的观众,要坚持为人民服务,针对不同的年龄群体,建立个性化的改编机制,通俗易懂,满足大众需要,创造出各个年龄阶段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周立波的文化。动画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可以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其十分注重教化意义,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幽默风趣,开发着孩子们的想象力,净化孩子的心灵。根据周立波小说改编的动画片可以面向少年儿童,让孩子们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微电影是微时代继微小说、微博等新生的又一微产物,它具有传播速度快、环保力度大、信息量丰富等特点。根据小说改编的微电影适合时间紧促的上班族,使匆促的他们也体会到文化的温暖。老人大多已退休,生活节奏放慢,可以有时间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根据小说改编的花鼓戏受老年人的爱戴,将回忆再走一遍。

2.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支撑

讲好红色故事、激活红色记忆、体验红色征程、传承红色基因,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电子邮件、公众号、抖音短视频app等传播平台定期推送周立波红色小说作品;可以通过增添周立波小说动漫形式立体视觉感悟红色精神力量;可以用歌唱的形式并結合时代特色写出几首流行歌曲;还可以将周立波小说中的红色文化融入微电影之中提升红色文化的价值。例如,2018年以来,抖音短视频开始将触角延伸至文化教育领域,为人们开创一种接触“旧知识”的新视角,作为一款社交类音乐软件,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网友的高度关注。我们可以利用抖音内容生成简单、兼具娱乐性与消息性、碎片化的传播方式等优势,改进周立波文化的传播形式,使抖音成为周立波文化传播与宣传的新阵地。

3.微电影改编

微电影改编在众多改编方式中独特的美学特质和文化特性,是周立波红色文学多维改编的重要形式。微电影是指播放于各类新媒体平台上的,拥有完整的情节的视频短片,是一种新兴的影视形式,其成本较小,可以有效将周立波红色文学内容迅速改编为微剧本,并且以多样的手法在微电影中展现出来。好的微电影作品能够将文学品牌融于故事情节,与观众情感共鸣,且观众的参与深度更有利于传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将周立波的红色文学与微电影相结合,打造周立波品牌。制作一部微电影需要流利的图片剪辑、镜头切换等技术。改编首先得确立弘扬周立波红色文化的主题,思考何种的群体;其次,还要熟悉改编流程,如设计情节、关注焦点、熟悉背景、掌控情绪,创作微电影剧本等;再次,找到场地与完备道具,进行拍摄;最后,进行视频剪辑、匹配文字、录音等后期处理。

三.周立波小说改编的意义

以新媒体视角对于“三周”红色文化进行多维改编研究,探究如何在新视野中转变文化输出方式,有利于切实增强本土红色文化宣传推广的实效性,唱响益阳作家周立波的品牌名片,将其影响力扩散至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同时,对于周立波红色文化的发展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对周立波红色文化的未来新传播方向提供合理建议,不仅有利于持续传承发扬益阳本土文化精神及红色文化,将其与当代德育相结合,丰富德育的内容和载体,促进以德树人目标的达成;还可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革命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红色遗产、刻印在书籍里的激扬文字变得更加生动鲜活,激发出藏在文学作品中巨大的红色基因能量,走进人们内心,提供精神滋养,还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动力,使红色文学紧随时代潮流,最大程度上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后,为益阳地区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教育文化机制改革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俊梅.略论益阳花鼓打锣腔的流变与创新[J].儿童音乐,2018(04):43-45.

[2]卢霜霜.多维视野中的《孔雀东南飞》改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项目《“三周”红色文化的多维改编》S202011527016。湖南城市学院科研培育项目《周立波与当代湖南乡土文学传统及流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kp12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三周”红色文化传承科普基地)

猜你喜欢

周立波
从波波到涛涛,周立波终于活成了玛丽苏
周立波涉枪案第三次开庭:被控四项罪名 本人未出庭
周立波涉毒被捕为何引来网友狂欢?
周立波:海派清口也玩“股”
周立波:海派清口也玩“股”
『上海活宝』周立波的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