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及其价值探析

2021-09-10鲁先娇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

鲁先娇

摘要: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其科学运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是保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政府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必要措施。因此深入剖析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的内容,探析其当代价值意义,能够为新时代完善党的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致思视角和实践路向。

关键词:毛泽东;人民监督;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1-0028-02

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1]在新时代,为完善党的建设,维护人民利益,對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切实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有利于推进党的建设,助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构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

一、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肯定人民监督作用

重视人民监督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人民群众,毛泽东不断地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始终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认为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监督,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只有发动人民群众监督,才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1962年,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毛泽东指出,“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哪怕是骂自己的话,也要让人家讲”[3],并强调,“有了错误,一定要作自我批评,要让人家讲话,让人批评。”[3]其实就是告诉人们要重视人民监督主体地位,发动广大人民进行监督,主动接受人民监督。“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形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创建,“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确立,既离不开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重要性的认识,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支持与监督。毛泽东还强调,我们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就认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只能依靠人民群众”[4]。

相信人民监督的良好效果。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领导“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强调党员干部不仅要接受党内监督,还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因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5]。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标志着让人民监督政府成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科学方法。让人们监督政府能让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律,能有效减少党内贪污腐败现象,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推进和谐社会的创建,这都充分证明毛泽东相信人民监督的力量,肯定人民监督的作用,支持人民监督的行动,并努力提高人民监督的激情。

(二)确定人民监督对象

人民应监督党员干部和行使政府权力的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政府是党领导下的政府。党和政府自身运作,政府对公共权力的行使都是通过其工作人员实现的,追本溯源,人民对党和政府机关的监督就是对其中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党员干部是党领导一切的执行者,是党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维持者;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是贯彻落实“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行动者,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执行者。对党员干部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是国情所需,历史所导,民心所向。如果任其发展,不加干涉,党内贪污腐败现象势必难以遏制,导致人民利益面临被侵犯,而且也不利于国家的有序、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将党员干部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作为人民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十分必要的,党员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需明白自己行使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在人民监督之下,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要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一切损害人民和国家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对党员干部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有助于提高他们执政为民的能力,重塑清正廉洁的思想,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倾心支持。

(三)创新人民监督途径

规范人民监督制度,创新人民监督途径。毛泽东不断强调人民监督制度化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人民监督制度化的建设,形成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监督体系。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运行,由人民群众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国家机器按照人民的意志运行,使人民群众真正拥有对党员干部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检举权利;第二,政治社团的不断兴起,有效解决了人民监督以个人名义监督出现的力量薄弱、信息不全、缺乏组织等不足,推动党员干部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处于人民有组织的监督之下,科学有效地保障人民利益最大化;第三,人民来信和人民来访制度的建立,1957年《关于加强处理人民来信和接待人民来访工作的指示》指出,人民群众可以通过来信来访对国家各项工作提出意见,监督国家工作人员,揭露批评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毛泽东提出:“这些人民来信大都是有问题要求我们给他们解决的,其中许多是控告干部无法无天的罪行而应当迅速处理的。”[6]他认为,应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改善党和政府的工作作风,更好地教育干部和人民群众。第四,司法保护制度的执行,毛泽东坚持参加、主持、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保证人民监督的贯彻落实。通过司法保障人民监督、检举党员干部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力和自由,将法律作为保障人民监督的坚强后盾。

二、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有利于完善党的建设

完善党的建设离不开人民监督。首先,正视人民监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的执政权来源于人民,必然接受人民的监督。其次,相信人民监督。事实上,人民群众才是最具智慧的群体、最有力量的团队。党要相信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然后,调动人民监督的积极性。党和国家赋予了人民监督的权力,提供了人民监督的途径,但是如果人民群众不愿意监督党员干部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任由他们随意使用手中的权力,也就意味着人民监督的名存实亡。新时代党内还存在着个别党员组织纪律涣散、信仰不坚定、与民争利、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等现象,等待着人民群众去监督、去举报,实现党内政治生态一片净土。因此,采取措施提高人民监督的参与度和热情对加强党的建设十分必要。

(二)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离不开人民的参与和监督。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涵盖面十分广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是一整套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是否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是否存在不足,从自身的角度很难发现,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来监督,并发现其中的不足,结合时代发展、社会需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的弊端,形成中国特色的国家制度体系,从而保证国家治理体系成熟而持久。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人民的参与和监督。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外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领域。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治理体系的完善,更需要人民群众的监督、督促。国家治理能力如何,治理效果如何,就看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是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当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就会发表个人意见,表明国家治理能力还有待提高,有改善的空间。国家治理只有处在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之下,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指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推进治理能力的与时俱进、趋于完善。

(三)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

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需要发挥人民监督的作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人民切实履行对党和政府的监督,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的权力由国家工作人员代为行使,在个别国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时,存在着以权谋私的情况,为满足对“钱权”的私欲,不顾人民利益,严重辜负了人民的信任,损害了人民的合法权益。为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捍卫人民的利益,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好人民群众监督党和政府的权利。人民应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批评监督,检举揭发国家工作人员的错误行为,确保国家权力为人民利益而行使,确保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三、结语

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是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是经受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不仅在当时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在新时代依旧闪耀着夺目亮光,对新时代完善和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保障人民利益,依然意义非凡。对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将是一个与时偕行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毛澤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02.

[3]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1+296.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64.

[5]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270.

[6]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54.

(荐稿人:李永春,湘潭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让长征精神照亮“新长征”征程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